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那些年》瑞格格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岌岌可危。
皇帝跑路了,但总有人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破碎山河。比如,名将张巡。
叛军南犯,来势汹汹。张巡却以极少的兵力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保全了江淮地区,为平叛立下奇功,也因此名留青史。
在驻守雍丘时,张巡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经历大小战事数百场,死守数月、重创敌军。要问,靠的是什么?答案四个字:
出奇制胜。
叛乱爆发时,张巡为真源县(今河南鹿邑)县令。当时,因叛军势强,一些州县的太守、县令早被吓得手足无措,望风而降。张巡的上级领导——谯郡(今安徽亳县)太守也投降了。张巡得知后,愤然起兵反抗叛军,响应者千余人。
随后,雍丘县令令狐潮也投降了安禄山。雍丘城内大乱,张巡乘乱攻入,守住了城池。
之后,张巡与叛军之间,开始了一场漫长的攻守拉锯战。
—
1
—
出其不意
756年二月,令狐潮率兵一万五千人试图夺回雍丘,未遂。一个月后,又率领四万多人蜂拥而来。而此时,守城的张巡手中只有两千多的兵力。兵力相差如此悬殊,张巡明白死磕必死,唯有智取。
叛军压城,城内军民惊恐。张巡说了一句话,稳了军心:“
敌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今出不意,可惊而溃也,乘之,势必折。
”对方知道我们人少必然轻视我们,那我们就玩个出其不意!
随后,张巡派一千人守城,亲率一千人分成数个小队,突然从城中杀出。张巡身先士卒,直冲叛军阵中。敌军虽众,但事出突然,惊惧无措,顿时大乱,叛军后撤。
在接下来对峙的数日中,张巡的战术都是如此:
白天你攻城,我便死守;夜晚你休息,我便奇袭。
如此,经历三百余战,张巡坚守雍丘达六十多天。最后,令狐潮只好撤兵而去。张巡乘胜追击,俘虏两千人而回。城内士气大振,张巡声威远播。
—
2
—
声东击西
令狐潮心有不甘,屡次再犯。雍丘被围日久,城中粮食日渐短缺。
而粮食的问题,张巡不能轻视。
这时,恰好有数百艘为叛军补给的运粮船刚到,就停靠在河边,还末卸粮。张巡得知后,决定劫粮,于是又玩儿一把声东击西。
张巡趁夜在城南集结军队,摆出出战的假象。令狐潮也立刻调兵至城南,准备迎战。随后,张巡派勇士悄悄抵达河边,把叛军运粮船上的粮食夺走了千余斛,然后放了一把火,烧掉了剩下的粮食。
所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古代征战,谁得了粮食,谁便先胜一招。张巡这一战,打得漂亮。
—
3
—
虚虚实实
张巡智盗敌粮,令狐潮勃然大怒。于是,新一轮更猛烈的进攻开始了。
可此时,张巡城内弹药不足。
因连日抗击敌军,雍丘守军很快就把准备的箭都射光了。于是,张巡又导演了一出“
草船借箭
”。
张巡派人扎了很多稻草人,并给它们穿上黑衣。在晚上,用绳子绑好,从城上缓缓放下。
对方见城头有数百“黑衣士兵”沿着绳索爬下墙来,瞬间万箭齐发。等到天亮一看才发现,原来自己射杀的全是稻草人。
张巡“草人借箭”,补充了不少“弹药”。
之后一连几天,上述剧情反复上演。令狐潮的兵士见状,只箭不发,并嘲笑张巡没创意。渐渐的,叛军对张巡夜缒草人习以为常,不再设防。
见敌军放松了警惕,几天后,张巡挑选了五百勇士,趁夜把他们放下城去。敌军以为是故伎重演,没有设防。结果,五百勇士径直杀入令狐潮大营,叛军顿时大乱,自相践踏,不辨敌我,最后被唐军杀得四散逃避。令狐潮纵马一直逃到十几里之外,才稳住阵脚。
雍丘之战,叛军来袭常有数万人,而张巡仅凭千余士兵死守数月,既靠信念,也靠战术——
而这几乎是所有以弱敌强、以小搏大的战争逻辑
。
—
4
—
以小博大,出奇制胜
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在一次演讲中回忆说,“
我们从1990年创业开始,一路走来遇到过形形色色各种对手,在我们规模还很小的时候,就遭遇南京的八大国有商场的联合挤压,但我们以小搏大,出奇制胜。
”
1990年,苏宁起家于南京。刚开业的时候,专营空调,店面只有200平米。这跟那时候的国有商场相比,的确是蚂蚁和大象的关系。当年在南京,这场实力悬殊的较量,被誉为是“
小舢板大战八大航母
”。
但是这一年,苏宁明确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方向:
做连锁
。这在当时算是出奇制胜了,传统商场很难想到用开连锁餐馆的路数去卖空调。但张近东是对的。短时间内,苏宁在全国迅速铺开。四年后,1994年,即荣登中国空调销售冠军宝座。
所谓“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
无论古代战场还是当代商场,从来,体量是优势,智力更是。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