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作《三国志》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人并列合为一传,而后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五人逐渐被塑造成五虎将。以后在每个大动乱时代,几乎都有相应的五虎将出现。这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当属梁山五虎将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和瓦岗山五虎将单雄信、王伯当、王君可、谢映登、罗成等。近几年来,在各种民间演绎中,也出现了解放军五虎将和国军五虎将。在这里暂且略去解放军五虎将待下次详说,先来看看国军五虎将。
国军五虎将现在还没有一个非常权威的说法,各种版本不尽相同。其中最为广泛接受的当属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这五人。
1.刘峙1892年6月30日-1971年1月5日,字经扶,江西吉安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刘峙幼时生活坎坷,父亲早死,后随继父移居湖南。因是外乡人,刘峙备受同学的嘲弄和欺凌。这种经历促使刘峙形成了极能忍耐的性格,在他看来古往今来,能成大事者莫不有一种浑容气度。为了自勉,刘峙取其宅号为“浑容轩”。
刘峙素有北伐中的“福将”、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战中的“长腿将军”和解放战争中的“败将”之称。曾任黄埔军校教官,参与北伐、中原大战等多场战事,甚为得到蒋中正赏识。1935年4月国军首次授衔,他被授予二级上将军衔,与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同列,排名第七位。黄埔系将领里则居于第二,仅次于一级上将何应钦。
抗战时曾任第1战区第2集团军司令,第5战区司令。1948年被任为徐州剿共总司令,被解放军全线击败。1950年到印度尼西亚,1954年到台湾,至1971年病逝。
2.顾祝同1893年1月9日-1987年1月17日,字墨三,江苏省涟水县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
顾祝同早年家境小康,有田百余亩,但自祖父病逝后,家境渐趋清贫。顾祝同为家中长孙,昆仲三人手足情笃,敬长执礼甚恭,待幼谦慎无争,颇得族人称道。在私塾受教时优于书法绘画,善工辞赋。1909年冬,县城高等小学学习期间因成绩好,由县署择优保送其入南京陆军小学,1917年1月升入北洋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
1921年冬,顾祝同到桂林投奔孙中山,任粤军许崇智部军事教导队区队长。1925年参加东征后,历任国民革命军师长。1927年后,历任第9军军长、第1军军长、第16路军总指挥、国民政府警卫军军长、国民党四大中央执委、江苏省政府主席、五省“剿匪”北路军总司令、重庆行营主任、贵州绥靖主任、省府主席、西安行营主任等职。
抗战时任第3战区副司令长官,1941年发动皖南事变。抗战胜利后任陆军总司令,国防部参谋总长。去台湾后任代国防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职。1987年1月17日在台北逝世,享年94岁。
3.蒋鼎文1895年1月15日-1974年1月2日,字铭三,浙江诸暨人,
(1895年1月15日-1974年1月2日),字铭三,浙江诸暨人。毕业于浙江讲武堂,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
蒋鼎文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1912年入浙江陆军讲武堂学习,1917年,护法战争开始,蒋鼎文前往广州,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队伍行列。在国民党军队内部,他不仅被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而且还是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之一。
1924年5月,黄埔军校成立,蒋鼎文以上校参谋衔连降四级,出任黄埔军校第1期第2学生队区队长、上尉军事教官。因有早起习惯,给蒋介石留下良好印象。一日,军校野外演习,苏联顾问加伦将军加伦即席发问,蒋鼎文对答如流。加伦对蒋介石说:“此人可重用。”由此,益受蒋介石器重。
1930年中原大战中,蒋鼎文指挥部下在陇海线和津浦线之间四处出击,飘忽不定,嬴得了“飞将军”美誉。一生曾参加讨伐陈炯明、北伐战争、蒋桂战争、蒋冯阎战争,第三、第五次“围剿”,并参与过镇压“福建事变”。抗日战争期间,历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西安行营主任和第10、第1战区司令长官。1944年,因带领的部队在豫中会战中轻易被日军击败,引咎辞职。
1949年3月去台湾,任东南区点编委员会主任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1974年1月2日,病卒于台北。追晋陆军一级上将。
4.陈诚1898年1月4日—1965年3月5日,字辞修,浙江省青田县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
陈诚在军事谋略上,并没有表现出别过人之处,但却调教出了第11师及后来的第18军这些国军王牌部队,是国民党内的实权派,由陈诚领导的派系亦有“土木系”之称。在国民党内部,陈诚素有“小委员长”之称。
陈诚是蒋介石的亲信,也是自黄埔军校成立后蒋介石执政的心腹之一。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他历任台湾省政府主席,中国国民党副总裁,台湾地区“行政院长”等职。陈诚主政台湾省期间,在民生、军事、经济各方面皆有政绩,对稳定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台统治作用甚大,台湾民众称呼其为“陈诚伯”。
1963年12月,陈诚因病辞去一切职务,1964年3月,再度当选“副总统”。于1965年3月5日,因肝癌去世台北,终年67岁。陈诚去世后,蒋介石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并亲自到灵前献花圈,极尽哀荣。
5.卫立煌1897年2月16日~1960年1月17日,字俊如,安徽省合肥县人。国军陆军二级上将。
1914年,年仅17岁的卫立煌入湖南都督汤芗铭部学兵营,。1915年,到广州投粤军,青年时期曾在孙中山先生广州国民政府担任警卫,1925年9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3师第9团团长。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4师师长,第9军副军长,徐州戒严司令,首都卫戍副司令,第14军军长,第14集团军总司令兼第2战区前敌总指挥,第1战区司令长官,河南省主席,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同盟国中国战区中国陆军副总司令等职。
卫立煌在中原大战中击败石友三解除了南京之围,在鄂豫皖“围剿”、镇压“闽变”分路暨主功、击败冈村宁次收复郑州、缅北滇西反攻战役(含强渡怒江战役)等一系列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忻口会战亦破坏了日军的作战计划。日军华北最高司令官香月清司称其为“支那虎将”。史迪威在回忆录中称其为国民党军队中最能干的将领,美国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称其为“常胜将军”。建国后曾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人大代表,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等职。1960年1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汤恩伯攻,陈赓防,王树声重伤,这一仗参战的师长太有名
他是中国巴顿,被蒋百里赞为蔡松坡以后湖南军人之第一人
傅作义声东击西,率军快速开进绕开解放军主力,三天拿下张家口
鄂豫皖第一人许继慎,因黄埔同学一封信被张国焘诬陷错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