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不准许王爷进京,清朝则不允许王爷出京,哪个高明?
创始人
2024-11-27 11:20:54
0

原标题:明朝不准许王爷进京,清朝则不允许王爷出京,哪个高明?

1644年,李自成破开北京城门,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于煤山自缢。自此明朝灭亡,不久后清兵入关,天下改朝换代。明朝作为中国古代封建时期的最后一个由汉民族建立的王朝,其与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清朝,在政策上有些不同。

比如说对待宗亲王爷方面,明朝不准王爷进京,而清朝不准王爷出京,这两个政策哪一个更加高明呢?

明朝不准许王爷进京

明朝建立以来,实行着“分封就藩制”,王爷们需要遵守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非有诏不得入朝”。明朝不准许王爷们随意进京,意在帮助朝廷屏蔽外敌。

朱元璋成为皇帝后,将四方疆土全部交给了除太子朱标外的其它儿子们。大概在朱元璋的考量中,天下由自家人掌控,远比交给其他人管理安全得多。在中国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因为藩王势力过大使得整个国家陷入危险中事例不胜枚举。

比如说唐朝,唐朝就出现了严重的藩镇割据局面。唐朝鼎盛时期,皇帝能压得住藩镇势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藩镇的势力越来越大,这就导致皇帝和中央的权力受到辖制。

比较著名的藩镇动乱就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数年,给唐朝造成了非常严重而恶劣的影响。而“安史之乱”本身,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事件。正是因为担心发生类似的事情,所以明朝才决定将儿子们封为藩王。

此外朱元璋将儿子们设置为藩王,更是为了避免北元政府卷土重来,所以他将几个好舞刀弄枪的儿子放在了北方边境。由于守的是“自己基业”,不用朱元璋说,他的儿子们都会努力守好边境的。

不过让儿子当藩王也有坏处,倘若有藩王兄弟不满足太子,或者不满足皇帝,那就很有可能造成兄弟相残、血亲争斗的悲剧。

明朝最典型的无疑就是“靖难之役”了。靖难之役就是朱棣不满于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发动的一系列武力斗争。

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登基称帝,为了避免有其他藩王效仿自己发动战役夺权,朱棣开始用强硬手段削弱藩王势力,不光如此,朱棣还强令各地藩王“非有诏不得入朝”。

这就导致明朝的藩王们虽然在封地衣食无忧,但没有什么权力也没有足够的自由,就像是被圈禁的鸟儿一样。而要是有藩王敢无诏异动,就会直接被皇帝关入天牢,依法定罪。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藩王不再想着闹事情,而是开始“坐吃山空”,为了供养这些宗室子弟,国家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资源,久而久之,明朝的经济问题越发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清朝不允许王爷出京

明朝灭亡后,清朝登上历史舞台,许是因为看到了明朝“分封就藩制”的缺点,清朝创造性地提出了“封爵固京制”。这一政策对王爷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无圣命不准离京”。

清朝不允许王爷随意出京,是为了更好地控制王爷们。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清朝有着非常严格的爵位承袭制度。在相关承袭制度中,有一种是“一代降一等,直到降无可降”,还有一种是“世袭罔替”。

当爵位低于“奉恩将军”时,宗亲就变成了“闲散宗室”,他们基本上只能得到四品官的待遇,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央为供养宗亲所付出的成本。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清朝的王爷们被允许参加国家大事和领兵打仗,不过他们因为没有封地,且所掌握的权力只需要皇帝的一句话,就可以被收回,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王爷们造反的概率。

不光如此,皇帝们想要削藩也变得简单了很多,清朝年间,历代皇帝就曾多次缩小封爵范围,减少封爵人数,于是清朝的资源占用率就变得更小了。

由于不允许王爷擅自离京,也不允许他们私下里结交朝臣,各种严苛的制度使得清朝根本不存在王爷们犯上作乱的事情发生。但是这种政策也有自己的坏处,它会导致皇室宗亲的实力越来越差,经过几代的爵位承袭后,很多皇室宗亲其实成了闲散宗室。

他们于国政上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平时也不需要忧国忧民,慢慢的他们被安逸的生活腐蚀,例如八旗子弟,他们一开始经过战争的洗礼,战斗力惊人,但后来清朝社会逐渐稳定后,八旗子弟不需要再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拼死拼活建立功勋。

如此一来,八旗子弟的整体实力越来越弱。等到清末时期,面对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八旗子弟可谓是“不堪一击”。

哪怕后来晚清政府想办法引进武器装备,组建新师军队,都没能让八旗子弟强大起来。

这种状况其实也给清朝造成了一定的经济问题,因为很多闲散宗室彻底佛系,只顾享受不顾国家,可中央又不得不依照规定养着这些闲散宗室,等清朝的财政出现问题,清朝的经济因为宗室蛀虫,同样出现了大问题。

明清对王爷的态度哪个高明

很明显,明清两个朝代对待王爷宗亲的政策都有好处,也都有各自的坏处。至于哪一个政策更加高明,相较而言时清朝的“封爵固京制”更加高明一些。因为清朝的封爵固,规避了皇室宗亲起兵造反、外戚专权、宦官干政等问题。

由于王爷们都在京城皇帝的掌控之下,即便有人造反,规模也不会太大。再加上各种严苛的宗亲管理制度,王爷们都不能光明正大的拓展自己的势力圈,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集权统一性。

不仅仅是这样,由于清朝准许宗亲参加国政、带兵打仗,这就导致清朝会时不时出现一些有能力的忠心宗室。

他们拥有独当一面的政治才能,当清朝出现问题的时候,这些宗亲就会挺身而出,他们是为清朝续命的“良药”。从发展的角度来讲,清朝不让王爷离京,对整个王朝的发展有明显裨益。

但正如《觉醒年代》中“陈独秀”一角的台词所言:

“今天他们是守旧派,我们是革新派;等到以后,或许我们就会成为守旧派,又有人成为新的革新派……”

清朝的“封爵固京制”,对比以前的宗亲制度确实高明和相对先进,但最后这种制度也同样给清朝造就了一群蛀虫,对清朝的财政带来问题,给清朝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出... 提起司徒美堂,可能知道人的人并不是太多,但要是提起天地会和陈近南,相信很多人都能够说出那句“为人不识...
原创 怎... “曩者,天弃金、宋,历数在殿下祖宗,故以鞑靼部落起事沙漠,入中国与民为主,传及百年,至于殿下。古者帝...
原创 诸... 乍一看,诸葛瑾除了是诸葛亮的哥哥什么都不是,但诸葛瑾混得真的不比他弟弟差。而孙权明明知道诸葛瑾无能,...
原创 将... 文人打仗,往往让人摸不着头脑,其中,曾国藩在与太平军的战争中,就发生了清明节休战的事情。 1864...
原创 孙...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曹操认可孙权最高的评价。其实,在曹操之前,袁术还评论过另外一位孙家儿郎,他曾...
原创 他... 众所周知,南宋是被元朝灭掉的。1276年,元朝大军抵达临安城下,南宋朝廷被迫出降。三年后,元朝将领张...
原创 十... 《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的一幕深深吸引了观众,然而,为何最终轮到关羽斩杀华雄呢?这涉及到多方面的原因...
原创 白... 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如长平之战赵军主帅赵括,靖难之役时南军主帅李景隆。在军中,主帅的影响力非...
原创 拿... 事件简概:在18世纪末期至19世纪初期,在欧洲范围内爆发了一轮大规模的反法战争,历史上的反法同盟战争...
原创 张... 有人说“大帅府一宅,民国史一半”, 这里所说的大帅府,就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大帅张作霖的府邸。 张作霖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