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丘
编辑|海蓝宝
爱德华四世的统治期达二十三年
,1483年因得伤寒去世,王位传给12岁的继承人爱德华皇太子。
一、整体经济状况
爱德华四世作为一位强有力的国王,他不仅努力增加王室收入,还积极发展国内
毛纺织业
和
丝织业
,努力发展
海外贸易
,这些举措为英国日后的崛起奠定了根基。
(一)其时英国的经济及贸易
欲了解15世纪英国的经济,那就不得不回顾一下中世纪的英国经济发展史。
中世纪的英国经济建立在封建的农本经济之上,这意味着
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局面。
到了15、16世纪,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和城市的兴起,这种自给自足的农本经济局面被打破,
商品经济开始得到迅速发展。
15世纪的英格兰,虽然经历了百年战争和内战的洗礼,
国内政治秩序并不够稳定
。
但与15世纪之前的社会经济状况相比,这一时期经济逐渐步入了稳定发展的状态。
特别是15世纪后期,经济社会在经济政策等一系列调整中逐渐走向进步与稳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毛纺业和对外贸易的增长。
资料表明,爱德华四世时期是一个商业活动相当繁荣和广泛的时期。
“愛德华四世努力发展海外贸易,致力于增加财政收入,靠自己过活,商业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他在
经济政策上
的苦心
收获了相当丰硕的果实
。
经济发展和繁荣反映在政治上则是:“英国王权在中世纪后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从13世纪初到15纪中叶的王权是由强变弱。
而在爱德华四世在位时期(1461-1483)期间改变了这种趋势,
王权开始由弱变强
。
爱德华四世借助其日益增强的财力,逐步
摆脱了议会的制约
,限制了议会的作用,甚至控制和支配了议会,使它成为自己维护统治的工具。
因此,有人认为,就是在爱德华四世时期,英国完成了从等级
君主制度向专制君主制度的过渡。
这种观点虽然尚可商榷,因为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英国政治完成由封建向专制的转变是在16世纪。
但这种声音的出现,一方面表明15世纪中后期的经济政治的确与之前有了明显变化和区别,另一方面,也可看作
对爱德华四世的高度赞扬。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王权的加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爱德华四世时期
经济迅速发展
的状况。
在军事和对外关系的表现是,爱德华四世尽量避免和邻国特别是和法兰西的战争,爱德华于1475年入侵法兰西,却被用
金钱买断了战争,达到了和平。
以金钱换和平,说明其财力充足,反过来又为英国经济创造了
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
商业上,爱德华四世不仅对对外贸易显示出极大的兴趣,鼓励和支持了一些成功的商业项目,而且他本人就成了个商人。
他利用代理商做生意,把英格兰的制成品销往海外。
爱德华四世对商业的重视和保护,这些经济政策为英国中世纪末期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为
英国
日后迈向强大的
日不落帝国
,
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15世纪的英国,在广大农村地区,自中世纪以来保留下来的
庄园制
此时也面临着日渐衰落的境地,
并在16世纪最终走向瓦解。
庄园的衰落驱动领主改变原来的生产方式,去从事早期的资本主义经营。他们雇佣劳工,从事
农场种植。
有的则发展养羊业,从事羊毛加工。因此,有学者评论,庄园制的衰落并不是经济的衰微,而是一种生产方式的进步。
这也反映15世纪的经济具有转型时期的特征,是从传统的
封建农本经济走向早期资本主义经济。
从中世纪时期兴起的城市来看,到了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中叶,英国地方城市几乎都经历过一次以上的危机。
“
城市的危机和乡村工业的兴起在15世纪是相伴而生的。
其具体的表现就是,在这一时期,英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兴起了从事家庭手工业的浪潮。
乡村工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进步,进出口贸易的转型发展,都为当时英国
经济的进步和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农村中出现的乡村工业表明14到15世纪英国已经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萌芽,表明了在封建社会内部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发生。
但是研究者指出,此时英国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很稀疏和微弱的,还不足以
