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为何被皇太极囚禁至死?其实他也是个可怜人
创始人
2024-11-28 03:35:54
0

原标题: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为何被皇太极囚禁至死?其实他也是个可怜人

#历史开讲#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册封了4位和硕贝勒,即清史上著名的“四大贝勒”,分别为: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

其中,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阿敏是努尔哈赤同母弟弟舒尔哈齐的次子,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四子,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八子。

如此看来,只有阿敏才不是努尔哈赤的亲儿子,这似乎注定了他的结局也极为不同。

“四大贝勒”在清初赫赫有名,为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也成为了新汗王的候选人,前途不可限量。

然而,从清史看,除了皇太极以外,其余3人的结局都不甚好。如:代善让位给了皇太极;莽古尔泰被削爵死后还被清算;阿敏就更惨了,直接被皇太极囚禁至死。

那么,骁勇善战、赫赫战功的阿敏,为何会被皇太极监禁,甚至囚禁至死呢?

皇太极

一:想自立为王

阿敏,出生于1586年,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第二个儿子,从小随父在外征战,历经战火洗礼,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

后来,骁勇善战的阿敏被努尔哈赤看中,参与多次重要战役如击败乌拉部与叶赫部等,战功赫赫,逐渐成为女真不可忽视的人物。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封四大贝勒。按齿序,阿敏居代善之后,在莽古尔泰与皇太极之前,成为了二贝勒,统领镶蓝旗,位高权重。

1621年,努尔哈赤与儿子、侄子8人焚香告天,儆戒子孙,勿要同室操戈。这八人当中,阿敏赫然在列,可见他当时的地位也十分重要。

然而,有其父必有其子,历史总有着惊人的轮回与相似。在权力争斗之中,阿敏也在冥冥之中演绎着与父亲一样的悲剧,而他却不自知。

阿敏

公元1609年,努尔哈赤与弟弟舒尔哈齐多年郁结矛盾突然集中爆发,最终努尔哈赤将弟弟囚禁,杀死了他众多亲信又并了他的兵马,2年后舒尔哈齐便死于了幽所。

他的次子阿敏在父辈的政Z争斗中侥幸活了下来,他的财产被剥夺,他自己则被伯父努尔哈赤收养。

但阿敏在父亲的惨死中,产生了极大的心理阴影。因此像他这样一个人,想必也不会一直效忠努尔哈赤家族,再说父亲未竟之事业到他这一代,未必就不能成功。

因此,阿敏另立门户的念头,始终都未曾泯灭过。从那起,后金政权内部派X就已经在酝酿了。

努尔哈赤

公元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病死。

在代善等人的公推之下,八子皇太极即位。当时阿敏也附议拥立他。

但当诸大臣在哭太祖努尔哈赤灵柩时,阿敏却派人告知皇太极:“我与诸贝勒拥立你为汗王,现你即了位,我也要移居外藩”。

看来,阿敏有些急不可耐了。

皇太极很诧异,阿敏虽嘴上没明说,但出去自立为王的心思,已经昭然若揭了。皇太极是何等精明一个人,怎会看不出来?

于是拒绝了阿敏的要求。

因为如果让阿敏出居外藩,那么他统辖的正蓝旗等也会随之移居外藩,那么他皇太极该统领谁呢?

再说阿敏出藩必导致众多旗主纷纷效仿自立,到时汗国必四分五裂。

因此,阿敏此举明显是在削弱国力。

于是,皇太极让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劝他,济尔哈朗却说:“我也劝过他,但是他反怪我懦弱,我也不知怎么办了。”

而阿敏的亲信,更是言行举止十分反常,他们甚至还对外扬言说:“谁怕谁,你又奈我何!”

矛头直指皇太极,态度十分嚣张。

可见,皇太极与阿敏两派已到了水火不容、剑拔弩张的地步了。

此时,阿敏的不满情绪正在不断酝酿,也为他的悲剧埋下了祸端。

二:与皇太极不和

公元1627年,皇太极下令阿敏等人出征C鲜,后双方和议。由于当时蒙古是明朝及西南的威胁,必须防备,因此和议后要班师回朝。

然而,阿敏却爱慕C鲜繁华的宫殿,有了长留C鲜的想法,这是趁机为自己谋私啊。

禇英之子杜度为此劝阻他,却被他离间他与皇太极的关系,后来在济尔哈朗极力劝阻下,他才与对方订立盟约,班师回朝。

当时七旗大臣都欲班师,只有阿敏的镶蓝旗大臣附和,显然镶蓝旗将士已是阿敏的嫡系亲信了,如此更助长他拥兵自重之野心。

不仅如此,他在班师途中,更是滥杀无辜、纵掠三日。所到之处,男女、财物、牲畜等统统掳掠一空,以示对皇太极统治的不满。

皇太极得知阿敏的行为之后,心中非常气愤。但由于即位不久,只能隐而不发。

到了京师,将领们将俘获美人献给皇太极。阿敏却要自己娶纳,代善长子岳托提醒他先献给皇太极,若皇太极不纳,就会赏赐给诸贝勒。

阿敏只得悻悻作罢。

此后,他又派人向皇太极索要美妇,皇太极说:“没入宫前,为什么不先说呢,现已经纳入宫中,如何再赏给你?”

