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抬来3筐稻谷作为考题,让考生进行评价,刘伯温却脸色骤变
创始人
2024-11-27 11:42:06
0

原标题:朱元璋抬来3筐稻谷作为考题,让考生进行评价,刘伯温却脸色骤变

朱元璋是明朝的建国皇帝,他平民百姓出身,在幼年时就因为贫穷,很早就失去了父母,和二哥一起生活。青年时开始了四处闯荡,做过和尚,也做过乞丐,可以说最底层的生活,他全感受过了。二十五岁参加了红巾军,之后骁勇善战,最终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明朝。

由于朱元璋的幼年经历,他对于百姓的生活很了解,也明白他们过日子最需要的是什么。所以朱元璋建国后,他鼓励百姓多耕种,还把一些人专门派到没人开垦的土地去耕种。这样百姓吃饱了,军粮也积攒了很多,国家就有了底气。

这些方面就体现出朱元璋对于农业的重视程度了,所以在科举考试的时候,他让人抬来了三筐稻谷让考生评价优劣。科举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方式,而能到殿试这一级别的,肯定是国家人才的佼佼者。朱元璋选择考他们对于稻谷的了解,就能看出他对于农业的重视程度了。

面对眼前的三筐稻谷考生们肯定是吓了一跳,千算万算也没能想到殿试的题目竟然是三筐稻谷。然而刘伯温看到这一情景,立刻恍然大悟,他明白朱元璋的意思,就断言:有人要亡了!可他为什么会这么想呢?面对眼前的三筐稻谷考生们又是如何应答的呢?

考生们从小就开始了寒窗苦读,也许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面对三筐稻谷时,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三筐稻谷一筐是晶莹剔透,相当饱满。第二筐是都不完整,还有一股很大的发霉气味。第三筐稻米更是掺杂了很多石头和杂草,为数不多的稻米还是残米。

面对这三筐稻米,考生们只能看出好坏,分析不出来出处,更是不明白朱元璋的用意。其实从稻米的样子就可以看出,最好的稻米出自扬州,那里天气好,水资源丰富。第二种稻米来自太仓,虽然和扬州比地理条件稍微差点,但是也是个粮食高产的地方,不应该质量这么差。

第三筐稻米其实是军营的军粮,品质不好还掺杂杂草和石头。朱元璋看到考生们连最基本的生活常识都没有,很是生气。他要选拔的人才肯定是要造福百姓的,首先就要明白百姓的生活困苦是什么?但是这些考生好像就只知道读书了。

朱元璋了解到考生其实都是南方人,连官员也都是南方的,这就说明科举制度存在弊端,于是他就直接下令暂停了科考制度,改用推举制度。他觉得要这些书呆子有什么用,生活的基本常识都不懂,又怎么能为百姓做实事啊!

三筐稻米就难倒了考生们,但是难不倒刘伯温。就他对与朱元璋的了解,知道肯定没那么简单。最后一筐稻米就有问题,军队的军粮怎么能掺杂石头和杂草。那是给冲在前线的士兵们吃的,他们身体状况的好坏决定国家的安危啊!

刘伯温没有猜错,朱元璋就是要借着科举考试,严查军粮一事。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考生们竟然不知道稻米的情况,那就肯定更不知道军粮掺假的问题了。朱元璋只好惩戒了科举考试相关人员,专门再找人调查这事。

三筐稻米只是朱元璋开始要整治地方交粮的引子,扬州的粮食一看就是把好的粮食交给了国家,太仓的粮食就是凑合上交了,而军粮就是以欺诈的手段交上来的。稻米背后是各地官员对于国家的态度,而朱元璋要管的就是这种欺上瞒下的态度。

刘伯温看着眼前发生的事情,就断言有人要亡了!因为朱元璋对于不利于国家的人和事,从来就没有姑息过。他对于农业和军队的重视,刘伯温也非常了解。接下来就要看朱元璋怎么处置各地相勾结的官员了。

朱元璋在告知了考生们这些稻谷的具体情况后,在朝上就有很多官员跪下认罪。这不是一个人、一个地方能做出的事情,肯定是一条线、一帮人才能办到的。朱元璋为什么会在殿试时提出稻谷的问题,也是他对于这个事件的重视程度。

