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谥号为“武”,足可见这位皇帝在位期间曾发动过多次战争。武帝时期,汉军曾与西域诸国和匈奴以及南部的越国发生过多次战争,虽然汉武帝开辟了很多战场,但对匈奴的战争始终是最激烈也是最重要的,因此研究汉武帝的历史学家,经常从汉匈战争入手,来探讨汉武帝“外服四夷”的进程。
那么汉武帝对匈奴作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开始的呢?当时,刘邦经历平城之围后汉王朝屈辱求和,在这整个西汉王朝与匈奴被迫和亲的历史背景之下。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武帝发动了马邑之围,调集三十多万汉军围攻匈奴。遗憾的是这次军事行动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完全是一次失败的尝试,由于保密工作没有做好,匈奴得知了汉军的意图,还没有走进汉军的包围圈就逃之夭夭,汉军将领王恢没有下令追击匈奴,错失了大好时机。王恢最终被汉武帝斩首,而此次军事行动的负责人却没有遭到任何惩罚,甚至在史书上根本没有任何关于马邑之围汉军主将的记载,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缺少“主帅”的三十万大军
汉武帝对王恢这么气愤,非要他以死谢罪,除了追究责任这个原因之外,会不会还存在其他原因?在谈马邑之围主帅“缺席”之谜之前,先看此次行动的汉军统帅阵容。当时出兵马邑,三十万军队分别由四位将军率领,除了王恢之外,还有三位,其中有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另外有一位叫公孙贺,就是后来做过丞相的那个人。除了这三人外,汉军将领还有一位叫李息。汉武帝除了命令他们一人率领一支军队之外,还任命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负责协调、督护四将。
韩安国并非是主帅
关于这次出征的领军人物,《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都是这么记载的。大家有没有觉得这里面似乎缺点什么?谁是这次行动的主帅呢?好像各个版本的史书都没交代。护军将军韩安国是主帅吗?韩安国虽然负有督护的责任,但应该不是主帅,如果他是主帅的话,史书上应该说得清楚。而且汉武帝发动马邑之围之前,在朝廷进行了激烈的讨论,那个时候,韩安国是反对出兵的,显然武帝不可能任用一个反对出兵的人做主帅,何况韩安国更倾向于文治而不是武功,因此任命他做主帅也不合适。
这次行动,牵涉这么庞大的一支军队,伏击目标是匈奴单于,又是汉武帝即位以来第一次正式向强敌宣战,应该说是规格、级别很高的一次行动,按理说不会不设主帅,而且这个主帅不会是般的大臣或将军,一定是一位很能镇得住的大人物。如果有这样一位主帅的话,《史记》《汉书》《资治通鉴》不该不记录。但奇怪的是,我们前后遍这三本史书,就是找不到这次战役的汉军主帅到底是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怪异的现象。
一个未被史书记载的统帅
我们来理一下思路。这里存在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这支庞大的军队的确没有另设主帅,由韩安国负责前线协调。这种情况显然是在情理之中的。第二种可能,当时行军另有主帅,但是这几本史书都没记载。如果是第二种可能,这里面的情由就颇费猜详。其他几位将领的姓名都被一一记录,为什么偏偏主帅的名字没记下来呢?是这位主帅做好事不留名,还是历史学家们疏忽遗漏了?这都不太可能。尤其是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对这样重大的事件,不知道或者忘了记录,都不太可能。班固也是对西汉历史文献掌握得非常全面的史学家,他也没记。这就费环磨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如果真有这么一位主帅,首先,这么重要的一件事,像司马迁这样的史学家,知道却又没记载下来,那必然是有不能记载的原因,而不能记载的最大可能就是触犯忌讳。其次,马邑之谋费这么大的劲,最终却一无所获、空手而回,照理说,回来之后主帅也应该受到相应处罚,不应该光处罚王恢,但我们也没有找到处罚主帅的相关记载。为什么不处罚他,光处罚王恢?很有可能是这位主帅没法处罚。
马邑之围—武帝可能御驾亲征
我们把这两个疑点加在一起,这位主帅,司马迁知道却不能记录;这位主帅,应该受到处罚,最终却没有被处罚。那这个人会是谁呢?答案呼之欲出,如果这次战役有主帅的话,这名主帅只能是汉武帝自己了。除了汉武帝本人,换成其他任何一个人,哪怕再有地位再有名望,指挥了这么一次意义很重大、结局无获的战役,有什么不可以记录的?有什么不可以处罚的?所以,这名主帅只可能是汉武帝本人。司马迁不敢在《史记》直接犯禁忌去批皇帝,至于班固的《汉书》,更不可能去消极评价汉武帝,相比《史记》,班固的《汉书》更加喜欢把武帝的形象描写的更“高大”。
这个观点不是笔者个人所“发明”,很多研究汉朝历史的学者都有这个看法,正好笔者也赞成这个观点。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能理解,汉武帝为什么这么痛恨王恢,非要让他以死谢罪。汉武帝亲自出征,率领大军,结果就这样扫兴而回,这层怒气肯定比汉武帝委托人出征来得更大。
有些读者可能会提出,分析得再有道理,这也只是推理,有没有直接的证据呢?当然是有证据的,而且是很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兵出马邑就是汉武帝亲自挂的帅。什么证据呢?西汉晚期有位著名学者叫刘向,他曾经做过一件很重要的事负责清理汉朝宫廷内部的各类藏书、文献,当然也包括汉代的历史档案。刘向留下过一些著作,里面摘录了很多关于西汉的历史记载,这些记载被后来的学者们认为是非常可信的。刘向在《新序善谋篇》里记载道:“孝武皇帝自将师伏兵于马邑,诱致单于。”意思是孝武皇帝亲自率领三十万汉军在马邑埋伏,然后伺机攻击匈奴单于。
结语:
刘向在《新序善谋篇》里一句不经意的话成为了铁板的证据,明确记载是汉武帝亲自带兵在马邑设伏,试图围攻匈奴单于结果由于谋划还不够周密,被单于逃脱。司马迁在《史记》里没敢讲出来的事,刘向编进《新序》里了。《汉书》和《资治通鉴》很有可能是继承《史记》的内容,也没有记载这次出兵的主帅问题。幸亏有刘向编定的这本《新序》,使得汉武帝亲自挂帅的事实不至于湮没,也使得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一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