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我国古代书法名人,很多人都会想起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等。可鲜为人知的是:三国时期的钟繇,其实是早于这四位书法名家的,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的书法大家。
钟繇完全是靠自己勤学苦练,而取得了书法艺术巨大成就的,今天就来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他是如何靠自己勤学苦练,取得书法艺术巨大成就,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
一.勤学苦练、痴迷书法
钟繇,字元常,生于公元151年,是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省长葛市)人。他从小崇拜蔡邕(东汉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酷爱书法,少年时就跟随刘胜学习了三年的书法,后来又学习曹喜、刘德升等人的书法。
因此,钟繇与任何有成就的学者一样,首先是集前人之大成,然后通过自己刻苦用功、努力学习,最后才取得成功的。他成功的最大秘诀是:对书法达到痴迷的程度,还非常用心去做好这件事。
据说,钟繇小时候跟随刘胜去抱犊山书法期间,常与曹操、邯郸淳、韦诞等人一起谈论书法。一次,钟繇向韦诞借《蔡伯喈笔法》看看,韦诞没有借给他。
钟繇生气捶胸,口吐鲜血。曹操取出五粒灵丹让他服下,才救了他一条性命。韦诞死后,钟繇命人盗掘他的坟墓,终于得到了这部《蔡伯喈笔法》。从此,钟繇的书法日见长益,更趋精妙。
钟繇临死时把儿子钟会叫到身边,交给他一部书法秘术,而且把自己刻苦用功的故事告诉钟会:自己一生有三十余年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书法,主要从蔡邕的书法技巧中掌握了写字要领。在学习过程中,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场合地点,有空就写,有机会就练。
其实,书法并不单单在书案上,碑帖里,而是在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是书法。我就是不管见到什么东西,在我的心里都变成了书法,我都要把它写出来。
与别人在一起时,我就在地上写,写得周围都是字;睡觉时就在被子上写,把被子都写成了窟窿;上厕所时,常常忘了出来,写,写,写,没完没了地写,我就似乎活在整个书法世界中,以至于有时我都分不清书法是我,还是我是书法了。
关于书法技巧,钟繇说道:我写了一辈子,应该说已经领悟到书法的真妙了。用笔好不好所系甚大,要像天一样刚健有力,永远也没有疲倦和衰微的气象,写出来的字要像大地一样厚重丰盈,华美无边,一派生机勃勃,这也是先贤蔡邕的“九势”所着重强调的:
写出的字要有筋骨,笔力劲健、筋脉通畅才能达到上乘,就像一个人,骨骼强健有力,又筋脉丰满,血气畅达,必然精力旺盛,神采飞扬,给人以无限希望之感。反之,笔力软弱、气脉不通则绝难寸进。
二.继往开来,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钟繇所处的时期,正是我国汉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并接近完成的时期。在完成汉字的这个重要的演变过程中,钟锺繇继往开来,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这是他一方面能适应时代潮流,善于学习民间出现的新书体;另一方面又勤奋学习,善于思考与钻研的结果。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如果说钟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不为过的。
甚至可以说,钟繇是楷书的开山鼻祖。我国几千年的楷书艺术,正是从他开始的。楷书在他手里发展、成熟。他的《宣示表》,被尊为“正书之祖”,足可见其地位,故其书法艺术价值之高,是不言而喻的。
钟繇博取众长,擅长隶书、楷书、行书。对书法的章法和结体有深入周密的研究。其书法的艺术特点是:巧趣精细,茂密幽深,自然天成,无雕琢气。其楷书笔法和结体上带有浓厚的隶书气息,风格古朴,被历代奉为楷模。
钟繇的字,点如大山摧陷,钩如急风骤雨;笔画间的牵带纤细如丝发毫毛,轻巧就如天空淡淡飘动的云雾。运笔有如鸣凤在天空中翱翔,回锋时又像是花林中漫游的少女,灿烂鲜明,远远地,交相辉映,简直是美妙至极。
综上所述: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和东汉的张芝被人合称为“钟张”,又与东晋书圣王羲之被人并称为“钟王”。对于我国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重要作用。
可是,钟繇书法真迹到东晋时已亡佚,人们今天所见到的要么为临摹本,要么系伪书,这一点提请书法爱好者与收藏家特别注意。
三.结束语
三国时期书法家钟繇,靠自己勤学苦练,加上博采众长,取得了书法艺术的巨大成就,他还继往开来,推动我国汉字由隶书向楷书的演变,成为了楷书的开山鼻祖,从而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钟繇的成功经验启发我们:要想让事业取得成功,就必须首先“痴迷”它、热爱它,然后注意学习众人好的经验,再加以用心钻研,长此以往、持之以恒去做,您一定能大功告成的。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