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开国大将彭德怀曾经的的得力爱将居然叛变,其中毛主席还提醒彭老总,但他没太在意,还不相信,没想到自己的得力爱将真的叛变了,才后悔莫及。
彭老总的这位“爱将”是谁?彭老总为何如此信任他?
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彭德怀被授予了开国元帅的称号,在彭德怀的军旅生涯中,他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开国将领,其中有一位下属让他感到十分惭愧,此人曾是彭德怀元帅早年的得力干将。
1921年,年轻的彭德怀面对南县的恶霸欧盛钦时,展现出了无畏的勇气,他率领一支队伍,为百姓解除了这位长期祸害他们的恶霸的威胁。
彭德怀在行动中不幸遭到捕获,尽管被押解的过程中面临巨大的灾难,但他聪明地避开了这一灾祸。
随后,他逃到了湘潭市南部,寻求避难在郭得云的家中,两人其实早在彭德怀加入湘西军的时候,就认识了,当时郭得云是他的队长,他们一起为湘军效力。
在那个时候,军队上级对待士兵的待遇非常苛刻,很多战士甚至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衣着,而郭得云私下里一直照顾彭德怀,关心他的生活,由于对当时军队的腐败现象不满,郭得云最终选择离开了部队。
郭得云得知彭德怀的消息后感到极为愤怒,他劝说彭德怀考入军校,他相信,只要彭德怀能够实现这个目标,他将来必定会取得巨大的成就。
于是,在郭得云的帮助下,彭德怀于1922年考入了湘军讲堂。
命运却对郭得云不太公平,在同一年,郭得云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并最终去世。唯一留下的是年仅14岁的郭炳生。
于是彭德怀决定将他带在身边,并亲自教导他格斗、拳击、射击等技能,他把郭炳生视为自己的亲人,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导。
郭炳生在训练期间展现出了勤奋和努力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这次战斗中,郭炳生展现出了极其英勇的战斗精神,一次次冲锋在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军事功绩。
他的出色表现使得他在1928年7月的平江叛乱期间正式加入了彭德怀的红军部队。
毛主席也对这位所谓的彭德怀恩人的儿子格外上心,密切关注他在军中的一些小细节。
1930年,郭炳生跟随彭德怀一同征战湖南,在一次重要的作战中,他亲自率领部队进行佯攻长沙,成功引诱出城的国民党主力军。
最终,彭德怀率领红军成功占领了这座重要城市,创下了红军首次占领国民党大城市的壮举,这次胜利也彰显了郭炳生作为一名出色指挥官的能力和贡献。
随着战局的发展,郭炳生的英勇表现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他一次次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经过几年的时间,他从一个普通的排长逐渐晋升到红军第52军第2师的师长职位,成为了彭德怀身边备受信任的得力干将,彭德怀和郭炳生之间的默契和信任变得更加显著。
郭炳生在战场上的表现得到了彭德怀的高度赞扬和依赖,他们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共同致力于革命事业的推进。
逐渐地,郭炳生的才华在部队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不仅展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还成为了彭德怀心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干将。
但随着他在军队中权力的增加以及他人对他的赞赏不断增加,郭炳生的内心也逐渐膨胀起来。
尽管郭炳生在战斗中表现出勇猛无畏的一面,但他的个性却越来越残暴,他养成了体罚和殴打部下的习惯,这种行为给部下们带来了痛苦和恐惧。
此外,
郭炳生的性格也逐渐变得傲慢,他喜欢在下属面前炫耀自己的权威,还将缴获的财物私自据为己有,这些行为不仅败坏了他的声誉,也对他的部下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一次战斗结束后,由于部下的疏忽导致几个敌人士兵逃脱,郭炳生愤怒至极,竟然拿起鞭子对他们进行了残酷的抽打,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红军的规定和原则。红军强调农民出身的官兵平等原则,任何人都不能擅自对士兵进行打骂,这种行为会严重影响官兵之间的团结和凝聚力,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也有人经常向中央写信汇报郭炳生的问题,中央也对此进行了重视,并多次进行纠正。
对于郭炳生,毛主席的观察非常独到,尽管人们看到了他在战斗中的勇敢表现,但毛主席却关注着他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在一次会面中,毛主席提醒彭德怀说:郭炳生有些反叛的倾向,不太适合从事革命工作,你要小心对待。当时彭德怀并没有完全认真对待这个问题,认为这只是毛主席的玩笑话。
为了引导郭炳生走回正确的道路,中央决定调派彭雪枫担任思想委员,希望能够对郭炳生进行思想引导和教育。
彭雪枫上任后,他积极改造队伍中存在的不良风气,与那些思想有所偏差的同志展开了思想交流,他对郭炳生以及其他战友都保持着友善的态度。
1930年,在第三次反围剿中取得了胜利后,党决定夺取赣州,而赣州城四面环水,城墙也非常坚固,还有接近上万敌军驻守在赣州内。
当时彭德怀下令郭炳生在城外挖地道,以便渗透进入城内,郭炳生却坚持认为这是故意在刁难他,对这个任务毫不上心,在地道被敌人发现时,他甚至带领一部分人直接撤离。
这时的郭炳生内心已经出现了背叛的迹象,只是他在等待着合适的时机,而很快,这个时机就到来了。
1932年,国民党的罗卓英部队和陈诚部队对红军第2师驻扎的宜黄等地发起了攻击,在这场战斗中,彭雪枫率领少量部队奋勇抵抗国民党军队,为主力部队争取了撤退的时间。
但当红军第2师的大部分部队成功突围后,彭雪枫却惊讶地发现师长郭炳生和他指挥的第5团的官兵们却不见了。
彭雪枫深知郭炳生的脾气,他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郭炳生可能要背叛红军!这个意想不到的发现让彭雪枫感到非常焦虑和担忧,他知道如果郭炳生叛变,将会给红军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危险。
为了让郭炳生回头是岸,彭雪枫带领着队友不顾危险,赶快追赶了上去,当彭雪枫到达时,郭炳生显得非常紧张,谎称敌情不明,并被迫擅自带领部队转移,但在返回的途中,郭炳生利用机会逃往了抚州,并公开宣布叛变,现在看来,毛主席的预言竟然成真了。
彭雪枫立即向上级汇报,在毛主席得知郭炳生叛变的消息后,并没有太大的惊讶,他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切,
毛主席清楚地认识到,这次反围剿对于郭炳生来说是一个他能够利用的合适机会,郭炳生终究还是站在了红军的对立面。
彭德怀的反应却截然不同,他感到震惊,一开始以为毛主席的话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并没有想到这句话竟成为急流勇退的前兆。
对于郭炳生来说,彭德怀一直将他视为自己的亲人,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他无论如何无法相信郭炳生会叛变,甚至认为任何人都有叛变可能性,但就是相信郭炳生不会。
没想到的是,郭炳生却摇身一变成为了国民党新编的第37师师长,并改变立场,参与围剿红军的行动,他背叛了自己曾经誓死保卫的革命事业。
为了消除内心的愤怒和恶气,彭德怀亲自指挥了歼灭国民党军第37师的任务,最终,在1933年3月,他成功击毙了叛徒郭炳生,这个行动不仅是对叛徒的惩罚,更是对彭德怀坚定的红军信念和决心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