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立下大功的墨家,为何突然神秘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就连从上古黄帝开始,记载了中华三千年多年历史的史记,竟也找不到任何资料去还原墨家的历史,墨家神秘消失的背后,到底是执政者鸟尽弓藏?还是另有不为人知的原因?动动小手点个赞,带你了解本期内容。
神秘的墨家学派
谈起墨家,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提起“兼爱非攻”之论的墨子,史记中记载过,这墨子是宋国贵族的后人,但有趣的是,近代以来,许多西方学者对于这墨子的国籍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更有甚者竟然还说他是个印度阿三,你就说离谱不离谱,然而无论怎样,有一个事实我们无法否认,就是这墨子的思维,的确是与那个年代太不符合,因为他的著作《墨经》,里面的理论几乎涉及了古代物理学中的所有分支,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先来看看墨家巨著《墨经.经下》中关于光影现象的记载:景,光之人煦若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光照在人身上,好像一支箭一般,这样的比喻,非常形象地说出了光的直进性质。
然而更可怕的在后面,他说: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当光线从针孔中,将人的影子投射到墙壁上时,由于头部光亮遮去了人的上身,而足部的光亮遮去了人的下身,所以人像呈现了上下颠倒的现象,听着耳熟吗?像不像你初中上物理课时,学的小孔成像?但你根本不敢相信,距今几千年前的战国时期,咱们的墨子老祖宗,早已经掌握了这样的光学理论,然而在这本墨经中,震古烁今的言论根本不至于此,什么“重力运动”、“杠杆理论”等,这样的辉煌的学术成就,难怪连印度人都想来蹭墨子的热度。
要说中国古代最神秘的学术流派,那么墨家绝对是当仁不让,你根本难以想象,几千年前的战国时期,老祖宗墨子居然已经将什么“小孔成像”“重力运动”还有“杠杆原理”等物理学概念,玩得头头是道,那么在战国时期,流星包熠熠生辉的墨家,为何划破长空后就销声匿迹了呢?
墨家为何神秘消失
首先我们现在说说墨家在诸子百家中的地位,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是一个思想言论真正自由的时代,那个年代,百家争鸣,各种学术流派相互内卷,其中最闪耀的两颗星,便是儒家和墨家,二者并称为“显学”,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这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在年轻时,还曾拜在过儒学门下,但后来却与这儒家彻底决裂,他不仅脱离儒学门派,还自创了墨学,更是直接拉起大旗与儒学抗争。
他的弟子达数百人,成员主要是由城市平民和农民构成,而且他们纪律森严,违反门规者严厉惩处,墨子终其一身都在治学布道,因为墨子掌握的各种先进的机关术,采用木制机械制作弓弩武器,他还曾带领门下的弟子,参与各种战斗,采用以战止战的方式,力求构造一个美好的世界,故而墨家弟子,在战国时期也是各国争相笼络的对象,这样一个香饽饽后来却走向没落的结局,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的死对头,儒家门派。
身为儒门学派的一员,墨子不但叛离门派另创墨学,还公然扛旗与儒学势不两立,既然曾为儒门弟子,墨子为何与儒家存在这么大的分歧,儒家又和墨家的隐没有着怎样的关系?
儒家和墨家的纠葛
众所周知,儒家学说崇尚的是“仁”和“礼”,百姓应该维护君主统治,讲究伦理道德,尊卑有序,天命不可违,儒学代表主要是贵族以及官僚主义的利益,而墨家却主张“非命”,也就是说,人生来不能定论是否贫富贵贱,人定胜天,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命运,难以想象,生活在那样一个封建的年代,墨子的思想居然如此超前,然而让人更加不敢想象的是,墨子还提出了“尚贤”的理论。
也就是说,哪怕是身为下贱的农民和工人,只要有贤能都可以被举荐,更加离经叛道的是,墨子的尚贤思想,连统治者都被包含在内,他主张“选择天下贤王者,立以为天子”,也就是说凡是贤能之人,都可以被推举为王,好家伙,如此超前的选举思想,在那个君王为天的封建时代,必定是要站在君王的对立面的,所以综上所述,墨家的路是他们自己越走越窄的,然而不管怎么说,墨家的思想虽然被淹没,但墨家的科学技术却历经千年而依旧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