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电影《大决战》淮海战役里十分钟镜头的粟裕
创始人
2025-08-20 11:04:14
0

经典电影《大决战》淮海战役,

电影三个半小时,表现粟裕的有10分钟。

后来披露的一些资料显示,已经拍好的粟裕的镜头,被删减的共有16处。

剩下的这十分钟镜头,都是表现的粟裕什么呢?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夜间发起攻击,粟裕发现国民党军队已经开始收缩,于是命令部队转入追击。

黄百韬为了等归属他的部队,在新安镇待了两天。

这两天里,黄百韬竟然没想到先让工兵在运河上架设浮桥,给了华野追击围歼的战机。

华野主力追上了在运河渡河的第7兵团黄百韬部,将其包围在了徐州东部的碾庄。

华野一部与前来救援的邱清泉兵团的74军在徐州东部的潘塘地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华野主动退却。

国民党军大肆庆祝“徐东大捷”。

邱清泉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电影里面神勇通讯兵丁小二,镜头不少。

这边刚让邱清泉授予了勋章,“奖励”一大碗酒,说他:“你是个英雄,又是个混蛋”。

随后,遇到老乡的丁小二,闻听家乡土改自己也分了地,马上就成了解放战士。

黄百韬号称国民党军杂牌里面的王牌,利用李弥留下来的很多较为完整的工事,死守碾庄。

华野仓促赶到,准备不足,地势不利,面对黄百韬的顽强抵抗,部队伤亡非常严重。

华野五个纵队,难以将黄百韬分割开来,后勤弹药也供应不上,进攻很不顺利。

这样的情况,电影里面并没有交代,只是讲明了各纵队调整后的排兵布阵。

11月22日,华野将黄百韬兵团十万人马全部歼灭,击毙司令官黄百韬。

华野也自身伤亡高达6万人。

这是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在此期间,11月15日,中野趁机攻占了空虚的宿县,切断了徐州守军向蚌埠的退路。

11月16日中央决定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总前敌委员会),邓政委任总前委书记。

11月21日,中野主力7个纵队合围了前来救援的黄维第12兵团。

电影里并没有表现,面对装备精良的黄维兵团,挺进大别山重武器几乎丧失殆尽的中原野战军,尽管合围了黄维兵团,攻击却异常艰难,伤亡惨重,进展不大。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

电影里只有粟裕说了一句“抽调五个纵队”支援中野打黄维。

粟裕让参谋长陈士榘率领华野5个纵队,配属了大部特种兵纵队的炮兵,对围歼黄维兵团的中野部队进行支援。

陈参谋长到了战场,按兵不动,让刘司令员大为恼火。

在刘司令员按照陈参谋长的要求,命令中野部队让出主攻位置,并将部分中野部分主攻部队也交由陈参谋长统一指挥后,陈参谋长命令大炮一阵猛轰,会同包围部队,风卷残云地将黄维兵团消灭。

陈参谋长带华野五个纵队和特纵大部助力围歼黄维的这些内容电影里面一点都没有。

粟裕一生中最紧张的三个阶段,一是第一次使用华东野战军番号的宿北战役,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第一次会合,人马都不熟悉,心里没底。二是豫东战役的第二阶段,部队连续作战,非常疲劳,顶着黄百韬兵团来救援的巨大压力,冒险围歼了区寿年兵团,并给了黄百韬重大打击。第三次,就是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中,粟裕七天都没有睡觉,头痛难忍,血压高达200毫米汞柱。

杜聿明带着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8个军30万人南逃,这是南线国民党军最后的精锐了。

如果让这部分敌人逃过了长江,这对将来的作战会非常不利。

粟裕深知这一点,也因此对如何决断慎之又慎。

电影的几个版本不太一样,有的是对这一地方粟裕的分析判断还留了一些镜头。

就在粟裕纠结于追击和包围杜聿明集团的兵力严重不足的时候,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中原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从总前委打来电话,他给粟裕代司令员做什么重要指示呢?

整个《淮海战役》里面,也没看到表现陈老总干了什么具体的指挥或者协调工作,这肯定不符合历史事实。这一段当时看得更是有点莫名其妙,不知道到底要表现陈老总什么。

从电影这一方面的表现也可以看出来,能打电话,就表明粟裕的指挥所和总前委已经距离不远,而且,中间都是解放区了。

粟裕司令部的小战士们,都跳起舞来了。

喜欢音乐的粟裕还吹起了口琴。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无线电话,通讯距离只有几公里。

电报距离远,可是敌我都能收到得到,密码能够被破译,而且收、发、译、传,都需要时间。

有线电话的电话线,还是靠丁小二那样的通讯兵冒着枪林弹雨才能接通的。

所以淮海战役开始粟裕向中央提出:请邓政委、陈军长指挥。

政委和军长很明白,半推半就,却推辞了:我们应负指挥之责,但是,通讯太差。(指挥不了),还是中央直接指挥。

中央成立总前委,就是让前线临机决断,不必事事请示。

如果老蒋也成立个总前委,让杜聿明临机决断,那杜聿明说不定就带着30万大军逃出生天了。

可是,就是杜聿明以电台坏了为名断了联系,老蒋又派飞机给杜聿明空投了催命的指令。

所以杜聿明绝望地说:“完了完了。”

淮海战役第三阶段

在吉普车上,粟裕对围歼杜聿明集团做了部署。

1948年12月16日,刘、邓、陈从总前委驻地的小李家村驱车一百多华里到了华野指挥部驻地安徽萧县的蔡洼村同粟裕见面。

17日早晨,谭老板也从山东兵团驻地赶过来,淮海战役总前委这五位首长第一次聚到一起。在华野指挥部小土屋前面留下了那张著名五人合影照片。

然而,因为战事胜利在望,都没再研究淮海战役的事情,主要研究的是渡江战役和部队整编的事情。

会后,邓政委回小李村总前委驻地,刘、陈去西柏坡开会。谭老板回山东兵团驻地。

1949年1月1日,邓政委率领总前委到了淮海战役支前总站河南商丘。刘、陈开会还没回来,粟谭在前线。

1月6日,粟裕下达命令,华野向陈官庄的杜聿明部发动总攻,这就是电影里的“最后一击”。

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岁女生赴马来西亚留学第9天... 2025年3月14日,20岁的小文(化名)抵达马来西亚开启留学生涯。 3月22日下午2时许,远在山东...
阅兵现场将奏唱《保卫黄河》等反... 8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阅兵准备工作有关情况。上游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
原创 报... 在全球关注的目光中,乌克兰战争仍在不断演变,尤其是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讨论。8...
《茶叶全书》世界三大茶书经典 《茶叶全书(套装上下卷)》包括《茶叶全书(上卷)》和《茶叶全书(下卷)》。茶,被称为“东方的恩赐”之...
原创 刘...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改朝换代时的“该死名单”上,前朝皇室永远是第一位。但在三国时期,却出现了一个特...
原创 三... 前言 三国已灭,为何堵不住众口悠悠? 曹魏三代稳定局面,司马氏治下汉族衰落,反差何以如此悬殊? 司马...
原创 波... 文/编辑丨溪谈朱雀 在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增加阅读体验,感谢您的支...
原创 “... 北方战乱不断,南方却出现了长足发展 魏晋南北朝作为中国古代史发展中的一个动乱时期,其实对于中国此后历...
原创 梁... 众所周知,宋江是梁山好汉们的老大,他处处为兄弟们考虑,在那个昏暗的年代里,他“及时雨”的称号也名副其...
原创 徐... 徐达(1332~1385年)中国古代明朝初年名将。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世代农家出身。元朝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