人人皆知,诸葛孔明凭借一招空城计,成功吓退了司马懿的数十万大军,创造了以一敌十的奇迹。
实际上,曹操之所以提到“非人臣”的司马懿,难道他会不知道前方的城池竟然空无一人吗?
他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撤兵,而是如果不撤的话,他就会死。
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司马懿和诸葛亮又在算计着些什么?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西城楼上,诸葛亮怡然自得地弹奏着琴曲,身旁的书童静静聆听,神情恬淡。
城楼下,城门敞开,时不时有几位年长者缓缓走出城, leisurely 清扫着街道。
在通往西城的路上,司马懿的大军渐渐逼近。在距离城楼还有数十公里的地点,司马懿挥动手臂,十五万将士立即停下。
司马懿立即派遣人手去调查情况,当得知城楼和城门都是敞开的,他感到十分疑惑,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他迅速派遣他的儿子司马昭亲自去调查,确保能明确了解具体的情况和细节。
不久之后,司马昭心中存疑,将诸葛亮的行为以及几位街上老大爷的事情告知了他的父亲。
司马懿深思熟虑后,迅速决定撤回军队,绝不能再继续推进一步。
众位将士心中充满疑惑,难道现在不是最好的时机吗?蜀汉在街亭已经失利,魏国正好可以乘势而追,为何选择撤退呢?
司马懿对大家说道,城上的书童年纪不过十几岁,面对大军逼近却显得毫不慌张。要是楼下扫街的老大爷看到他们,早就逃跑了,怎会还待在这里呢?
因此,城里可能存在埋伏,绝对不能袭击西楼,否则将会遭受重大损失。
听了司马懿的这番话,众将领立刻感到确实有些不寻常,便毫不怀疑,匆忙离开了。
司马懿凝视着逐渐缩小的西城,心里不禁松了一口气。
城楼出现异常是表象,实际上他并不敢袭击西城。原因在于他承受不起这样的风险,若是输掉了赌注,他就会失去性命。
不得不说,诸葛亮确实是司马懿的“知音”。他以撤军的理由作为条件,成功拯救了城中2500多名士兵的生命,同时也保全了自己。
那么,司马懿显然知道前方是空城,为什么还会选择撤兵呢?诸葛亮明白司马懿能看透他的计谋,究竟为何还要使用这一招?
二曹的谈话
我们得先谈谈当时司马懿所处的局势。
司马懿出自显赫的家族,他的祖先曾随项羽在战场上打拼,这一时期标志着司马家族的崛起。
司马懿自幼聪明,年纪轻轻便声名远扬,称其为“神童”一点也不过分。
在得知司马懿的经历后,曹操决定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团队,实际上也是希望为接班人寻求更多的支持者。
司马懿是一个懂得根据局势来选择立场的人。最初,曹操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司空,他当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随后,曹操升任丞相,开始“制约天子以令天下”,司马懿审时度势,最终投靠了曹操。
传闻曹操在闲逛时无意中看到司马懿的面容,发现他有如鹰隼般的目光和狼狈不堪的神态,因此便觉得他极具野心。曹操认为必须好好运用“这把刀”,同时也需提防这把刀可能带来的反噬之害。
曹操非常多疑,一旦觉得某人有可能叛变,他毫不犹豫地就会处决对方。
华佗因为被曹操视为不忠而遭到杀害,源于对他的欺骗。随后,周不疑年纪尚轻,因被誉为神童且与曹冲交好。然而,在曹冲去世后,周不疑也被曹操杀死。
曹丕那时感到困惑,既然周不疑可以留用来辅佐自己,为什么还要把他杀掉?难道父亲对自己一直没有信任吗?
曹操对曹丕仅仅说道:“你无法控制他,如果无法控制,就必须将他杀掉!”
曹丕之所以能够继承曹操的地位,主要是因为曹冲的去世和曹植不愿意争夺。如果要说曹丕到底具有什么真才实学,其实并不多。
曹丕能够控制住司马懿吗?曹操为何选择留下司马懿?
