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国家呈现分裂趋势,国家没有强悍的军队保证国家的统一,相反各类军阀割据,造成了国家分裂的局面。在此期间,魏国、蜀国、吴国是当世最为强盛的势力,也被我们称为三国时代。
三国时代三足鼎立,这三个国家以一种三角的趋势谁也奈何不了谁。但是既然有国度,自然就有边境的纠纷,三国再次期间打的不可开交,但是却没有外族进行入侵和干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外族纠葛,国内战争
三国以前,我们来看战国末期。战国末期秦已经成为一家独大的趋势,只有赵国能拼死一战,但无论当时秦赵之间打的多么胶着,赵国也不用动用边境部队。因为这只部队,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抵御外族。
赵国灭亡后,秦国驻守边境,在边境上屯兵百万,甚至将秦国猛将蒙恬调往边境。最重要的是,秦二世灭亡时,大量的秦国部队都未返回国内平乱,而是依旧驻守边境。这就让楚汉争霸仅仅是国内自己的问题,让国家没有发生更大的变故。
由此来看,我国古代时期对待外族问题是非常在意的。自秦始皇时期后,我国边境对抗外族的战争数不胜数,那么三国时期,自然也会吸取前人的教训。在此基础上,即使三国时期如何厮杀,只要不涉及根本问题,边境部队依旧是不会轻易动摇的。
当然,除了屯兵边境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此之前,就已经将他们打怕了。
处理外族、边境问题
虽然三国时期魏国、蜀国、吴国是非常强悍的国家,但是实际上他们的周边还是有外族存在的。比如说蜀国时期,身处于蛮夷之地的孟获,当时诸葛亮想要出祁山攻打魏国,心头最大的忧虑就是孟获。
孟获所在蛮夷之地,可以说他们的族人都是凶猛善战的,如果诸葛亮不管边境危机,贸然出兵,等到魏国与其联手,那么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诸葛亮对孟获来了个七擒孟获,彻彻底底将孟获打服,心悦诚服的成为蜀国的一份子。
不仅仅是蜀国,吴国也有这样的事情,吴国周边的山越曾经仗着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侵扰吴国边境。此时的吴国兵强马壮直接正面应对山越的侵略行径,彻彻底底的将山越收服,成为了吴国的属地。
魏国是最直接的,由于魏国势力在三国时期算是最强大的,面对乌桓对边境的入侵,甚至派出了10多万兵马千里奔袭,硬生生将乌桓从千里之外抹杀。自此之后外族根本不敢小瞧魏国,并且曹操也因此收复了大片的土地。
可以说,为了稳定边境问题,这三个国家用了许多自己的手段来达成目的。边境稳定后,更是让这三个国家来到了黄金时期,政治、军事、民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这种提升延续的非常久。当然,除了各国的手段外,驻守边关的将领也非常重要。
名将辈出,镇守边关
三国时期的名将非常多,当然,在三国成立之前,这些名将还没有站好阵营。当三国出现后我们来看,蜀国有五虎上将,魏国有五子良将,吴国有周瑜、黄盖、吕蒙、陆逊等等知名将领。
可以说,这三个国家,已经垄断了当时所有的猛将。而我们放眼望去,这些猛将随便抽出来一位,都是足以震慑边关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当时比较有战斗力的少数民族多处于西凉地带。
而西凉猛将正是五虎上将中的马超。马超之勇猛天下尽知,他杀的曹操割袍断须的故事广为流传,这样的人才,西凉边境谁敢不敬畏三分。并且驻守边关的将领,必须要忠勇无双,他们随便拿出一个,都不是外族军队能与之抗衡的。
所以,并不是外族人不想入侵当时的三国,只是没有那个能力。要么想要骚扰就被人家平定、收服,要么就是压根没这个胆子。所以,三国即使在当时打成了一锅粥,边境问题依旧是非常让人安心的。
结语
我国对待边关问题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的主权问题是丝毫不容置疑的。当然,现在我们已经天下民族是一家,枪口一致对外,这也正说明,我们守卫祖国统一的决心是不变的。也许历史的滚轮不断变动,但是中国的主权不容置疑,中国的内政不容他国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