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之初,毛主席在构思新中国民族工业宏伟蓝图的时候,说了一番话,主席说中国有四个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他们分别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謇。
后来毛主席着重提到了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毛主席对他的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万万不可忘记的人”,为何要把卢作孚单独提出来表彰呢?那是因为他对近代中国贡献太大了,尤其是在抗日时期。
卢作孚是重庆合川人,原名卢魁先,他的头衔很多,如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航运先驱等等,他还被誉为“中国船王”,此外蒋介石称他为“作孚兄”,冯玉祥称他是“最爱国的,也是最有作为的人”。
能同时获得国共两党领导人好评的人不多,足见卢作孚确实非同一般,卢作孚生于1893年,比蒋介石小6岁,与毛主席同年,他生在一个小商贩家庭,上过私塾,后来因没钱不能继续升学。
1910年,卢作孚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参加了反清的“保路运动”,足见他也是一个热血爱国青年,早年他曾主张“教育救国”,可是军阀混战,他深感教育难以施行,后来他又萌生了“实业救国”的念头,从事交通运输行业。
那个年代交通运输业被誉为各业之母,1925年,卢作孚筹办了民生实业公司,卢作孚搞航运很有一套,这期间他还担任过四川交通部次长等职,受到四川军阀刘湘器重,民生公司得到发展,可以与外国轮船公司相抗衡。
卢作孚十分有胆识,在1933年初,英国太古公司的一艘造价60万两白银的轮船在川江柴盘子触礁沉没,在无法打捞的情况下,英国公司以五千元的价格拍卖沉船,无人敢买,卢作孚在沉船处考察一番之后,决定买下。
最终沉船在水下被成功分解,打捞上岸,船上的货物也被打捞起来了,卢作孚大赚一笔,不过他在生活上十分节俭,还不如自己的秘书穿得好,他的收入不是用来买船就是捐了出去。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在宜昌堆积了大量的物资器材,多达9万多吨,这些器材物资都是属于兵工器材,这些物资可以说是当时民族工业的精华,如果落在日军手中,那就成了资敌。
按照此前的运输水平,这些物资和人员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运走,可是在日寇的逼近下,卢作孚只有40多天的时间,最终卢作孚调集货轮22艘,征用木船2860只,把物资运到奉节、巴东和三峡峡口等地,缩短路程,抢在日寇之前运出了物资。
这期间卢作孚有16艘轮船被炸毁,117名员工牺牲,他组织领导的这场宜昌大撤退,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历史学家评价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卢作孚对民族和民族工业的贡献巨大。
1950年,卢作孚没有跟随国民党去台湾,决定留在大陆,他还把滞留在香港的18艘轮船安全带回了大陆,周总理想请卢作孚出任交通部长,可惜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受到冲击,于1952年2月8日,在家中含冤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