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司马懿在当时掌握着巨大的权力,若是直接杀掉他,可能会动摇曹魏的根基;另一方面,曹操留下的四位辅政大臣也并非轻易可以对付。
另外,曹操其实也曾经警告过曹丕,要他注意司马懿。重重的障碍,即使司马懿有谋反的心思,也未必能如愿。
那么为什么最终司马懿能够获得成功呢?关键在于他懂得如何进退,明白“卧薪尝胆”的道理。
司马懿的隐忍
曹操对司马懿心存忌惮,而司马懿对此自然心知肚明,只是由于当时势力尚未强大,他也不便贸然行动。
曹操去世之后,曹丕接管了权力,他牢记父亲的教诲,没有将军权交给司马懿,而是让他担任一个闲职。
在曹丕统治期间,曹操所遗留的四位辅政大臣张辽、曹洪、曹彰和夏侯尚,始终对司马懿形成制约。但可惜的是,这四人最终全部去世,使得司马懿得以乘机崛起。
当时曹丕对司马懿心存畏惧,同时也对曹操所遗留的这四位“辅政大臣”心生疑虑。
他把曹彰驱逐到边境,暗中削弱张辽的势力,夺走了曹洪的指挥权,把他囚禁起来,并对夏侯尚表现出冷淡的态度。
最终,这些人的权力都被削减了,而曹丕的生命也走到了终点,只剩下曹睿在一个由司马懿家族独掌的朝廷中。
因此,后人推测曹丕对司马懿的优待,其实并非真正的优待,而是他对其他四位大臣的打压力度明显大于对司马懿的处理。
司马懿并没有急于行动,甚至从未提出过任何具体的对策,而是始终保持着克制。
在曹丕去世后,曹睿几乎没有能够重用的重要大臣,只得依靠司马懿。
然而,曹睿在频繁重用他的同时,也始终对这个雄心勃勃的人夺取权力保持警惕。
司马懿是抵御蜀汉的重要力量,那么如果蜀汉消失,司马懿是否就不再具备价值了呢?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诸葛孔明以空城计达成了司马懿与自身的目的。
如果魏军当时攻破西城,诸葛亮很可能会死去,蜀汉也可能因此灭亡。这样一来,司马懿的使命就算达成,必然会成为曹睿首要的清算对象。
诸葛亮不断地牵制局势,频繁发动北伐,而司马懿则指挥军队抵挡进攻,完全不必担心会遭到杀害。
然而,在北伐的过程中,司马懿却在暗中增强自己的实力,以图摆脱魏国的束缚。出乎意料的是,在这种如履薄冰的局势下,司马懿竟然真的取得了成功。
高平陵之变
司马懿隐忍潜伏,直到曹芳登基,他才开始实施夺权计划。
他利用皇帝与曹爽兄弟去祭祀的时机,发动了政变,夺取了曹爽的军权,并且屠杀了曹爽家族的所有成员。
主要原因在于曹爽多次与司马懿在朝堂上对抗,因此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也是曹爽的集团。
然而,他仍然维持着皇帝的傀儡,以便实施“以弱胜强”的策略。当他的势力足够强大,可以推翻曹魏时,司马家族便会直接让司马炎即位称帝,从而结束曹魏的统治。
经过几十年的隐忍,司马懿终于为司马家族迎来了繁荣。而此时,蜀汉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消逝。
或许当司马懿回想起与诸葛亮对抗北伐的经历时,仍然会想起空城计和那使他退兵的“死人”轮椅。
从空城计中可以明显看出,诸葛亮与司马懿互为成就的关系。而司马懿在魏国能够占有一席之地,正是得益于诸葛亮的存在。
在蜀汉不再构成威胁后,曹氏家族的人开始对司马懿进行打压,而司马懿只能选择暂时辞去职务,回家安享晚年,实际上则是在暗中积蓄力量。
于是,司马家族兴起并建立了晋朝,曹魏则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然而,正是由于司马家族的不光彩夺权行为,导致了他们后代几乎灭亡的厄运。
总的来说,司马懿之所以在历史上显得格外突出,必定有其独特之处。曹操的评语果然非常准确,他确实是“非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