粮食肯定是出自平民百姓,他们交给当地官员,这些官员收好粮食,再交到县一级别,这一级再交到省级,最后再给管这件事的总的官员处,然后相应的分发到国家粮库还是军队。这一层层的关系全都牵扯其中,一个也少不了。

朱元璋首先赞赏了扬州的官员,他们按时按量的完成了本职工作,而且是超额完成,从稻谷的样子就可以看出来,晶莹剔透颗颗饱满。然后他又罢免了太仓各官员的官职,他们以次充好上交粮食,不但样子不好,更有发霉的粮食,从中肯定会有利益往来。

最后就是给军粮的官员了,朱元璋直接就把相关的官员全杀了。太仓的粮食不好也就忍了,他们居然还敢掺杂石头和杂草,这让为国家拼命地前方将士怎么想。面对这样的粮食他们又是以怎样的心情打仗,又是怎么想这个皇帝的,朱元璋知道自己必须严惩这件事。

朱元璋利用三筐稻谷让考生评优劣,引出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军粮问题,可是说他一定是煞费苦心。他开始了解到稻谷事件时肯定会很生气,就他那脾气能忍住也是不容易。他调查清楚整个过程,然后再通过一个重要的场合,巧妙地引出来,只能给他点赞了。

后人对于朱元璋的了解都会说他性格暴虐,疑心太重。其实那是他晚年时的做过的一些事,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太深了。最出名的就是他杀了开国功臣和当朝宰相胡惟庸,还杀了胡惟庸家三族。后来又杀了相关的官员及家人,共计三万多人。

对于朱元璋的一生肯定是有争议的,但是他对于治理国家还是很用心的。从刚开始登基,就减免百姓的各种税收,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对于没有作为的官员,或者欺压百姓的官员,可以说的绝不容忍。这些做法之果断,历代帝王里也能数一数二了吧。

就因为三筐稻米整治了国家两项大的问题,朱元璋的决策能力那是相当强的,就连刘伯温都不得不佩服。作为一个决策者,出谋划策的人不能少,但是自己也要有自己的主见,毕竟最后决策权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关内容

震后曼德勒:日常好像从未被...
我对缅甸的印象也被四个新的关键词代替:发电机、人字拖、黄金、佛像。...
2025-04-18 22:13:23
燃具到期,不换华润的就关阀...
4月15日上午 市民李女士致电 反映她家遭遇的燃气设备“强制更换”...
2025-04-18 22:12:35
老厂房“爆改”怀旧茶馆!浏...
沉睡多年的闲置资产怎样重焕生机,成为拉动消费、服务民生的新天地? ...
2025-04-18 21:08:44
丰都南天湖获评重庆最具魅力...
4月18日,“新重庆新引力·爱尚重庆——2024发现重庆最具魅力消...
2025-04-18 18:34:26
原创 ...
时隔两年多,新一季“杜兰特去哪儿”的连续剧又要揭开帷幕了…… 两年...
2025-04-18 16:09:09
“咱奶想演就演吧”:为什么...
最近,演员刘晓庆在个人社交账号宣布将开拍她参演的第二部短剧《天降福...
2025-04-18 15:11:42

热门资讯

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 原标题: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名小卒,多年后成为匈奴克星 题记 中原和...
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 原标题: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解决德川家康?结果被他反扑 提及万历年间...
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 原标题: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张“不要动”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
窦荣定曾孙窦孝谌有两女,嫡次女... 原标题:窦荣定曾孙窦孝谌有两女,嫡次女嫁给唐睿宗,一女李隆基养母 窦孝谌有墓志...
赵国和秦国打了数百年,两国王室... 原标题:赵国和秦国打了数百年,两国王室居然是兄弟,秦始皇应该叫赵政! 秦国和赵...
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 原标题: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到台湾,在台命运如何 大家都知道,自三大...
武圣关羽,见谁都叫匹夫,唯独这... 原标题:武圣关羽,见谁都叫匹夫,唯独这5人不是!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这个人物的...
马未都4件镇馆之宝:堪称国宝级... 原标题:马未都4件镇馆之宝:堪称国宝级,究竟值多少钱,一般不轻易透露 马未都4...
从《太祖皇帝钦录》入手看朱元璋... 原标题:从《太祖皇帝钦录》入手看朱元璋屠戮功臣时,晋王朱棡所起的作用 前言:《...
李自成的山海关之败,看似败在时... 原标题:李自成的山海关之败,看似败在时间的延误,实则败在战略判断失误 公元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