引起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变革。”
还有一个重大变化是在15世纪后期开始出现圈地运动,当然此时
圈地运动规模相对较小。
据盖伊统计,从1455年到1607年,英国24个郡共圈地516676英亩,相当这些郡土地总面积的2.76%,被赶离土地的农民约5万人。”
圈地运动发生其实在14世纪就已经有记录,但直到爱德华四世时期还处在初始阶段,直到16世纪才形成了
大范围的全国性的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之所以产生,究其原因是养羊业在农村发展,使得广“大地主和佃农看到了养羊是有利可图的产业。
而且14世纪末到15世纪
毛纺织业的复兴
,还得到了历代国王政府的支持。
整个十四五世纪一直沿袭着爱德华三世制定的羊毛出口高关税和呢绒出口低关税的政策,这种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是国王为了
获取更多的关税收入。
但客观上刺激了养羊业的发展
,引起了圈地养羊的热潮。
这是毛纺织业和养羊业在几个世纪时间里,由一颗幼苗被悉心呵护成长的例证,爱德华四世也承续了保护这两大经济支柱的传统,并支持
毛纺织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15世纪的英国,城市的衰落和乡村工业的兴起相伴而生,
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样性的特性
。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分析其时农业和农村社会背景只是为研究经济状况做一定的参考。
关于爱德华四世对于农业的态度,无论是王国法令集,还是在当时其他经济文献,都很少能看到这方面材料。
正如顾銮斋所指出,中世纪的英国国王对农业生产不关心,主要关注点在于商业,通过制定经济政策的方式限制或禁止国内贫乏物品如粮食的输出,吸引、鼓励人口,
从而达到供应目的。
由此可见,英国在中古时期就对商业给予了极高重视,这也不难解释15世纪的爱德华四世对于
商业活动的热情和对工商业极力保护
。
(二)进出口贸易活动
中世纪英国是传统的农本经济社会,但它和东方国家不同的是,英国在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比重上有很大不同,英国的畜牧业更为发达,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要大。
英国的天气比较寒冷,必须穿厚重的毛呢衣服御寒,因而必须大量饲养耕畜,
发展毛纺织业。
十三四世纪的英格兰人对于他们巨大的羊毛出口贸易常常引以自豪,他们几乎
垄断了这项珍贵的原料。
佛兰德人虽然在工业和商业方面走在英格兰的前面,可他们不得不依赖于英格兰的羊毛作为原料来生产呢绒产品。
英国羊毛出口大约在13世纪末期达到高峰,在这以后,尤其是爱德华三世将羊毛作为收益和权利的来源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政策鼓励呢绒业的发展之后,
羊毛出口差
不多恰好在
呢绒业
发展的同一时期
衰落下来。
由于种种原因,英格兰似乎没有增加国内的
羊群以满足出口羊毛
和自用羊毛的双重需要,而从前的一些老买主。
著名的如佛兰德人和佛罗伦萨人,他们对羊毛的需求,到15世纪时,也不像13世纪时那样迫切了。
无论如何,根据各口岸个别统计的数字显示,在15世纪晚期(公元1472-1482年的平均数字),羊毛的输出较两百年前减少了,而且大部分口岸大大地减少了。
呢绒出口史与羊毛出口史刚好相反,呢绒出口超过羊毛出口、呢绒业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是
羊毛出口贸易的减少。
羊毛出口和呢绒出口是整个中世纪时期最值得关注的事件,因为它们是
中世纪英国的支柱性产业。
英国由出口羊毛转为出口呢绒的这一转变是在15世纪中叶开始,直到爱德华四世时期,
这种趋势被保持和稳定了下来。
同时,在这一时期,英格兰其他的出口贸易还包括铅和锡、晒干的或腌制的青鱼或鲱鱼、小量的柏培克石灰石和德比郡的雪花石膏、煤等。
当然,
最大宗的贸易还是呢绒和羊毛
。英国四周环海的地理环境,拥有众多天然良港和长长的海岸线。
这些条件是它的许多邻国所不具备的,英国也更早和更成功地发展为一个商业国家,成为一个进口和出口国家。
英国
经济
在15世纪中叶之后开始
复兴
,这是
爱德华四世时期的主旋律。
国内广大农村地区乡村工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进步,进出口贸易的转型发展。
这些重大突破表明英国经济在这一时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奠定
了日后英国在
经济上崛起的基础。
二、爱德华四世的统治才能
爱德华四世上台被
玫瑰战争
渲染得具有某种神秘色彩,爱德华上台的第一天。
史料中记载:根据尼古拉斯●弗拉纳根的说法:我无法描述平民们多么爱他,崇拜他,就像他是他们的上帝一样,整个王国都为这个节日放假,这似乎是上天的恩赐。
到目前为止,他看起来似乎是一位公正的君主,他打算修正之前国王的一些错误,并且做一些前人没做过的事情。
所以,这一天所有的
臣民都对未来的幸福充满希望。
特后世的历史学家这样评价:爱德华四世是中世纪到现代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的国王。
