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正值乱世,军阀混战,外有列强入侵。然而,就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涌现出一批令人敬畏的大师,构成了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这个时期,风流俊彦如过江之鲫,耆老新秀各显神通。他们以卓越的才华让历史铭记,以坚定的信念让后人怀念。
鲁迅、陈寅恪、钱钟书、徐悲鸿、钱学森、季羡林、李四光……这个大师名单可谓是不胜枚举,他们的影响力横跨文学、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而在这个光辉岁月里,还有一些“女大师”崭露头角,她们虽然数量不多,却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度。张爱玲、石评梅、萧红、吕碧城,以及才貌双全的林徽因和陆小曼,她们在大师云集的年代脱颖而出,各自散发出令人陶醉的芬芳。
在这个光芒四射的时代,林徽因和陆小曼犹如花朵般的人物,走到哪里都能散发出迷人的芳香。这两位才女虽然在当时的生活圈子中交集不多,但却都与民国时期的大才子徐志摩有深刻的瓜葛。徐志摩,一个才情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诗歌至今仍让人感动。然而,徐志摩的生命走向却颇为坎坷。
徐志摩是个情种,对他而言,爱情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曾因家庭压力而娶了并不喜欢的张幼仪,却最终与陆小曼陷入了爱河。他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曾因林徽因嫁给梁思成而一度颓废。然而,与陆小曼结合后,他为了供养家庭不得不四处奔波,最终选择乘坐廉价航班,却在1931年的空难中失去了生命。
这次北上,并非为了教学,而是为了赴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的演讲。这场演讲对于林徽因来说至关重要,而徐志摩为了赶到,却遭遇了空难的不幸。林徽因在得知徐志摩的去世后,痛不欲生。她没有想到自己那场演讲的邀请,竟成了徐志摩的丧命符。而陆小曼也在此时觉醒,意识到自己对徐志摩的愧疚,决定痛改前非,整理徐志摩的遗稿。
一个木箱,成为了引发文化界争议的焦点。徐志摩的遗稿记录着他与林徽因在英国留学时的点点滴滴。为了保护这些回忆,徐志摩将其交给了好友凌叔华保管。然而,林徽因为了销毁这些书稿,多次找凌叔华讨要。凌叔华为保护友谊,拒绝了林徽因的请求,引起了一场争端。
胡适作为徐志摩的好友,被委托将木箱交给林徽因,然而他却违背承诺,将木箱交给了林徽因。随之而来的是林徽因的焚书行为,将这些珍贵的文献彻底销毁。这一事件也导致了凌叔华与胡适的交恶,展现出了友情与信任的崩溃。
细数这段历史,一个木箱连接了徐志摩、林徽因、凌叔华、胡适等人的命运。这个木箱承载着徐志摩的爱情、友情和文学记忆,最终却成为了纷争的导火索。在这个大师辈出的年代,一个木箱成为了平凡事物中承载着不平凡故事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