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6月,八路军成立,随着抗日战争的开始,国共两党开始合作,而国共双方谈判后,蒋介石最终给了三个师的编制,因此,我军很多将军干部被迫降级。
而罗炳辉将军便是其中一位,由于他在长征中被编入左路军,被迫跟随张国焘南下,所以红军长征胜利后,罗炳辉也被打上了四方军的标签,因此在八路军成立后,他被迫降级,
而罗炳辉在1946年不幸牺牲,若不去世以他的资历可评为大将!
而毛主席和罗炳辉将军的故事得从1930年说起……
与毛主席初见,明确方向
毛主席比罗炳辉大四岁,他们第一次见面在1930年年初,1929年10月,秘密加入我党的国民党吉安靖卫大队大队长罗炳辉,在值夏率部起义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江西独立第五团,亲任团长,紧接着,他率部在赣江打了几个漂亮仗,威震赣西南。
1930年年初,毛主席率领红四军由闽西到达赣西南,专程到红五团驻地看望罗炳辉以及起义官兵,毛主席的到来,让罗炳辉非常高兴,他对当时的还是毛委员的毛主席闻名已久,而且非常敬佩,早就希望见上一面。
毛主席在队伍面前大声喊道:
“同志们,你们起义加入到红军里来了,我们很高兴,也很欢迎呀!你们在罗团长的指挥下,打了不少胜仗,很勇敢!”
毛主席的一番话,不仅给罗炳辉极大鼓舞,更是给红五团官兵极大鼓舞,之后罗炳辉在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中,立下战功。
尤其是第三次反围剿中,罗炳辉和谭震林一起率领红十二军,巧妙地调动和牵制了敌人,为粉碎蒋介石的第三次军事“围剿”起了重要作用,受到了毛主席的通令嘉奖。
长征途中,罗炳辉被迫跟随张国焘南下,而长征结束后,毛主席两次找到何长工谈话,充分肯定了红九军团在长征中的表现,也多次强调南下问题不怪罗炳辉,让罗炳辉不要背思想包袱。
紧接着,罗炳辉被中央送去抗大学习……
罗炳辉“降级”
罗炳辉进入抗大学习不久,中国的形势发生重大变化,1937年7月7日,随着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抗战终于爆发。
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共中央发表通电,大声急呼: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同日,毛主席,朱老总,彭老总等红军领导人致电蒋介石,表示红军将士愿意“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
7月14日,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红军做好开赴前线的准备,7月15日,中共代表周总理等人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交给蒋介石,文件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实行民主政治,取消红军名义以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在我党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推动下,蒋介石被迫同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由于蒋介石急需调动红军开赴抗日前线,国共两党就红军主力改编问题达成协议,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此时由于蒋介石只给了三个师的编制,许多干部不得不被迫降级,当时由于罗炳辉在长征时期被迫随着张国焘南下,因此他被打上四方面军的标签。
长征胜利后,毛主席对于罗炳辉更是力排众议,称赞他耿直正派,但是罗炳辉在军中还是因为身份被遭到排挤,还被降职,妻子杨厚真因此事还和罗炳辉离婚,毛主席亲自写信开导罗炳辉,让他前往抗大学习,接受新的使命。
而在抗大学习不久后,由于抗战的爆发,此时为了适应全国抗战的需要,中共中央指示抗大第二期学员立即结束学习。
罗炳辉虽然身居课堂,但是他对日军的野蛮行径感到强烈愤慨,得知战友陆续上场杀敌,罗炳辉也是热血沸腾渴望上战场,抗日战争时期,罗炳辉先后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五支队司令员等职,为抗战胜利作了卓越贡献。
但是在1938年,罗炳辉被中央派往武汉,被分配在中共中央长江局工作,撑起的戎马生涯和艰苦环境,终于拖垮了罗炳辉的身体,他患有严重的高血压,肠胃病,经常是带病指挥战斗。
抗日战争胜利后,罗炳辉率部进入山东解放区,投入新的征程,罗炳辉在华东战场依然勇猛杀敌,但是由于过度疲劳,行军途中不慎从马上摔下来,失血过多,生命垂危,毛主席致信他“望多休养。”
而此时,由于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向苏皖鲁大举进攻,山东解放区岌岌可危,罗炳辉毅然放弃治疗,前往枣庄前线指挥作战,罗炳辉将军仅仅用11天就解放了枣庄,扭转了我军在鲁南被动的局势,然而,枣庄之战也成为罗炳辉将军的最后一战。
1946年6月16日,罗炳辉开会突然昏迷不醒,经过抢救,罗炳辉将军还是逝世,年仅49岁。
将军逝世后,在临沂举行了追悼会,朱老总题词:“革命到底死而后已,精神不死万古长存”,老战友陈毅眼含热泪写下:“戎马三十载,将军滇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