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史当中有很多风云人物,都曾经为国家做过贡献,有些人虽然是国民党,但是对国家的奉献之心以及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依然是值得肯定的。
过去的国民党人士当中,也存在有一些优秀的教育,他们除了对国家做出过极大贡献以外,个人的精神品质也都是值得肯定的。
就比如国民党非常著名的将领阎锡山,阎锡山个人对国家也是做过非常重大的贡献的,1960年他在去世之前曾经留下遗言,表示自己死后,家人不可放声痛哭。
阎锡山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遗言?阎锡山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物?
阎锡山出生于1883年,是山西五台人。阎锡山小时候家里面条件还算是不错的,他本身出生在一个以经商为主的小地主家里面,因此比同龄的孩子生活的相对要更阔绰一些。
在他9岁的时候,被父亲送到私塾去读书,读了几年书到14岁那一年就辍学了之后,就跟随着父亲到了县城,去自己家开设的钱铺里面学商,当时主要做的就是放债收息,和金融有关的一些工作。
不过很可惜,他的父亲在商业上显然没有太聪明的头脑,他跟随着父亲做了几年放在熟悉的工作之后,接连在投机中失败,两个人负债累累,被迫逃到了太原,躲避债务。
因为年少时的这段经历,要阎锡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来他也是在政治活动当中,借着此前金融投资的一些经验,在官场上也算八面玲珑。
到了太原以后,阎锡山开始重新捡起书本,学习政治相关的内容,1902年当时还在太原一边,打工维持生活,一边努力学习的阎锡山,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
在山西武备学堂学习了一年的时间在1903年6月份,就被当时学堂官费保送到了日本去进行留学,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
一直到1909年,当时已经26岁的阎锡山才从日本重新回国,开始在山西陆军小学堂担任教官和监督。
那个年代能够出国留学的人少之又少,他自己又是受到学校的保送才去留学的,足以证明他个人的才华与能力。
后来他的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山西都督,开始在政治和军事领域拓展自己的才能,他在山西地区的统治十分的铁腕手段。
在他的治下,山西当时一度成为了所谓的模范省,实业发展,铁路建设,教育普及,系列的改革让山西飞速发展升级,确实和当时其他的省份完全不同,在那样混乱的年代里将山西治理的欣欣向荣。
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他虽然依然有铁血手腕,但是很显然他是属于更适合管理国家的人。在对敌军进行对抗的过程当中,战绩很显然是不辉煌的,不过也算是遏制了日军在北方的进攻局势。
抗战胜利之后,当时国共两党的内战,他的态度一直都是暧昧不定的,一直到解放战争胜利,他跟随着国民党撤到了台湾。
当时跟随蒋介石一起回到台湾的国民党很多,其实仍然在内部进行争斗,哪怕是在台湾那样的地方,也依然想要瓜分一点政权。
但阎锡山却是个例外,他回到台湾之后没有继续参加政治活动,而是选择隐居山区,在台北的一个郊外的山上过起了种菜养花的日子。
平时的时候,他更多的是写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正确的回忆,开始当一个闲适的作家每天洗手做羹汤,闲来无事,写写字回忆人生。
他对生死看得越来越透彻,相比较于外界的一些物欲追求,阎锡山到晚年时看得更加透彻,在他自己的回忆录当中,认为人的一生只是天地间的一粒尘土,生死都只是昼夜轮转,没有必要执着。
也正是因为这种豁达的态度,在1960年他病重的时候,将自己理好的几条遗言交给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他认为自己离开人世是一种解脱,属于自然规律。
因此他告诉自己的家人,自己丧事从简,死后也希望家人不要在灵堂之上大声哭泣,遵从自然的发展规律。
年轻时的阎锡山肯定是有满腔抱负的,或许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到最后自己的人生会以这样平淡的方式离开,不过能够在最后看透人生,找到人生的归宿,何尝不是一种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