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泾阳大街上热闹非凡,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轿子里坐着新娘,新郎走在前面向乡亲们道喜。“恭喜啊!吴少爷!”一个老头道喜,“同喜同喜”!吴聘回答。在一片道喜声中,新娘周莹和新郎吴聘完成了天地的拜礼,走进了洞房。新婚之夜,周莹揭开红盖头,发现床上盖着被子的吴聘。吴聘缓缓地说:“我自幼体弱多病,如今18岁,却喝了15年的药。我自认命薄,如若小姐不愿意与我成亲,我自开后花园门送小姐回家。”周莹自幼失去父母,由哥哥嫂嫂抚养长大,如今在哥哥嫂嫂的安排下成亲。或许是被吴聘的真诚所打动,或许是她明白悔婚回到娘家后是怎样一种景象,或许是她不想再让哥哥嫂嫂照顾自己。周莹思忖片刻说:“我与少爷拜了天地,入了洞房,从今往后就是夫妻了。”婚后三年,周莹与吴聘生了一个女儿,可惜不到1岁就夭折了。后来,她认了同族的侄子吴怀先为干儿子。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周莹应该是一个在家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然而,丈夫吴聘的病逝,公公的意外身亡让这个美好的故事突然停止。1889年,年仅20岁的周莹成为了寡妇,然而这也是她逆袭的开始。
一、扭转乾坤
吴家在清朝时期风光一时,但由于《辛丑条约》等问题,家族产业岌岌可危。周莹主动向朝廷递交白银,表示对国家事务的关心。当时,她的决定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但她坚信这不仅仅是朝廷的事,更是整个国家的事,是中华民族的事。她明白,没有了国,家也就无从谈起。
二、夺回吴家产业
面对一群眼红吴家产业的人,周莹决心维护家族利益。她巧妙运用官员关系和一些银子,成功将批文拿到手,使吴家在各地的门店重新夺回招牌。通过巧妙的策略,她让那些觊觎吴家产业的人纷纷认输,最终吴家在商业上站稳了脚跟。
三、千磨万击还坚劲
周莹生意经营的第一战打得非常漂亮,但随之而来的困难更大。清朝时期的商业环境对于一个女商人而言本就充满挑战,但周莹没有被困难压倒。她实行员工入股,让大家参与股权分红,形成了共同奋斗的氛围。周莹还广开言路,废除了吴府的尊卑关系,实现了人人平等。她推行阳俸阴俸制度,使员工们感恩戴德,积极工作。
四、细致与良心
周莹认为,在做生意时最重要的是细致与良心。她亲自品尝、检验每一种商品,确保产品的质量。她坚持公平交易,不降低价格压榨农民,展现了对生意的真诚与良心。在经商过程中,她注重细节,亲力亲为,使手底下的人对她深感敬佩。
五、有国才有家
周莹在乱世之中展现了她的商业智慧,但她更强调有国才有家。她不仅向朝廷递交白银表达对国家的关切,还在战乱时期为灾民提供救助。她的行为让她成为当地仰慕的慈善家。周莹深知,家族的兴衰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有国才有家”的信念。
六、总结
周莹在乱世中逆袭成为女首富,她的成功不仅仅是商业层面上的,更体现了她对家族、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与担当。通过细致与良心的经商方式,她不仅赢得了商业上的成功,更赢得了员工和社会的尊敬。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是一个勇敢、智慧、有爱心的女性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