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个省的督军,权力非常大,威风八面,到底能拥有多少军队?
创始人
2025-08-20 02:32:34
0

督军是民国北洋时期的产物,是掌握一省军政大权的人物。

要说到督军,我们还得先一点点捋清民国时期的军阀状况。

在清朝灭亡之后,后来的民国总共经历过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就是北洋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是由袁世凯开创的,在袁世凯去世之后,民国各大军阀就开始陷入了非常混乱的纷争中,很多有实力的军阀都想拿下北京城、成为民国的共主。

这些有实力的军阀中,最为亮眼的是张作霖。

第二次直奉战争取得了胜利之后,进入北京的张作霖就给自己封了个海陆空大元帅,成为了北洋政府的共主。

而除了站在北洋时期最顶尖的共主之外,北洋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就是督军和巡阅使了。

其中,督军就是掌握一省权力的军阀。

由于北洋时期很多省份各自为政、有着不同的发展,所以督军手底下的军事实力也各不相同。

有的拥兵只有几万,实力只能算是一般。

有的则佣兵十几万、二十万,实力甚为强大。

只要有资本,那些军阀们都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招自己想要的军队数量。

反正那个时候各省的人口都很多,如果他们不嫌负担大,都是可以的。

不过由于很多军阀训练不严,所以这些军队大多数战斗力都不怎么样,后来基本不是国民政府军队的对手,就如同一群乌合之众一般。

而巡阅使则是升级版的督军,一般只有掌握两个或者三个以上省份的人物,才有资格称为巡阅使。

说起来,这巡阅使的掌控范围有点像清朝的总督,掌控范围都很大。

只是如果要论到权力大小,清朝的总督就比不过巡阅使了,因为在清朝时期,总督要受到很多人的制约。

比如掌握一省民政大权的巡抚、掌握一省绿营军大权的提督、掌握一地八旗军大权的驻防将军等人,都可以帮助皇帝在地方上制约总督,让总督造不了反。

但是民国时期的巡阅使就不一样了,他们完全独揽几个省份的大权,很少有人能制约得了他们。

在追逐北洋政府共主位置之前,张作霖的职务就正好是东三省巡阅使,主要掌管着东北三省的军政大权。

后来在他实力变强之后,他才逐步掌控了北京、山东、安徽、江苏等地方。

而除了北洋时期之外,民国的第二个时期则是国民政府时期。

在1928年,最后一个属于北洋阵营的军阀张学良投靠了国民政府之后,整个民国开始进入了国民政府时代。

在国民政府时代,民国的共主一直以来都是蒋介石。

在当时,蒋介石使用过很多不同的名号,有委员长、总裁、总统等等。

称呼显得非常随性,隔段时间就换个称呼。

而在蒋介石之下,当时地位最高的就是各地的军阀们,这些军阀们有强有弱。

最强的就是张学良、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人。

他们在1935年时,都被授予了一级上将的军衔,是第一批被授予这个军衔的人。

其中,张学良掌控过的地盘最大,在中原大战帮助了蒋介石之后,他曾被蒋介石封为海陆空副元帅,地位仅次于蒋介石,1931年之前,掌控地盘包括东三省以及北方的众多省份。

其次,就是被授予省主席称号的小军阀们。

这些人,一般都是掌握各省的军阀,因为要拉拢他们,所以蒋介石在掌控着民国之后,就把他们安排为了省主席。

他们在有这个名号之后,可以在名义上和实际上统治自己所掌控的省份。

比如马步芳,是青海省主席、韩复榘,是山东省主席、刘湘,是四川省主席、杨虎城,是陕西省主席。

相比于张学良、冯玉祥等人,这些人实力要差上不少。

在很多事情上,只能听从蒋介石安排,没有和蒋介石对抗的实力。

这些人,实际上就等同于北洋政府时期的督军。

他们掌控的兵力也各有不同,一般比较少的,如同杨虎成这样的,手下兵力只有几万,比较多的,如同刘湘这样的,抗战时兵力多达二、三十万。

民国可谓军阀遍地,一省之督军则为一省中实力最强的军阀,别的小军阀也得恭恭敬敬地向他低头服从。

所谓督军,实则是一省最高军事长官,但是因为时逢乱世,唯一能够维持一个人的地位和权势的便是军队,所以督军除了掌控一省军队之外,还会控制一省的行政权力。

所以,督军实为一省的最高领导者。

既然是军阀,那么一个省的督军自然便会拥有极高的自主权,这样的督军又能够拥有多少军队呢?

说白了,一个督军能够拥有多少军队,这得看他的口袋里有多少钱,也就是说这个省的经济实力如何。

督军想要维持自己的地位和权势,手里得有枪有炮,得有军队。

督军想要打下更多的地盘,拥有更高的地位和权势,手里就得有更多的枪炮,更多的军队。

买枪买炮,需要钱吧?没有钱,谁卖给你?

