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刘禅听诸葛亮的话,一个说法是他把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提到的人才,能用都重用了。那么诸葛亮《出师表》提到的四人,到底什么水平?
我们来看一下《出师表》原文,里面提到了四个人,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这四人在历史上有什么记载呢?
郭攸之
郭攸之,字演长,生卒年不详,南阳人(今河南南阳),三国时期蜀汉官吏,历任黄门侍郎、侍中。
人物生平:
为人和顺,以器识才学知名于时
蜀汉建兴二年(224年)任黄门侍郎,后迁侍中。与费祎、董允任侍中和侍郎时,为蜀汉皇帝刘备、丞相诸葛亮所赏识。刘备、诸葛亮去世后,继续服侍蜀汉后主刘禅。
关于郭攸之事迹极少,史书中仅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董刘马陈董吕传》有只言片语提到。他的官职属于天子近臣,像侍中这个岗位,职责包括侍奉皇帝、提供顾问参谋、参与朝政、传达诏令、监督官员、选拔人才、协调关系、文化教育以及代表皇帝出席活动等。
费祎
费祎(?~253年),字文伟,江夏郡鄳县(一说今河南省罗山县、一说今湖北孝昌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蜀汉四相之一。
人物生平:
刘禅即位后,任费祎为黄门侍郎。
出使东吴,不卑不亢,作有诗《嘲吴群臣》一首。
延熙七年(244年),魏军攻击蜀国,费祎率军赴援,击退魏军
费祎对蜀汉的外交、军事、政治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辅政其间休养生息,增强蜀汉国力。比较可惜的是,费祎在成为蜀汉众臣之首仅一年后,被魏国降将郭修刺死,没能更进一步施展他的抱负。抚戎将军张嶷曾经提醒费祎注意防备刺客,费祎没有重视,以至于此。
董允
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省枝江市)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
人物生平:
223年,刘禅即位后,董允与费祎同为黄门侍郎。
243年,董允被加封为辅国将军。
244年,大司马蒋琬病重不能处理国事,费祎接任代理军国大事。董允以侍中的身份兼尚书令一职,成为大将军费祎的助手。
246年,董允逝世。
董允主要功绩在于维持朝局稳定。诸葛亮北伐在外时,蒋琬负责处理丞相府政务,而董允则负责在宫中匡扶君主,共同保持蜀汉后方稳定。
他和魏征很像,都敢于给君主谏言,匡正其不当行为。刘禅想要选民间美女充实后宫,董允则劝刘禅不应立过多后妃,认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刘禅对此无可奈何。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蜀汉后主刘禅一生共有两位皇后、两位嫔妃。至于董允死后刘禅有没有扩充后宫就不清楚了。
向宠
向宠(?-240年),字巨违,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蜀汉官员向朗的侄儿,三国时蜀汉将领。
人物生平:
最初任职牙门将。牙门将是古代官职的一种,起源于古代的一种防御工事“牙门”,负责在牙门里统领士兵指挥作战的将领被称为牙门将。担任牙门将的人通常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勇武,以上阵搏战。后来演变成类似于主将帐下的偏将、副将的职位。
221年,刘备伐吴惨败,各营都损失惨重,唯独向宠所领完好无损,刘备称其能干。
223年,刘禅即位,向宠被封为都亭侯,后来被推举为中部督,负责管理宫廷宿卫军。宿卫军是指中国古代保护帝王的一个军种,负责警卫京畿与王宫。可见向宠多受重视。
240年,汉嘉地区蛮夷发生叛乱,向宠率军前往平定,在混战中身亡。这次叛乱在史书中记载很少,不清楚向宠死后,最终由谁平定。也有可能向宠一战平定,可惜死于战阵之中。
蜀汉到后期军事人才凋零,其实大部分中青年将领,在夷陵之战里被刘备打光了,基本都战死了。诸葛亮接过刘备搞垮的烂摊子,后期还能和曹魏有来有回,可以说是天纵奇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