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38年,商鞅的伯乐秦孝公去世了,年纪19岁的太子驷即位,即秦惠文王。新君刚刚即位,公子虔等人就诬陷商鞅谋反,嬴驷也当即下令捉拿商鞅。无奈之下商鞅只好开始逃亡,可是因为商鞅变法大大加强的秦国的法制管理,所以商鞅这个逃犯,是寸步难行,而且商鞅在变法的过程中,把魏国得罪的太狠了,魏国也拒绝他入境。可以说是作法自毙。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商鞅在万般无奈之下,逃亡了自己封地。并且起兵攻打郑县。最终商鞅战死于彤地,尸体被带往咸阳,车裂示众。同时秦惠文王还下令诛灭商鞅全家。
那么变法强秦的商鞅,本有大功于秦国。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呢?难道是嬴驷太昏庸了,还是奸人的诬告挑唆呢?其实都不是,我觉得商鞅为何落得这个下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商鞅变法树敌于众
商鞅实行土地私有化,并奖励农耕;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按照军功加官进爵;推行县制,将地方力量全部交由皇帝掌管。贵族靠的是什么?家里有地,朝中有人,实在不行还能继承自己老爹的爵位吃皇粮。可是商鞅这一手,直接把贵族的特权弄没了。土地私有化了,自己的铁饭碗也没了。所以贵族恨他恨得牙根痒痒。
二:变法手段过于酷烈
商鞅变法期间有这样一件事,当时的太子嬴驷触犯了法律。按照商鞅的新法,太子嬴驷应该要处以黔刑(在脸上刺字)。但是太子作为一国的储君,脸上刻字肯定是不行的。为了严刑峻法,商鞅想了个损招,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处罚太子老爹秦孝公,商鞅自然是没有这个胆子的,但是处罚太子老师公子虔的胆子商鞅还是有的,而且很大。所以公子虔被处以黔刑。后来不知道公子虔又犯了什么错,被商鞅处以劓刑(挖去鼻梁)。公子虔这个样子,直接耻于见人,自此之后八年没有踏出家门一步。公子虔可是秦孝公的亲兄弟啊,被商鞅这么处置。这样一来,秦国的宗室也被商鞅得罪了。
那有人说了,商鞅变法。明显是贫民百姓得了好处啊,分了地,还有了晋升渠道,因功封爵。那老百姓应该感谢他啊。事实真的是如此吗?我看不见得。
商鞅为了严刑峻法,令行禁止,对当朝的王公贵族都毫不留情,更何况百姓乎?仅仅是处理秦国私斗这一件事,商鞅就杀了七百多人,鲜血直接染红的渭水。而且商鞅的刑罚过于酷烈,发明了大量的肉刑。不是挖鼻子,就是割膝盖,反正是取走你身上的某个零部件。所以百姓对商鞅也是有一定怨气的。
三:手握大权,功高盖主。
如果说前两点,是商鞅被杀的原因之一,那么这一点我认为才是商鞅被杀的主要原因。因为前两点,一般帝王还可以忍受,那么这一点是绝大多数帝王都无法接受的,无论这个帝王是英明还是昏庸。再说民众有怨气,可以贬,也可以囚,甚至可以找个替罪羊出来受过。这种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商鞅毕竟是国之大才,秦惠文王也是少有的英明雄主,不至于没有这点容人之量。
但是要是帝王认为你可能威胁到他自己的位置了,那你就真的是非死不可了。不管你有没有这个想法,只要帝王认为你有这个能力,你就是其罪当诛。
商鞅在秦变法二十余年,官职是秦国的左庶长,这可是秦国最高的军政长官了。而且商鞅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曾率领秦军在河西大破魏军。可以说商鞅是一个文武全才,而且在秦国的军政两界都拥有着极高的威望。如果你是秦惠文王面对着这样一个权臣,还是跟你有私仇的权臣,你能用得放心,用得安心吗?
所以为了安抚国内王公贵族,为了熄灭百姓的怨气,最最重要的是,为了自己王位的稳固。秦惠文王干净利落地杀了商鞅,也必须杀了商鞅。
但是商鞅虽然死了,但是商鞅的新法却没有废除。可以说身虽死,但是功绩永存。也正是因为商鞅的新法,秦国的军力,国力都大大地加强,秦国也从中原列国都看不起的小国,变成了列国畏惧的虎粮之秦。最终奋六世之余烈,始皇帝一统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