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年),唐高祖次子,生于武功(今陕西武功),陇西狄道人(今甘肃省临洮县),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受封秦国公、赵国公。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驾崩,享年五十二岁。李世民在位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文治天下,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了重要基础。并爱好文学、书法、绘画,有诗作与墨宝传世(摘录于百度)。
李思训(653-718年),字建睍,一作建景。陇西狄道人(今甘肃省临洮县),唐朝宗室、官员、书画家。起家常州参军,二十岁前后任江都县令,唐中宗复位后,累授宗正卿、岐州刺史,封陇西郡公。唐玄宗开元初年,进拜右羽林卫大将军,封彭国公。后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开元六年(716年),李思训去世,时年六十六。李思训工书,善丹青,书画称一时之绝。他擅画山水、楼阁、花木及走兽等,世称“李将军山水”其山水树石,师法隋代展子虔,并加以发展,形成笔格遒劲,金碧辉映,意境奇伟,用笔遒劲,具有装饰意味的“青绿山水”与“金碧山水”的风格,时人有“国朝山水第一”之评(摘录于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