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的某一天,李鸿章首次踏上了美国的土地。
李鸿章对此次访问美国的行程充满期待。当他目睹美国的高楼大厦时,不禁感慨地说出了一句令人心痛的话。
清美之间到底存在哪种差异,使得这位“卖国贼”脱口而出一句真话?
亲日大臣李鸿章
从李鸿章的人生经历来看,他无疑可以被视为民族的罪人。尽管他曾为大清王朝做出过一些贡献,但这并不改变他是个卖国贼的事实。
李鸿章意识到大清帝国正面临巨大危机,于是他开始寻求支持。
李鸿章当时为大清寻求的首个支持者便是邻国日本,这一举动显示出他对历史的无知。
在美国打开日本的国门后,该国迅速开始了发展。在明治天皇的领导下,日本已成长为亚洲的一大强国。
因此,李鸿章认为,日本与自己如此接近,是最理想的依靠。
回顾日本与我国几千年的交往历史,每当他们变强时,总会觉得自己有实力,于是就会侵犯我们的沿海城市。这在唐宋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尤其是在唐朝时期。
在学习了大唐的技术后,倭寇便开始侵扰。
一旦遭遇挫败,倭寇就会派遣人员继续向唐朝取经,等他们掌握技能后再进行进攻,这样的循环真是厚脸皮至极。
因此,日本在经历明治维新而迅速崛起后,选择攻击清朝而非美国,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日本距离美国如此遥远,他们可不会愚蠢到去送命。
在他们眼中,大清是一块丰厚的猎物,而他们又与大清如此接近,因此日本必然会再度发动侵略。这样显而易见的事情,李鸿章竟然没有意识到。
在日本人首次侵略时,李鸿章选择与他们进行和解,最终双方签署了两国间的首个不平等条约,即《北京专约》。
根据该协议,琉球岛不再是清朝的附属国,而是归属于日本。同时,清政府还支付了50万两白银作为赔偿。
当时日本仅派出了不足4000人进行攻击,李鸿章为了避免与这一背后势力产生冲突,竟然如此退缩,彻底丢尽了大清的颜面。
李鸿章认为,日本人的需求相较于英法等西方列强要逊色得多,因此他对此毫不在意。然而,他的看法完全错误,失误严重。
当时,日本正经历着迅速发展的阶段,简单来说,就是资金短缺。在许多亚洲国家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时,日本只能从大清这块丰厚的利益中获取好处。
于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了。
此时的李鸿章仍然在犯愚蠢之举,他不停地叫嚷着要通过避免战斗来保护船只,以求不与日本产生冲突。然而,他们的逃避只会引来对方的追击。
因此,北洋舰队虽然随后成功逃往威海卫港,最终还是遭遇了全军覆没的命运。
战败后便是割地赔款的局面,李鸿章对此十分熟悉。毫无意外,他将作为代表前往与日本洽谈此事。
李鸿章对这次会议充满了期待,割地赔款的结果又能让他期待什么呢?
在李鸿章的眼中,自己与日本的关系相当融洽,他们的要求应该不会过于苛刻吧。
不算过分吗?那根本不可能!
日本当时要求将台湾割让给他们,并且支付3亿两白银作为赔偿。
光是这两项要求,就让李鸿章感到无比恐惧,实在是让他吓得魂不附体,因为这些条件实在太过严苛。显然,苛刻的并不是土地,而是那一小笔资金。
对日评价
甲午战争之前,大清每年的收入大约为8000万两白银。此时难免会有人提出疑问:“清朝末年确实很贫困,为什么收入居然比最繁荣的乾隆时期还要高出如此之多?”
主要原因在于税收增加,换句话说,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尽管每年的收入丰厚,但大清的许多地方依然需要支出,比如慈禧在节庆和生日时的开销,可是相当惊人的。
因此3亿两白银确实是个极为庞大的数额,李鸿章对此一直在与对方讨价还价,没想到这番交涉险些让他自己陷入困境。
李鸿章在一次外出时, 突然遭遇了日本激进派的刺杀。
听说他的一只眼睛下方中了一枪,子弹至今没有取出来,因此那只眼睛下方肿得很厉害。
此次暗杀事件后,日本天皇和首相愤怒不已,毕竟是在他们的领土上发生的暗杀。为了表达歉意,日本只能采取一定的让步。
最终,日本获得了超过2亿两的白银,但台湾等地区仍然未能保住。
在签署《马关条约》后,李鸿章对日本感到无比失望,他实在没想到自己会沦为一个小丑。
后来,李鸿章郑重其事地说:“若要国家长久无忧,必须尽快铲除心怀不轨的日本!”
