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还记得18年前,拿出百万家产,带领全村悬崖修路的“当代愚公”吗?
创始人
2025-08-18 16:33:23
0

《中国国家地理》曾经说过: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

太行山连绵起伏,巍峨壮观,到处都是大峡谷,充分阐释了北方山水的"雄奇、险峻、钟灵、毓秀",将北方这片大地的气质展现的淋漓尽致。然而令人惊叹不仅是这里的山水,还有"挂壁公路"。

挂壁公路,人间奇迹

太行山的巍峨壮观,钟灵毓秀的大山,是大自然对于人类的馈赠,却也是人们难以飞越的天堑。凡事皆有两面性,这一段大山成为了当地人们"谋生存,图发展"的拦路虎。

提起"挂壁公路"四个字,多数人大概只能知晓这是公路的一种,从而联想到"盘山公路"。

"盘山公路"是人类的杰作,蜿蜒的,盘旋而上公路征服了连绵不绝的大山,而"挂壁公路"的意义和建造难度远大于此。

挂壁公路是在陡峭的悬崖和高俊的大山上,开凿而出的奇险公路,主要就是位于太行山一带,这些公路贴壁而凿,相隔十余米旁开一侧窗,可以方便施工,开通后取自然光照,使得这里的村民得以窥见一缕外面的世界。

这是人类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过程中,利用纯粹的人工,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体现的是中国人们的智慧以及刻在骨子里的斗争精神。

其中被称为"天下第一铁顶"的老爷顶就位于新乡辉县市的回龙村,它的垂直高度达到了八百米,给生活在这里的当地村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有些地方仅宽二尺,往下看一眼都是心惊肉跳。

然而就是这样的情况下,一条"挂壁公路"的开凿,改变了人们的命运。做成这样的一件伟大的事业的是一名退伍军人。

十年游子,衣锦还乡

这名退伍军人的名字就是——张荣锁,一个在当地如雷贯耳的名字,他被誉为"现代愚公"。

在《列子·汤问》中一个叫愚公的人,他的门前有两座大山,王屋和太行,极大的阻碍了人们的出行,所以为了移开门前的两座大山,带领子孙世世代代挖山不止,后来终于感动了天帝,天帝派人用神力帮他把山移开了。

而在张荣锁的故事中,这条路的一毫一厘都是他带领村民一点点的凿出来的,没有半点的借住"神力"。"要想富,先修路",这条路修好了,才能谈发展。张荣锁很清楚这个道理。

年少时的雄心壮志到长大后的衣锦归乡,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

二十八年前,他背起行囊行走了六个多小时才走出了大山,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战士,那身军装让他心潮澎湃,仿佛将家和国都背在了身上。

部队的生活艰苦却又快乐,战友们在想家的时候便滔滔不绝的讲述,夸赞自己的家乡,在外的游子想到那一片生养的土地总是不自主的红了眼,轮到张荣锁了,他却沉默了。

那是祖国大地上的一片美丽的地方,在他的心里是最美的地方,然而他也深切的意识到,他的家乡太贫瘠了,祖祖辈辈都被那座山限制了脚步,甚至限制了想象。

1990年,张荣锁的军旅生涯结束了,他退伍了。退伍之后他又做过许多的生意,比如贩卖药材和经营石材厂。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仅十年时间,他就成为了八里镇上的"首富"。

所谓衣锦还乡便是如此了,然而让人意料不到的是,他将自己的这些年的积蓄全部回馈给了家乡。

当代愚公,回馈故里

1993年10月张荣锁回村当上了村支部书记,他还记得自己当年走出大山的时候那艰难的六个小时。

为了修路,他不但放弃了自己的生意还把赚来的一百多万全部拿了出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几乎没有人会做出这样的牺牲,然而张荣锁做到了,仅凭借这一点,笔者认为他便称得上"伟大"。不是因为这笔金钱数额的多少,而是在于张荣锁的"竭尽全力"。

回龙村因为山形地貌极其奇特,山梁硬生生的割裂了十七个自然村。村民世世代代深受其苦,得此契机,所有村民都全力以赴。从十八岁到六十岁能来做工的都来了,一年中甚至每个人都能做到一百天,他们把这一百天称之为"义工日",甚至有三名民兵和党员倒在了这条路上。

然而不管如何都是要坚持下去的,这是一条沾满了汗水的路,也是一条载满了希望之路。

赤子之心,感动中国

"……他拿出愚公移山的执着和勇气劈开了大山,在悬崖峭壁上为乡亲们开凿出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道,更在人们的心中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他结束了一段贫困的历史,开创出一种崭新的生活。"

这是2002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这段话概括了张荣锁的半生,溢出来的是那赤子之情。

张荣锁曾说,虽然他已经赚到了足够的金钱,可是乡亲们却还在经受着贫苦,村里的修路事业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他认为自己身为一名党员,身为这个村的一份子,身上带着责任带着义务。

他说,我不牺牲谁牺牲呢?

这是张荣锁的肺腑之言,在他的心里"为国为民"才是第一重要的。而在开凿了那条"挂壁公路"之后,张荣锁的脚步并未停下来。

所以他毅然决然的投入到了这样的一项事业中,张荣锁是个普通人却又绝不普通,他称得上伟大两个字。

他根据回龙村本身的因地制宜的特点,带领乡亲们搞小流域治理,绿化荒山,发展林果业。1993年冬,张荣锁带领村民们掀起了小流域治理的热潮。

1994年底,张荣锁又开始大力发展林果业,在回龙村山地众多的情况下,这绝对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为了让果树长得更好,让让果实品质更高,他还选出了三个大学生把他们培养成专业型人才,为当地的果林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世世代代贫苦的回龙村人终于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而张荣锁的脚步却仍然未停,他要接着走下去,直到他生命的终点,那是他赖以生存的事业也是他一颗心的永久停驻的桃源……

或许许多人已经淡忘了这个名字,或许张荣锁这个名字终将在时间的流逝中消磨,然而那条奇险的路,那座大山,那座山里的人们都将永远铭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古代春节的“致富秘籍” “除夕日取富家田中土泥灶,招财,勿令人知,可致富。”张宗法《三农纪》里说的跟《枕中方》、《如意方》讲...
原创 八...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东亚大地上演了两场惊心动魄的军事较量。一场是1592年丰臣秀吉派遣20余万日...
原创 水... 梁山第一任大寨主是白衣秀士王伦,他的武功稀松平常,对于杜迁和宋万这两个外强中干的好汉还能镇住,但是对...
原创 韩... 从来就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在历史的潮流面前,个人是很难改变什么的。 韩信的军事才能在中国...
原创 1... 在童话故事中,我们常听到关于王子的传说,那个英俊潇洒的白马王子总是让小女孩们憧憬。小时候,我们或许并...
原创 蒋... 外蒙古是中国与蒙古之间的一个独立地区,位于蒙古国北部。20世纪初,外蒙古被认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
原创 项... 楚汉之争的尾声,项羽率领的楚军面对刘邦合计70万大军的重重包围,战况显然一边倒。经历垓下的血战后,楚...
原创 宋... 宋朝,这个诞生了无数文化瑰宝的朝代,繁华与璀璨令人神往。然而,在这片繁荣的土壤上,也有许多心怀抱负之...
历史上的今天 | 郑成功收复台... 1662年2月1日,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写下“开辟荆榛逐荷夷”的光辉篇章。 郑成功(...
河北廊坊:博物馆里年味儿浓 精致华贵的京绣、斑斓夺目的景泰蓝、巧夺天工的牙雕……春节假期,河北廊坊博物馆的“燕京八绝”主题展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