阿敏为此抱怨不已,皇太极听说后道:“不就一女子吗,何至于伤了兄弟之间感情?”

而皇太极也不惯着阿敏,索性将美女赐给了总兵官冷格里。

为此,阿敏的怨恨更深了。

公元1628年,阿敏更无视皇太极的权威,未经皇太极同意,擅自作主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蒙古贵族为妻。

那时满蒙联姻是国策,但要经汗王允许。

公元1629 年,皇太极率重兵攻占东北的永平、避化、迁安、滦州4城,然后派阿敏留守沈阳,不料阿敏在此有了山高皇帝远之乐。

第二年春,皇太极派豪格、岳托率军回师,阿敏出迎。

但到了御前马馆,只见留守大臣坐在两侧,阿敏坐大殿中间,就像国君一般,还让两贝勒远近拜他两次。

要知道,豪格可是皇太极的长子,而岳托也是代善长子。

而且按惯例,贝勒大臣出师还朝,作为汗王的皇太极也要乘马出迎,但阿敏却自视君王,欺凌诸贝勒。

可见阿敏在一步步试探皇太极的底线。

济尔哈朗

后来,阿敏要求与济尔哈朗同驻永平,但是他仇视汉人,率兵四处掳掠,大肆杀汉人,完全违背了皇太极告诫安抚汉民之心。后来明军炮轰永平,清军溃败,伤亡惨重。

1630年,阿敏败师回沈阳,皇太极不能再忍了,将阿敏等人拘押听勘,一面召集诸贝勒商讨阿敏的种种罪行。

满蒙诸大臣拟议当斩阿敏,皇太极却赦其一死,将他终身监禁,永不任用。

3年后,谈大受等以阿敏悔不可及,请皇太极赦释出狱,让其戴罪立功,但皇太极未答应。

就这样,阿敏被生生因禁了10年之久,于1640 年死于狱中,终年 54 岁。

落得与父亲舒尔哈齐一样的下场。

写在最后:

常言,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

阿敏的悲剧,有历史的裹挟,也有自身的原因。当年其父舒尔哈齐被努尔哈赤所害;如今他也未能幸免于难,被皇太极终生监禁至死。

历史就是这样,在权力争斗中,往往都会上演同样的悲剧。

对于阿敏而言,他行为乖张,狂妄自大、骄横残忍,而且恃势而骄,野心勃勃,自立为王之心日益滋长,还想割据一方,与皇太极抗衡,令皇太极深恶痛绝,这无疑是皇权巩固中最大的忌讳。

可以说,是阿敏自身的野心与性格害了他。

而反观,他的同母弟弟济尔哈朗,却与之性格截然相反,他善识时务,明白自己的位置,与皇太极集团交好,对皇太极也很忠诚,不去觊觎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济尔哈朗

因此他的结局很好,不但成为了皇太极时代的四大亲王之一,还入了太庙。

可见,有时性格决定命运,真的很正确。

不过,从历史的变革看,阿敏又是可怜的,他只是清初内部权力结构变迁中的牺牲品,他的悲剧正是皇太极打压其他三贝勒的必然结果。

也许,阿敏的悲剧还在于他不是努尔哈赤的嫡子,不能染指汗王之位。然而,他也在女真由部落向国家的过渡中,做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走进“考古立体大课堂” 成都文...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图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8月16日、8月18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陆续在成都考...
原创 诸...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 “关注”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
原创 秦...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王朝,统领它的秦王嬴政更是被称为“千古一帝”,然而想要打败6个国家...
三国真正的贤相:一生政绩卓著,... 我们印象中的诸葛亮有多厉害?在《三国演义》中,他是论个人实力几无敌手的"卧龙",在刘备的再三邀请下出...
原创 成... 成吉思汗攻下金国都城中都(今北京)时,中都是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 这个问题无法考证,成...
原创 毛... 教科书上对于抗战胜利后的重庆谈判讲述甚少,寥寥几笔带过,整个过程给人一种很顺利、很简单的感觉,但实际...
原创 放... 以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大多国宝文物出自古之帝王墓,代表有著名的“曾侯乙墓”、“楚王墓”等;由此似乎证...
原创 美... 中国的强大岂是老美能撼动的?当年老美能搞垮苏联,却为何在中国碰了一鼻子灰? 朝鲜战争被我军打成了耻辱...
原创 清... 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降清,清朝入主中原是从山海关开始的,之后打跑了闯王李自成的大顺军,清军进入北京城...
原创 浅...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避免北宋成为五代之后的又一短命王朝,致力于消除唐末以来遗留的各种问题,加强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