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64年,毛主席看京剧想起一人,急问肖华:人还活着吗?
创始人
2025-08-18 14:32:40
0

导读:1964年夏天,正在北戴河主持会议的主席,利用闲暇时间,观看了根据抗美援朝战争改编的京剧《奇袭白虎团》。在观看表演期间,他突然想起一个人来,急忙转身问一旁陪同观看的总政治部主任肖华:“这个人还活着吗?现在是什么职务?”

肖华知道,主席问的人名叫杨育才。不过肖华作为总政治部主任,每天工作繁忙,不可能知道每件事,了解每个人的动向,对于杨育才的近况,他也不了解,只能回答说:“不太清楚。”

看完演出后,肖华立刻致电济南军区,询问杨育才的情况。

这个杨育才是谁?为什么主席看京剧会想起他呢?这是因为杨育才是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京剧《奇袭白虎团》就是根据他的事迹改编的。

杨育才是陕西勉县人,1926年出生于一个穷苦人家,自幼丧母,7岁起就给地主家放牛,没过过一天好日子。1948年,父亲病逝,在回家奔丧的路上,杨育才被反动派抓壮丁,进了军队,成了一名士兵。

杨育才痛恨旧军队,听闻解放军是为穷人当家做主的队伍后,他就一直盼望着能够加入解放军。1949年3月,杨育才所在的军队被解放军击败,他立刻投降接受改造,在不久后,如愿以偿地加入了解放军。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951年6月,时任志愿军68军第203师607团侦察连副班长的杨育才,跟随大部队入朝参战。在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杨育才参加了金城阻击战、东线防御作战。

杨育才身材魁梧,军事技能过硬,作战勇敢,一直都是连队的侦察尖兵。在战场上,他最擅长侦查敌情,抓捕俘虏,侦察连的战友都称赞他是“飞毛腿”、“小诸葛”。因为多次立功,杨育才也从副班长逐渐升为侦察连的副排长。

1953年6月,经过漫长的谈判,朝鲜停战协议初步达成,可韩国的李承晚却不甘心失败,纠集部队企图再次打过三八线。为了促成停战,志愿军总部决定在军事上“教训一下”李承晚,让他彻底放弃军事行动。

当时志愿军68军203师对面的部队是被韩国称为精锐的首都师第1团。这个团组建于1946年,是韩国最早的武装部队之一,士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被韩国人当做王牌部队。李承晚曾亲自授予这个团一面“虎头旗”,因此这个团也被韩国人吹捧成所谓的“白虎团”。

在战役开始前,203师经过研究,决定派出精锐小分队,出其不意,对“白虎团”的指挥部发动突袭,擒贼先擒王,打掉敌人的这支王牌部队。敌后穿插,属于特种作战,危险重重,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

最终,607团主动接过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团部决定由侦察连挑选12名精锐战士,由一名干部带队,直插“白虎团”团部。面对危险,志愿军指战员没有一人退缩,纷纷主动请缨出战,特别是杨育才,以副排长身份请求带队执行任务。

鉴于杨育才的能力和决心,组织上最终同意由他和12名战士,组成一支“化袭班”,执行这次任务。出发前,杨育才换上了一身美军衣服,伪装成一名“美军顾问”,他身材高大、鼻梁高挺,很容易迷惑敌人。其余12名战士全部换上韩军装备,扮成护送“美军顾问”的韩军小分队。

7月13日,志愿军炮兵万炮齐发,对韩军阵地发动了猛烈的炮击,就在炮火的掩护下,杨育才带队出发,向韩军“白虎团”团部直插而去。

出发后,杨育才就盘算着抓住一名敌人,从其嘴中得到敌军的“口令”。出发后不久,在炮火的轰鸣和火光中,杨育才突然发现小分队后面多了一名敌军,正跟随他们向前奔跑。见此情况,杨育才没有打草惊蛇,而是放缓速度,等到此人来到身边时,一招将其制服。

经过审讯,得知此人是韩军的一名士兵,并被志愿军的炮火吓破了胆,迷失了方向,见到杨育才小分队后,以为是大部队正在撤退,慌忙中就跟着一起向后跑。对于这样的逃兵,杨育才很容易就从他口中得知了敌人的口令。

有了口令,小分队更加大胆地在敌后穿插,推进速度快了很多。不过在半路上,小分队还是遇到了一个小麻烦,一名班长不小心踩到一颗地雷。杨育才见状立刻叫其他人警戒,自己则 趴下身,慢慢地扒开地雷上面的浮土,里面露出了一颗美式反坦克地雷。

