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统治时期,满洲统治者努尔哈赤曾通过利用汉人的帮助推翻大明,然而,在这过程中,努尔哈赤对汉人实行排挤政策,即使是为他效力的汉人也只能以家奴的身份存在,无法担任官职。然而,随着时光流转,特别是在皇太极时代,清朝版图不断扩大。皇太极深知,要使帝国崛起,就必须平等对待各个民族,即便只是表面上的平等。在顺治和康熙时代,清朝需要依靠汉人来夺取中原地区,因此封了不少异姓王,并封授了一位异性公主——孔四贞,她成为清朝唯一的汉族公主,因而在清朝的历史上显得极为特殊。
孔四贞在皇宫中长大,与顺治帝年龄相仿。二人相处频繁,逐渐在心中埋下了一些属于青涩年少的情愫。然而,这段情感却受到了孔四贞父亲的介入。孔四贞原本是平南王孔有德的女儿,在他的庇护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在顺治九年,孔有德被南明将领李定国围住,家中百口惨遭杀害,而孔四贞年幼逃过一劫,成为家族中唯一的幸存者。后来,她辗转来到皇宫,引起了孝庄太后的关注,孝庄太后决定将她收为义女,封为和硕格格,并住在皇宫中。
孔四贞出生于1635年,顺治帝于1638年出生,二人年龄相差三岁。在古代有“女大三抱金砖”的说法,因此他们年龄相仿,有了共同的话题。加上顺治帝对汉文化的热爱,对汉人女子产生了特殊的感情。观察顺治帝后宫,大多数生下孩子的妃嫔都是汉人,这表明了顺治对汉人女子的特殊情感。顺治虽然早已认识董鄂氏(后来的董鄂妃),但由于她已有夫之妇,他可能曾试图忘却对她的感情。正好在这时,孔四贞进入了他的生活,顺治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孔四贞身上。两人关系日渐亲密,孝庄太后看到了让顺治忘记董鄂氏的希望,便打算为他们指婚。
然而,孔四贞的一句回答改变了一切。她父亲曾将她指婚给孙延龄,这个回答让孝庄太后和顺治感到失望。孝庄太后失望之余,只好决定不再强求。由于当时天下局势未定,清朝需要依靠汉人将领,而孙家是孝庄太后不愿得罪的人,孝庄决定让孔四贞快快回去跟孙延龄成婚。如果当时孔四贞有嫁给顺治的心,她就不应该说那句话,因为她与孙延龄的婚约只是她父亲与孙家人在喝酒时随口一说的,孙家可能根本不知情。尽管孝庄太后希望孔四贞成为顺治的妃子,但因为一句回答,孔四贞错失了这个机会。
这段错过的感情,或许改变了清朝历史的走向。如果孔四贞回答得更为积极,那么顺治后宫中的格局可能会完全不同。然而,历史就此发生了变化,留下了这段悔与不悔的宫廷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