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庐山会议上,彭德怀情绪激动,他7天时间在西北组发言7次,许多话让负责会议记录的秘书们,感到“心惊胆战”!
后来,胡乔木评论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用那样一种态度提意见,确有不妥之处……
彭德怀讲“雁奴”的故事
1958年秋,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在中南海的绿荫小道上散步。走着走着,彭德怀迎面碰到了毛主席的警卫副官王敬先。
彭德怀招招手,将人叫到跟前。在闲来无事的时候,彭德怀总会与下面人说说话,正巧王敬先撞上了。当俩人聊得兴起时,有几只大雁从他们的头顶飞过。
彭德怀抬头看了大雁几秒,又低下头问王敬先,“有没有打过大雁啊?”
王敬先说,大雁很机警,枪法好都不一定能打得到。
彭德怀笑了,随即与王敬先讲起了多年前他在洞庭湖打大雁的经历。彭德怀说打大雁要注意战术。
在芦苇丛中休息的大雁群,为了警卫安全,会找一只孤雁放哨。这只孤雁也被称作是“雁奴”。当人发现大雁群休息的芦苇丛后,大步走过去,那时候“雁奴”自然会发出警报。
这个时候最为关键,人要立马蹲下。与此同时,被惊起的大雁环顾四周没有看到危险后,就会重新回去休息。只要反复几次,有些气性大的大雁会认为是“雁奴”故意为之,便会疯狂啄咬它。
等到人真实地朝着大雁群走过去的时候,不论“雁奴”怎么叫,整个大雁群都不会再有过度的反应。趁此机会,人要迅速地靠近大雁,然后扣动扳机。
彭德怀的故事讲完了,王敬先对此大为赞叹。有趣的是,彭德怀最后的动作,停留在了举枪瞄准的那一刻。一时间,彭德怀好像又回到了往日打大雁的日子了。
最后,彭德怀赞扬了“雁奴”的这种尽职尽责,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讲这个“雁奴”的故事,是彭德怀随口聊起的。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彭德怀就如同不停地向雁群发出警报的“雁奴”一般。
彭德怀把家搬到了吴家花园
庐山会议上,彭德怀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会上,各个代表对所提的问题都有讨论,大会的走势也朝着好的方向进行。
原本计划15日结束的会议,14日那天彭德怀给毛主席写的一封信,这样就使得这个“神仙会”的进程被打破了。
16日,毛主席将彭德怀给自己写的那封信,加了一个标题《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又批示:“印发各同志参考。”
接到毛主席的指示后,信以最快的方式赶印了出来,次日发给了到会的成员。彭德怀一看,大吃一惊。他要求收回这封信,但毛主席摇摇头,将他打发走了。
据王任重同志回忆:
“他和毛主席一块去游泳,说他把彭的信看了,看来彭有一些不同的意见。毛主席很平静地说,都是政治局委员,给我这个党中央主席写信,是很正常的现象。有不同的意见,可以讨论嘛。”
对于这封信,周总理也没有察觉到有任何不妥的地方。据李锐回忆说,7月19日或20日,晚上跳舞的时候,他就坐在了总理的旁边。他向总理问起了“对彭总的信的看法。”总理不紧不慢地说,那没有什么吧。
不久,彭德怀接到了一份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关于对彭德怀同志错误的决议文件。
邓小平事后评论说,彭老总写信、说话。特别是说话,确实有不妥当的地方。胡乔木也称,若是当面心平气和的讲,不用赌气,情况可能不同一些。
原本彭德怀的妻子浦安修要来庐山游玩的,但基于当时的形势,彭德怀叫她不要过来了。浦安修也察觉到不对劲,表示一定要过去。当浦安修到了彭德怀住处后,发现桌上显眼地摆着一份文件。
按规定,夫妻俩是不会翻阅对方文件的。但这份文件不同,明显是故意让浦安修看的。
浦安修看过后,忍不住大哭了起来。
彭德怀安慰道:
“我虽然毛病很多,但我不反对毛主席,也没有组织过什么‘俱乐部’。”
此后,没了工作闲了下来,在北京的彭德怀让妻子找杨尚昆说说,他要搬离中南海,请中央给他一个能劳作的地方。
杨尚昆将情况向毛主席作了汇报。主席听完后,答应了彭德怀的要求。就这样,彭德怀的新家选在了吴家花园。
毛主席想请彭德怀出山
数月后,彭德怀在吴家花园接到了毛主席打来的电话,让他到中南海相见。到了地方后,彭德怀发现里面坐着有刘少奇、朱德、陈毅等同志。彭德怀发现,这次他来,不是简单的谈话,而是以中央的名义进行的。
待彭德怀坐下后,毛主席先开口说,基于彭德怀年纪大了,就不要到下面去了。这次叫彭德怀来,主要是问问他今后的工作和学习的问题。
彭德怀说,他准备学习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还定下了一个4年的学习周期。
