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当官后到底有啥好处?范进中举后乐疯了,要是放在现在他是啥职位
创始人
2025-08-19 22:03:01
0

引言

在封建时代,众多读书人能够当上举人就已经非常不容易,这也是大部分读书人的终极目标。梁颢在《梁颢白首举》一诗中写道:“饶他白发巾中满,且喜青云足下生。”其实梁颢在高中状元时已经是82岁高龄,尽管如此能够成为科考状元,依然让梁颢欣喜若狂,这与《儒林外史》中因中举而发狂的范进和其相似。

01

范进中举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范进多年考举不中,在家中饱受老丈人歧视。终于在他50多岁时考中举人后却由于被喜讯过于刺激,一时疯了过去。幸好他的老丈人胡屠夫一巴掌将他拍醒,要不然这个举人中了也没有任何价值。

范进为何会中个举人就“乐疯了”呢?大家都知道中举人之后是可以到朝廷为官的,但是具体是什么官职呢?

▲范进中举后的表现

如果把范进中举后,可能得到的官位放到现代,可能大部分人会比范进更为激动。要想了解其具体情况,就必须从科举考试制度说起。这项制度最早是从隋朝开始,到了唐朝时期,科举考试已经逐渐成为当权者们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起初,科举考试制度的确打破了贵族和寒门的阶级垄断,给了许多寒门子弟晋升的途径和渠道。

02

但是随着封建制度的腐朽僵化,越来越多的学子将这一生的命运都放在了科考入世这一途径上,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层出不穷。范进中举的故事正是作家吴敬梓对于科举考试黑暗一面的辛辣讽刺,范进的家中十分贫困,但是他除了想要靠着科举一飞冲天外,

对整个家庭都没有任何贡献。尽管母亲和妻子已经想方设法地省吃俭用,但是范进的家中依然捉襟见肘。

▲影视剧中的古代科举考试

在这种情况下,范进就算是借钱,也要参加科考,这更让他的老丈人胡屠夫瞧不起。当54岁的范进终于考中秀才之后,胡屠夫倒也带着一些酒肉上门来教育了他一番,不过在胡屠夫和其他亲朋好友心中,也并不认为范进还能翻出什么波浪。

比起举人来秀才的确什么都不算,最多也是当官服上的幕僚或者是教书先生,其社会地位没有高到哪里去。

▲胡屠夫与范进

更何况是像范进这样五十几岁的秀才,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前途了。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成为秀才的范进依然一心想着继续参加考试,并没有去当教师或者幕僚为家里增加收入。在他去找岳父胡屠夫借钱赶考被拒后,把家中仅剩的零钱全部拿走用于盘缠,

等他考完试回家,家里的老娘和妻子已经两三天没有吃饭了。

▲范进中举后欣喜若狂

此时范进家中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只老母鸡,于是他将老母鸡拿去集市售卖,想要换些吃食回家。正在此时范进得到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他考中了举人!别人是欣喜若狂,范进是真的“狂”了,他一时就鬼迷心窍的疯疯癫癫起来。此时作者对于邻里亲朋,

前后不一的表现,描写得淋漓尽致,极尽辛辣地讽刺了这些人。

03

范进在从邻居口中得知这个消息时,认为对方是在拿他耍着玩儿,可见平日里这样的事并不少见。范进犯病之后,不管是街坊邻居还是以前凶神恶煞的胡屠户,都变得小心翼翼。就算胡屠夫一巴掌把范进拍醒之后也变得唯唯诺诺,连对范进的称呼都变了。

而且胡屠夫还说:“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一时范进就变成“贤婿”了。乡亲邻里自然也都口称范进为老爷。

▲做官后的范进

范进刚刚回家,相声就来拜访,口口声声说平日亲如骨肉,又是送白银又是送房子。这些人看中的自然不是范进这个人,而是他的举人身份。举人与秀才完全不同,一般来说能够考中举人就有了当官的机会,

后来范静再中进士后,成为了山东的学道官,这个官职放到现代来看,与省教育厅厅长的职位差不多。从饭都吃不饱的老秀才到朝廷的三品高官,也难怪范进在大厅得自己中举的消息后,

高兴得得了失心疯。就算放到现在这种好消息,又有几个人能够平静面对呢?

结语

但是,科举考试这种人才选拔制度到了后期已经十分僵化。像前文提到的梁颢或者范进这样的人实在太少,绝大多数莘莘学子都只能成为别人的垫脚石。这样的情况必然会导致很多人失去了创造别的价值的机会和能力,实际上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应该有多元化的人才才能促进文明的多元化发展,后期单一僵化的科考制度已经弊大于利。

参考资料:

《梁颢白首举》

《儒林外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韩... 关于韩信有着说不完的故事,成王败寇,历史的评价从来都是一边倒的,而韩信却是极少数失败者中的成功者,纵...
王树忠讲述——王成式的战斗英雄... 七彩斋堂 2022年06月12日 12:44 北京 1964年上映的经典革命电影《英雄儿女》中,有...
原创 为... 项羽一直都被人们视为“战神”一般的存在,它不仅拥有一身高强的武艺,甚至对待士兵都非常的体贴。项羽是出...
原创 1... 1962年的春节,曾经的末代皇帝,现已成为新中国公民的溥仪收到邀请,前往菊香书屋和毛主席一起共度佳节...
原创 诸... 自古以来,如果要说哪位历史人物最聪明,人们脑海中第一时间想到的名字,很多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师一表...
齐文化研究力作《率桓之功:齐桓... 近日,我市又一部齐文化研究力作《率桓之功:齐桓霸业与东周政治》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由齐...
原创 失... 东汉末年,历史的舞台上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浪潮,让人捏碎眉头却又目不转睛。土地的兼并在汉族大地上逐渐...
原创 孔... 孟子曾经提到过:“500年必有王者兴”,这句话通常被误解为在一段时间后会涌现出有着雄才大略的帝王。然...
原创 魏... 十全老人新觉罗·弘历写了4万多首诗,可是后人一句话都记不住,大清276年国祚,只有一首诗能立得住脚,...
原创 霍... 当初刘邦的西汉建国的时候,正和项羽打的难分难解,处于漠北的冒顿单于,却乘机敲诈刘邦,一向胆大的刘邦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