李鸿章的态度转变相当迅速,此后他再未踏足日本。即使路过那里,他也绝不愿在日本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展现出了一些骨气。
那如果日本这个靠山不再可靠,怎么办呢?那就继续寻找下一个支持者吧。因此,李鸿章又将目光投向了北方的沙俄。
沙俄当时是西方列强的一部分,他们利用清政府专注于海防而无法分心的机会,强迫清政府签署了多项不平等条约,例如《瑗珲条约》。
然而,在签署《马关条约》之后,发生了一个著名事件,称为“三国干涉还辽”。
这一事件是沙俄所引发的,最终他们迫使日本归还了辽东半岛,但仍然给予了日本一些银子。
无论如何,辽东半岛已然归来,因此李鸿章对沙俄这种“勇于承担”的行为十分赞赏。
然而,沙俄的目标明确,他们将整个东北地区视为眼中钉,因此绝不会让其他国家插手。
在觉得沙俄值得信赖后,李鸿章也开始积极与他们进行交流。为了表达自己真诚的交往态度,李鸿章甚至带领使团前往莫斯科为沙皇庆祝寿辰。
在这次沙俄旅行中,李鸿章还私下与沙俄签署了一份密约,未经皇帝同意。
这份秘密协议实际上是把东北地区拱手让给了沙俄,因此当光绪帝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但他也无能为力,毕竟李鸿章的背后支持者是慈禧太后。
在签署这项秘密协议时,沙俄承诺会向李鸿章支付巨额资金,然而最终只支付了六分之一。这让李鸿章对沙俄的可靠性产生了怀疑。
后来,李鸿章将目光投向了西方的美国。
李鸿章在其外交生涯中经历了许多,他走访了欧洲大多数强国,甚至还与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会面过。
因此,后人常常称李鸿章为大清的“俾斯麦”,不过说实话,李鸿章与其相比显然相差甚远。
伤感发言
此外,李鸿章还曾在天津会见过当时的美国前总统格兰特。
这是两人第一次相遇,听说他们都非常高兴,友谊瞬间变得更加融洽。
那时李鸿章幽默地提到:“我们是那个时期最杰出的两位人物,成功镇压了两支著名的叛军。”
李鸿章真是过于自信了,他所提到的叛军,一个是太平军,另一个则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格兰特的对手。
李鸿章或许没有意识到一个事实,尽管他参与了对太平军的镇压,但真正的功劳并不在于他,而是归功于以曾国藩为首的曾家兄弟们。
众所周知的是曾国藩的湘军,但又有多少人听说过李鸿章的淮军呢?
在与格兰特的接触中,李鸿章还请求他们的协助,以解决与日本之间的争端。
毕竟,日本的幕后主导是美国,如果美国采取行动加以制止,或许日本会表现得更为乖顺。
最终在美国的协助下,尽管事情得到了解决,但清政府却赔偿了50万两白银,这笔钱支付得非常顺畅。
此外,格兰特当时还承诺赠送李鸿章一根镶有钻石的手杖,这根手杖是美国商界馈赠给格兰特的,而李鸿章看到后非常欣赏。
尽管格兰特有意献赠,但仍需向商界领袖们请示,因此这件事情被拖延了,直到格兰特去世也没有得以成行。
随后,李鸿章与大清代表团一同前往美国,这是他首次踏上美国土地,令他感慨良多。
看到美国密集的高楼大厦时,李鸿章感到非常震惊。
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李鸿章感慨地表示:“贵国的高楼大厦如此众多,确实让我们大开眼界。”
“在我们大清的境内,没有高楼,放眼望去全是平房。”
“在大清时期,我们不仅看不到高楼大厦,而且凭借我们目前的能力,也无法建造出这样一座高楼,唉……”
李鸿章并 unaware的是,美国的摩天大楼早已存在。
然而,李鸿章所羡慕的并非美国的摩天大楼,而是他们极为先进的社会。
此时,李鸿章回忆起格兰特曾给他的一封信,信中格兰特提到,要想真正化解中日之间的冲突,必须自身变得强大,唯有自身的强大,才能避免被他人欺压!
由此可见,格兰特这个人非常讲义气。
李鸿章到达美国时,令人遗憾的是,格兰特已经去世。然而,他的妻子完成了丈夫的遗愿,将那根镶钻的手杖赠予了李鸿章。
从那以后,李鸿章每次出门都会携带这根手杖,或许这也是他对老朋友思念的一个体现。
无论是大清还是后来的国民党,他们都未能达到“高楼大厦”的宏伟愿景。
我非常欣慰,在我党的引领下,如今“高楼大厦”已经随处可见,我们的实力已经彻底增强。格兰特当年的言论,现在也算是得到了实现!
确实,唯有自身变得强大,才能不受他人的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