见状,杨育才舒了一口气,这种地雷是对付坦克的,压力要达到90公斤才能触发,步兵很难触发。在他的指挥下,踩到地雷的班长先卧倒,然后迅速抽出脚,滚向一边,果然地雷并没有爆炸。杨育才沉着冷静,大胆心细的处理方式,赢得了战士们的掌声。

经过了这个小插曲,在杨育才的带领下,小分队顺利潜入到了“白虎团”的团部所在地二清洞。敌人根本没有想到志愿军会奇袭他们的大后方,在此处的守卫很松懈,只有一只装甲车队停在团部外。

见此情况,杨育才果断带领队伍发动奇袭,他将小分队分为三组,分别对敌人团部、警卫室、会议室发动了进攻。随着杨育才一声令下,战士们纷纷掏出手榴弹扔进敌军帐篷,爆炸后,借着烟雾掩护,志愿军战士一拥而入,用机枪一番扫射,韩军根本来不及反映,大部分被当场击毙,少数人选择了投降。

只用了几分钟,“白虎团”的指挥部就被摧毁,包括团长陆根洙在内的97人被击毙,少数人被俘。而李承晚亲自授予的那面虎头旗,也被杨育才当做战利品,装进了背包中,如今就保存在军事博物馆。

之后,杨育才又带领小分队,炸毁了敌人的军火库、燃料库,然后才不慌不忙撤回了我军阵地。这场持续一个多小时的突袭作战取得了圆满的胜利,共歼敌223人,其中包括97名“白虎团”的将领,而杨育才所率领的小分队12名队员,无一人伤亡,堪称一大奇迹。

这次成功的敌后作战,让杨育才和侦察班名声大噪,志愿军总部对此进行了嘉奖,授予侦察班集体特等功,杨育才个人记特等功,荣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而京剧《奇袭白虎团》,正是根据这件事情改编的。

当年杨育才从朝鲜回国后,主席等人还接见了他。这次在北戴河观看京剧《奇袭白虎团》,让主席再次想起了那位英勇善战的侦察排长,所以才会向肖华询问杨育才的近况。

不久后,肖华将军就接到了济南军区的反馈,杨育才仍在68军203师服役,十几年来,他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从不提当年立功之事,年仅40岁的他现在还只是一名侦查副连长。

对此杨育才表示:“我获得的荣誉,不是我个人的,是全体志愿军指战员的,想到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我就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只有努力工作,才对得起党和国家的培养。”

结束语:

听了肖华汇报的情况后,主席指示说:“对于战斗英雄,应该给予一些关照。”自那之后,杨育才的职务开始不断升高,历任营长、副团长、师副参谋长、副师长等职,一直到1981年离休。

退休之后,杨育才没有向其他人一样,安享晚年,而是走上了宣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道路。他免费到机关单位、学校、工厂,为青少年、工人宣讲革命思想、爱国思想,先后演讲一百多场,听众超过20万人。

1998年,为了表彰他的先进事迹,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他“全军先进离休干部”称号。

1999年,杨育才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74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影视剧中的妲己 说起妲己,马上就会想到影视剧中那个精通妖术,邪恶歹毒的形象。历史上真的有妲己这个人,...
原创 神... 夏朝这个朝代是我们熟知的,我们将夏朝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但是让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们并没有找...
原创 西...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原创 夏... 大禹作为历史上出了名的英雄人物,我们对他的事迹并不陌生,尤其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更是让我...
武王墩出土文物中 有哪些是确定...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目前,武王墩墓主人已确定为楚考烈王,或许人们会对他的名字感到陌生,但歃...
原创 宋... 导读: 公元前1039年西周初期成立的宋国,原本是西周的一个诸侯国,然而它却比西周延续时间还要多达5...
原创 曾... 古代的羌族泛指游牧于青藏高原乃至河西一带的民族,现在的藏族在古达也属于西羌。经分子人类学研究,汉羌同...
原创 三... 三皇就是指天皇伏羲氏、人皇神农氏、地皇恺胡洮,五帝是指黄帝公孙轩辕(姬轩辕)、颛顼高阳、帝喾高辛、尧...
吉林省一地宣布:放假3天!不用...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2025年州庆放假的通告 根据2023年4月20日公布施行的《延...
误将 “你好哈尔滨” 说成 “... 8月17日,在哈尔滨草莓音乐节现场,歌手马頔上台时将 “你好哈尔滨” 误说成 “你好石家庄”,这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