这一点无论是在当时人民的眼中还是后来历史学家的笔下,都是毫无疑问的。
(一)国王与贵族
爱德华四世的上台伴随着
两大贵族集团的王位争夺战争
的血雨腥风,这两大贵族家族分别是以红玫瑰作为标志的兰开斯特家族和以白玫瑰作为标志的约克家族。
他们本都是爱德华三世的孙子,王位争夺可溯源至爱德华三世时期,也是历史遗留的问题。
但是在15世纪这一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爆发了
大贵族之间自相残杀的玫瑰战争。
玫瑰战争爆发于1455年,爱德华四世于1461年上台,其间爱德华四世并没有对敌对贵族赶尽杀绝。
这也导致了1471年玛格丽特王后联合反叛的贵族沃里克伯爵实行了复辟活动,爱德华四世短暂地离开了王位,而后又
亲自清除复辟势力夺回了王位。
玫瑰战争于1485年以两大家族通过
联姻合并成一个家族
,王位被两家共同的子孙继承而结束。
在这场贵族战争中,
新老贵族自相残杀
,实力几乎殆尽。
爱德华四世上位之初,通过继承、没收旧贵族土地等手段增加财政收入,
扩大税收
,实现了国王靠自己生活。
爱德华四世尽可能地
削弱大贵族的势力,
封了一批直接依赖他的新贵族以与旧贵族相抗衡。
可见爱德华四世在对待旧贵族方面的态度之强硬,也表明这一时期
旧贵族势力的衰落和王权的崛起。
(二)国王与议会
在约克王朝,下院立法功能继续增长。在“玫瑰战争”贵族混战中依靠武力得到王位的爱德华四世,为巩固自身权力积极寻求
下院平民阶层的支持
。
1461年他在其首届议会的开幕会上宣布:“他是靠平民的支持才获得王位的。随即在议会上,爱德华四世提出一条原则。”
所有的法案需要平民院同意之后再递交给国王取得国王的同意,法案才能生效。
相例如:1461年的议会记录中这样写道:“
法案将会首先递交给英格兰议会的下院
,当他们给出回复同意后,这份法案才会被拿到议会上讨论。”
在充分讨论的情况下,在听取出席这次议会的世俗贵族们的建议和同意下,最后的回答才是:国王同意这项法案。
这种规定促使下院权力增强,
上下两院权力出现抗衡的局面
。
而且,爱德华上台之初就执行了有利于下院平民阶层的政策,因而赢得了下院的支持。
爱德华还与市民阶层和商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实行了保护商人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
这为他赢得下院民众的支持莫定了基础。
1461年,下院第一次正式提出一个关于商业贸易的法案,得到爱德华四世的重视,他特意邀请下院议员来到上院,与贵族议员和大法官共议此案。
此举使
下院职权范围得到扩展
,还为以后下院继续参与
社会经济立法活动提供了先例
。
“爱德华四世巧妙地利用下院中平民的支持,既达到了使王权与上院旧贵族势力相抗衡的目的,也更能实现自己
充实国库、实现财政独立、摆脱议会控制
的目的。
此举可谓
一举两得
。虽然下院的权力在爱德华四世时期有所增长,但国王仍然是权力的拥有者。
因为在中世纪的英格兰,统治权就是王权,在15世纪,英格兰的国王处于一个无所不包的
法律和财政体系的顶端。
“这是一项中世纪英国臣民遵守的原则。至于爱德华对待议会的态度,从王国法令集记载可以看出。
他在位二十三年只召开了九次议会:“1461年、1463年、1464年、1467年、1468年、1472年、1474年、1477年、1482年”。因此,
国王实际打压着议会
。
(三)国王的内政和外交
在国内,
爱德华四世重新树立了英国王室的权威。
他即位之初,政局不够稳定,主要是因为兰加斯特派的残余尚未彻底铲除,而且未处死兰加斯特朝战败的亨利六世,给后来亨利六世复辟埋下了隐患。
爱德华四世和寡居的伊丽莎白●伍德维尔夫人秘密地结了婚。
与此同时,沃里克伯爵却谈判由爱德华四世娶法国公主来完成的友好条约,事成后,他将得到
法王封地和荣誉头衔作为酬劳。
爱德华四世与勃艮第结盟,并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勃艮第的查理,这对想和
王室联姻
的沃里克伯爵是一个打击,他转而反叛了爱德华四世。
1471年,沃里克联合亨利六世的王后玛格丽特对爱德华四世进行报复。
但爱德华四世利用勃艮第军队的支持和汉萨同盟的经济援助,
最终夺回了王位
,
并且处死了亨利六世。
此后爱德华四世的权威再未受到挑战。爱德华部分恢复了政治稳定和秩序,在他之后,
君主制威信开始复苏。
在行政机构设置上,爱德华继续了此前的设置。
他去世时,英国君主制的权威得到了重塑,官方财政也比14世纪以来任何时候都更为稳定,各省的法治和秩序已经恢复,
对王朝统治权的挑战基本不存在了。
爱德华对政府的许多改革和创新延续到了都铎时代,并由后继者完成并完善了它们。
柘在外交上,爱德华并未放弃约克家族征服法国的愿望。
从1472年到1474年,爱德华在外交上致力于与路易的仇敌一布列塔尼公爵、阿拉贡国王以及勃艮第公爵结盟,重点是
与勃艮第的结盟。
1475年,爱德华率领万人大军在加莱登陆,然而盟友勃艮第公爵并未履行诺言,会合时竟未带一兵一卒,布列塔尼的弗朗西斯也背弃了爱德华。
爱德华放弃了原来的计划,允许法王路易用金钱买断战争,
签署了停战七年的条款
,根据1475年8月在皮基尼签订的和平条约,路易十一每年支付英国1万英镑。
这为英国维持国内稳定局面提供了前提,为英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也避免了英王财政的崩溃。从长远来看,
这一举措具有重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