毛主席说,4年太长了,2年就应该够了。
这样的话,明显是希望彭德怀能尽快检讨,尽早出来工作。可彭德怀并没有说什么。一时间,会议的气氛显得有些沉重。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招呼大家一起吃饭。饭桌上,陈毅说,他以前也有与毛主席意见不同的时候,现在不也和大家在这里工作嘛。可彭德怀并没有接过话去。
饭后,彭德怀起身对在座的各位老战友表示了感谢。此后,彭德怀在吴家花园过起了一面学习,一面劳动的悠然生活。
1965年秋,还在院子里锄地的彭德怀突然接到了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彭真的电话,说要他到人民大会堂一见。
此时在吴家花园已经6年的彭德怀,不敢耽搁片刻,按约定匆匆赶赴人民大会堂江苏厅。
碰面以后,彭真开门见山地说,基于目前国际形势复杂性,中央要建设“大三线”部署。希望彭德怀能够到西南地区,抓一抓大三线建设的相关工作。
彭德怀说,他的个人错误还在,在党、军之中已经没啥威望了。下去说话,也不一定有人听。他不愿意下去。
彭真听后,沉默了。
彭德怀似乎找到了一吐为快的宣泄处,他说自己已和军队脱离了关系。虽然党员是要听从分配的,但他是犯了错误的,到下面的话,很难开展工作。
话锋一转,彭德怀说他想到农村搞调查,最好是去贵州。
彭真只好说,这是毛主席的意见和指示。
但彭德怀依旧说,他不能干这差事。
离开人民大会堂后,彭德怀在吴家花园怎么也睡不着。接着,他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说他现在的情况是不合适到西南三线的,并提出应该回老家,或者到外地的国营农场去劳动。
数天后,彭德怀刚从一片果林散步回来,就接到了毛主席亲自打来的电话。毛主席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叫彭德怀马上去一下。
彭德怀了解,毛主席在战争年代都是晚上工作,白天休息的。当听到彭德怀说另约时间的话,毛主席笑着让他过去,好好地谈一谈。
彭德怀知道,作为一名党员,若是不愿意到西南三线工作,那也要当面向毛主席说清原因。
想到这里,彭德怀换了件中山装,来到了丰泽园主席住处。久违的相见,让彭德怀平静地心又热血了起来。
彭德怀随后掏出了烟吸了起来,毛主席问他,不是说要戒烟的吗?彭德怀表示,自庐山会议后,他又抽上了。话题转到了“庐山会议”上,这使毛主席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中。
不久,毛主席打破了沉默。说之前的事,让历史来做结论吧。旋即,毛主席把谈话的主题引到了西南三线建设。说派彭德怀过去,若是发生了战争,彭还可以带兵再打仗嘛。
彭德怀还是说他身上背着臭名,希望可以回家乡务农去。毛主席知道彭德怀的脾气,这样劝他是没用的。毛主席索性就直接与他分析起来当时国内外的复杂局势。
毛主席见彭德怀听得很认真,就再次劝他。说怕他工作不好做,就派刘少奇、邓小平去西南地区开会,将中央派彭德怀到地方工作的意思传递下去。
终于,彭德怀同意了到大西南去。
彭德怀心系三线建设
毛主席很高兴,说西南建设的班子,由李井泉为正,彭德怀和程子华等同志为副。毛主席定的人,都是彭德怀的老部下。彭德怀也明白毛主席的这番用心良苦。
在彭德怀要出发前,毛主席特地叫上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为他设酒宴送行。在宴上,平时很少喝酒的彭德怀,喝得很是痛快。
就这样,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
时间一转,1967年的元旦,被押回北京的彭德怀,再次失去了工作的机会。于是,他再次给毛主席写了信。
信中说,他除了任第三副主任外,未担任其他任何工作,辜负了主席的期望。同时,彭德怀说自己被关在中央警卫部队与红卫兵共同看押。
这封信经过层层转送,最后到了周总理的手里。周总理在一次碰头会上宣读了这封信,至于毛主席是否读到了这封信?至今是没有文字记载的,但有理由相信,毛主席最后还是看到了这封信。
4月20日,彭德怀再次提笔,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信中没有谈自己个人的事,而是向总理汇报了他在三线建设中看到和所担心的一些具体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彭德怀还分析了四川石棉矿的矿渣利用价值,说可以加工成钙镁磷肥。这种肥料的性价比很高,对农民种田是有很处的。
在信的末尾,彭德怀署名为“石穿”。有为国为民,滴水穿石之意。
彭德怀在自己处在困境的境遇下,还不忘三线建设,以及国家最基层的工人和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