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是一种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方便食品,可以在短时间内用热水泡熟食用,主要成分有小麦面粉、棕榈油等。方便面方便食用,便于运输等特点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古代的军粮,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如何保证军粮的供应确实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人对粮草的重要性也十分清楚,在战争期间,保障军队的粮草供应历来都是头等大事,而方便面到了古代真的适合作为军粮吗?
我们先来看一看古代人究竟是如何保证前线的士兵不饿肚子的,笔者以秦朝和清朝为例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古代军粮。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统一的过程中免不了连年征战,军粮供应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秦孝公时,通过商鞅变法,改革授田制度,大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同时对耕作方式也进行了升级,普及了铁制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提高了国内的粮食产量。秦昭王时期吞并的巴蜀更是在后来成为秦国的粮食基地,为秦军的粮食供应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秦军的后勤补给原则是“粟随兵属”,也就是说兵源地要负责秦军的军粮,这样一来虽然公平的将军粮压力分配到了各个郡县,但粮食的运输又成了问题。为了保障粮食的运输,秦朝不仅大量征发徭役,对于道路建设也十分重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马上修建了通往六国故地的驰道,一方面防止六国余孽发动叛乱,加强与地方的联系,另一方面也极大方便了战时调运兵员和粮草。此外,发展畜牧业,饲养牛马,发展水运等措施也对军粮运输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军粮问题虽然也是清政府的一大难题,但当时的清政府已经不能和前面提到的秦朝相提并论了。全国范围内相对充足的粮食储备,良好的道路条件,稳定的后方,都是清军的保障。康熙五十五年(1716)开始,清军开始在吐鲁番以西等地区进行屯垦,以保证前线的部分粮食需求。同时还就近在陕、甘等地采购军粮,设立粮仓,多种保障手段齐上阵,有效的保证了军粮的需求。
综上所述,古代筹集军粮之所以成为一大难题,主要问题出在粮食的来源和运输上。方便面这一方便食品,主要优势在于方便食用,他既不能方便筹集,也不方便运输。储藏时间相对较长,冲泡时方便、时间短等优势,在古代的环境中并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来。古代因为粮食匮乏导致军心涣散而失败的案例并不少见,但方便面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就拿东汉末年的官渡之战举例。曹操在袁绍占尽优势的情况下,通过偷袭乌巢的粮仓,使得袁军军心涣散,被曹军击溃。如果袁军使用方便面作为军粮,这一情况仍然无法避免。
西汉汉高祖三年(前
205
)韩信的军队中所发明的踅面,就可以视为方便面的一种。相传当时的魏王
魏豹时,为了解决军粮的问题,将荞麦粉与麦粉开糊,煮成八成熟的大面饼,而后切成宽条。这种新发明的面饼
携带方便,用水一煮即可食用,然而此后踅面也并没有被广泛的应用在军粮上。所以方便面即使到了古代,也只能作为一种用来丰富百姓餐桌的美食,而不能代替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