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得需要更多的军队,养活一个军队,也需要钱吧?没钱的话,军队也不会跟你混。

当然了,实在没有钱,却又想买枪买炮,想扩充军队的话,一来可以投靠别人,从而换取更多的利益;二来可以向别人借,再用借来的钱去扩充自己的实力;三来可以自己想方设法地赚钱。

投靠别人,是几乎所有小军阀的选择。孙殿英从一个小混混起家之后,也为了能够不断地扩充自己的势力,投靠过很多人,如张宗昌,如蒋,后来更是投靠了日本人。

向别人借钱,实际上不是谁都有这个资格。在这得说说段祺瑞,向日本人借了一亿多,结果最后却没有还,这在当时也算是绝无仅有的了。

最后,既不想投靠别人,又不想向别人借钱或者借不到钱的话,那就只能自己赚了。当时,最会赚钱的有两个军阀,一个是阎锡山,一个是张作霖。

阎锡山和张作霖之所以最会赚钱,实际上在于他们最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地盘,发展自己地盘上的经济,而不是只懂得掠夺。

阎锡山在辛亥革命中坐上山西军政府都督的时候,山西可是一个出了名的贫困省,要钱没钱,要粮没粮。

但是,山西到了阎锡山的手上之后,却得到了快速地发展,阎锡山在向外延申失败之后,埋头发展,用了几年的时间,竟然硬生生地将一个贫困省变成了模范省,不可谓不厉害。

冯玉祥和阎锡山一比,可就差远了,他虽然一度控制过好几个省,可正因为不会经营,只懂得掠夺,以至于最后身败名裂,再也爬不起来,阎锡山却被称为民国政坛的“不倒翁”。

除了发展经济之外,阎锡山还同时发展教育和军事,这也让他的实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阎锡山在1912年的时候,手上可用军队也不过只有1万多人而已,此后他不断地扩充军队,到了1927年的时候,他手上的军队便已经达到了13万,1930年时则达到了20万,这个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

1937年,阎锡山成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之后,仍在继续扩充军队数量,已近30万之多。

阎锡山之所以能够养得起这么多军队,便在于他懂得发展经济,所以他的手上有足够的钱去扩充军队。

张作霖成为奉天督军的时候,手上只有一个第27师,后来吞并了冯德麟的第28师彻底掌控了奉省,这才得以加快发展和扩充自己实力的步伐。

第27师即便满编了也不过1.2万人左右,后来当上了奉省督军,吞并了第28师,又增编了第29师,也不过3万多人。

但是,张作霖和阎锡山一样,他也很注重自身的发展,所以奉省在他的领导下,经济实力也稳步上升。

经济发展了,手上有钱了,当然得扩充军队了。

1918年时张作霖又增编了1个师和5个混成旅,此时他的军队应该已经有七八万之多了。

后来,他兼并了吉、黑二省之后,军队数量自然更加多,1926年之后,张作霖手上的军队达到了35万,算是奉军的巅峰时期了。当然了,这时候的张作霖已经不是一个省的督军,毕竟东三省全在他的手上。

张学良接手了奉系之后,向蒋低头,奉军也因此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人数仍然多达30万。

由此可见,张作霖留给张学良的家底绝对不少,只可惜小张太窝囊。

可是,如果是马步芳、马鸿逵和盛世才这样的军阀,他们虽然也各自主政一省,但他们手上的军队显然就不如阎、张。

原因便在于他们所擅长并不是发展和经营自己的地盘,而是擅长于掠夺之事,所以他们兜里的钱支撑不起他们养太多的军队。

所以,一个省的督军能够拥有多少军队,说白了还是得看他兜里有多少钱,钱多了,军队自然也就多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美...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展开了数十年的斗争。 两个超级...
原创 宋...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二个大分裂时期,自公元420年开始一直到公元589年隋朝灭掉南陈,一直持...
蛇年新春万象 | 这个春节,2... 这个春节假期,除了访亲友、逛集市,到博物馆观展已成为群众“过大年”的新选择。 2025年春节,延边博...
从苏州古城的保护实践谈起(博古... “苏湖熟,天下足”,历史上苏州是国家的经济中心所在,也是江南地区文化中心所在。苏州2500多年的发展...
原创 历... 纵观古代史,窦姓太后有很多,但其中最知名的非汉文帝的皇后窦猗房莫属,她本出身平民,却因机遇成为了西汉...
原创 秦... 1974年,沉睡于地下2000多年的秦兵马俑被发现,由于兵马俑是陪葬性质,兼之当地地理环境与史书记载...
原创 中... 经西方史家的研究,宋代时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发达国家,而且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其它文明地区。 蒙元入侵初期...
原创 中... 引言:“从此知识入万家,寒门子弟竟开花。”这句警示并激励着我们追求知识的道路。然而,谈及知识的普及,...
原创 唐... 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逝,他留给后继者是一个版图日臻丰满、国力日益强盛的大唐。唐高宗李治继位后,继...
原创 不... 中国人自古就有两个名字,一个是乳名,也叫小名,是家里长辈和玩伴叫的,古人认为小名越贱越好,这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