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位大将中,徐海东排在第二,陈赓排在第四,这也是对他们革命贡献的嘉奖。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当年在土地革命时期,陈赓曾经是徐海东的领导,无论是出身、资历还是地位,都在徐海东之上。
论出身,陈赓是将门之家,祖辈都是将军,自己也是黄埔军校高材生,被称为“黄埔三杰”之一,文武双全。
而徐海东,出身于贫寒家庭,从小就当窑工,没上过几年学,更没上过军校。
论资历,陈赓1922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还跟着周恩来一起领导过中央特科。
而徐海东,1925年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虽然也参加过北伐战争、黄麻起义,但表现远远没有陈赓耀眼。
论地位,陈赓曾担任过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师长,而徐海东,则是第12师的一个团长,还有一个团长叫许世友,后来,陈赓还升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地位更是远在徐海东之上。
可以说,在土地革命时期,陈赓无论哪方面都是徐海东不能比的,但是,徐海东为什么又后来居上,排名比陈赓还要靠前呢?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说一下。
第一,在土地革命时期,陈赓虽然是徐海东的上级,但是,陈赓在作战中多次受伤,不得不离开部队,去治疗伤病,结果就导致他的军旅生涯总是断断续续,自然也影响了他的职务升迁。
比如,陈赓在1932年9月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参谋长,但是很快就右腿受伤,当年10月就离开了部队,去了上海治伤。
更没想到的是,在上海期间,陈赓还被国民党抓到了,关进了监狱,直到1933年5月才逃了出来,去了中央苏区,担任红军第1步兵学校校长,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时,陈赓也只是干部团团长,显然跟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是没法比的。
而徐海东,这段时间一直在红四方面军作战,到1934年4月已经是红25军军长了,比陈赓的团长高了好几级。
第二,在长征时期,陈赓一直是团长,直到1935年12月才升任第1师师长,在长征中的表现也不是很亮眼。
而徐海东,率领红25军单独长征,突破了敌军的重重围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成为所有长征的队伍中最先到达陕北的。
而且,在所有长征的队伍中,红25军是唯一一支实力不降反升的队伍,能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把队伍带成这样,足见徐海东的能力有多强。
到达陕北后,红25军与陕北红军合并组建成红15军团,徐海东出任军团长,这个职务,更是在陈赓的师长之上了。
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徐海东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给予了无私的援助。
当时,中央红军缺衣少食,连过冬的衣服都没有,毛主席就给徐海东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借2500块大洋,渡过难关。
当时,红25军总共有7000块大洋,徐海东二话不说,直接就送给中央红军5000块大洋,而且是送,不是借,这无疑让毛主席非常感动!
另外,徐海东还在信中明确表示,红25军永远听从中央和毛主席的指挥,这更加体现了徐海东的大局观。
要知道,中央刚刚和张国焘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而红25军原本就是红四方面军的队伍,所以,中央也拿不准红25军的态度,到底是站在哪一边。
徐海东的慷慨相助和坚定的表态,无疑给中央吃了一颗定心丸,功莫大焉,因此,连毛主席都盛赞道:“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综合这三个方面考虑,徐海东虽然起点比陈赓要低,但是却后来居上,尤其是对中央有大功,所以,把他排在陈赓的前面,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当然,两位将军都是高风亮节之人,不会计较这些排名的高低,在他们看来,只要能为革命做贡献,就足够了!
(参考资料:《陈赓传》《徐海东传》《开国十大将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