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长平之战中赵国有多少胜算?赵王同秦决战的底气在哪里
创始人
2025-08-19 20:32:21
0

在前文提到的长平之战中,赵国由于经济能力不足,被迫放弃廉颇坚壁清野的策略,改为主动迎击秦军,最终导致了惨败。然而,我们回溯到赵孝成王启用赵括来替代廉颇,并决定与秦军决战的时刻,可以揭示赵王当时的战略思考和底气来源。

赵孝成王决定与秦军决战,并非破罐子破摔的表现,因为任何正常人都不会轻易发动一场必败的战争。赵王之所以做出这一决定,是因为他坚信赵军有望取得胜利,至少有很大的胜算。那么,赵孝成王有何底气?首先,胡服骑射成为了赵军的强大 troika。赵武灵王时期进行的胡服骑射改革,让赵军的战斗力迅速崛起。这一改革包括穿胡人的衣服,学习骑马和射箭。考虑到当时北方经常受到匈奴入侵,这项改革使赵军不仅在装备上优势明显,更在战斗技能上凌驾于秦军之上。

其次,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为赵国争得了强大的战斗声望。战国时期,赵国是一个好战的国家,与秦国齐名。两国在战斗力排行榜上始终半斤八两,尤其是在赵尝五战秦的过程中,战绩二胜三负,使得赵军展现出了出色的实力。赵国和秦国虽然有不同的战斗理念,但在战争中相互制衡,胜负未分。

此外,赵孝成王考虑到战争失败的代价相对较小。历史上,被击败的一方失去城池、丢失士兵数万并不鲜见,而最终的和平谈判也在两国元首的协商下达成。即便赵国在战争中失败,失去城池、军队也只是短期损失,而且这样的失利并不会对赵国的国力造成致命打击。在当时的交战生态下,即使败北,也只是需要重新调整局势,而非灭顶之灾。

最后,白起的过往行为也让赵孝成王对胜算充满信心。在与秦国的交锋中,白起曾攻下一座城池,斩杀两万赵军。这种无情手段和秦军的野心让赵王深感,如果敢与之硬刚,胜利并非不可能。赵孝成王看到这样的情形,对白起的野心已经心知肚明,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与秦军决战的底气。

综合这三个方面的底气,赵孝成王敢于通秦军决战并非侥幸心理,而是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做出的战略决策。这种背后的逻辑和信心,使赵国在长平之战前充满了希望。然而,历史的进程最终证明,背负底气而来的赵军在长平之战中遭受了惨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电科院申请一种碳复合陶瓷线... 金融界2025年8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
原创 说... 公元1103年的农历2月15日晚(阳历3月24日)岳飞出生于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家。岳飞故宅,位于汤阴...
国瓷材料披露7笔对外担保,被担... 国瓷材料8月18日披露7笔对外担保,被担保方为江苏国瓷金盛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对外担保明细如下表: ...
原创 第... 18世纪60年代,英国出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标志是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应用在轮船、火车等其他机...
兴发环保取得含钯废水预处理装置... 金融界2025年8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湖北兴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含...
鑫晶瓷取得氧化铝陶瓷粉体振动筛... 金融界2025年8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河南鑫晶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
原创 论... 荀彧为什么是曹操的第一谋士?荀彧是不是宁可被曹操干掉,也要忠于汉朝? 关于荀彧有一个重要的争论,就是...
原创 晚...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历经十二位皇帝统治,若以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为起点,清朝享国296年...
原创 赵... 今天说一说赵云。 赵云是典型后世出名的三国武将,生前得不到重用,临死都没有封侯。蜀汉末期,刘禅才想起...
2025上海书展丨《陈蝶衣文集... 我们之间,就差一个置顶星标 8月18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陈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