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的?天然地形?条件?是用来?治天下的?,而不是?打天下?!
我们?来?看看?蜀国?的?地形?!蜀国的大本营益州,四周崇山峻岭,中间是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所以到了这个地方,你守城和舒舒服服过日子都可以,但出击不可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古代交通不便的前提下,不要说去打仗,军队想出去都得累死!刘备取益州,也是没有选择的!当时北边有曹魏,东有孙吴,生存空间很小,只能往西,去取益州。不能说他选错了,取得益州相当于把自己关进了保险箱里!钥匙在自己手上,没有钥匙,任谁去打开,也非常有难度!除非自己主动打开!
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自身的原因
我们排除《三国演义》的影响,陈寿评价诸葛亮概括的很清楚,“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千,优于将略”,这个评价的意思是说,诸葛亮的政治才能高于他的军事才能,而在他的军事才能当中,治军的能力高于用兵的能力,非常准确。诸葛亮有治国之才,治军也可以,但会治军不等于会用兵,《晋书?宣帝传》原文是这样的,“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意思就是他的志向很大,但是抓不住机遇,他的谋略很多,但是没有决断,他喜欢带兵打仗,但是不知道随机应变,他只能规规矩矩地打正规战,而一旦战争形势发生了变化,他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正如田余庆教授所言:“刘备出峡,全军覆没,诸葛北伐,积年无成”!刘备出去全军覆没,诸葛亮北伐五次,什么成果也没有!
诸葛亮北伐
综合原因
诸葛亮的北伐其实是不可能成功的,原因有三:曹魏非速亡之国,益州非进取之地,诸葛非将略之才。那么这些原因诸葛亮自己清楚吗?诸葛亮是何等聪明的人啊,怎么会不明白呢?既然明白,为什么还要不断地北伐呢?
诸葛亮北伐
首先转移国内视线,安定内部各派势力!我们翻翻历史就知道,赤壁之战以后,曹魏没有主动进攻过刘备,那个时候曹魏总打孙权,一直都是蜀汉政权屡屡桃衅,那么让诸葛亮感到威胁的地方在哪里呢?只有内部。蜀汉政权是由三股政治力量组成的,各派利益和矛盾极其复杂,所以,他就只有采取对内依法治国,对外发动战争。把蜀国内部的矛盾转移到战争上,然后用北伐来振奋蜀国的士气! 其次,在魏蜀吴三国当中,蜀是最弱小的,小国更要图强,弱小的国家更要主动出击求生存,不能至坐在家里等着人家来打你!
诸葛亮北伐
北伐也使蜀汉人民不堪重负!
由于蜀国不停地出兵,人民的生活极其困苦。我们都知道,打仗是要用钱的,没有足够的钱粮,仗是打不赢的。那么钱粮从哪里来?天上掉馅饼吗?或者让诸葛军神变出来吗?只能是加重赋税,盘剥百姓,别无他法。据刘禅投降时候交的户口统计:当时蜀汉共有28万户、约94万余人、而军队就有10万余人、还有4万余人的官吏,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蜀汉的百姓,不分男女老少小孩,9人要养活1个士兵;7户要养1个官吏。
诸葛亮北伐
这样的负担,百姓肯定不堪重负。所以长期北伐作战,注定是要失败的,这个事情非一己之力所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