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解放前,四名地下党一起吃饭,其中一人忽发现:身边之人有问题
创始人
2025-08-18 08:02:57
0

解放前,四名地下党一起吃饭,其中一人忽发现:身边之人有问题

1946年深秋,天气渐凉。南通市通州区三乐乡的一处土地庙内,几个身影正在低声交谈。他们都是当地的税务员,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搜查,不得不选择在这样偏僻的地方碰头。正当他们商议工作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庙外传来。是杨金胜,他们的老同事。杨金胜热情地邀请大家去邱训涛的油坊吃些热乎的馓子。然而,就在准备动身时,刘家昌却注意到了一些异常:杨金胜的衣服上沾满了浮土,像是匆忙赶来;他坚持要烧开水,这与他平日懒散的性格大不相同。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平日里懒散的税务员变得如此殷勤?他反常的表现背后又隐藏着什么秘密?

一、风云突变的1946:南通地区

1946年的南通,战火纷飞。随着国共两党停战协定的破裂,南通地区的形势急转直下。年初,国民党军队在美军支持下,开始了对江苏北部的大规模进攻。南通作为长江口北岸的重要门户,首当其冲成为争夺的焦点。

三月,国民党军队占领了通州正场镇。随后,一支由当地地主、恶霸组成的还乡团迅速在正场镇组建起来。还乡团头子翁供河,原本是本地一个富农的儿子,他打着"清剿共匪"的旗号,勾结国民党军队,在当地大肆抓捕进步人士和地下党员。

这一年的春夏之交,三乐乡的地下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原本活跃在乡间的党员和进步青年被迫转入地下。为了维持革命工作的开展,一些同志继续以税务员的身份作掩护,在各乡镇间活动。这种情况下,税务工作变得异常艰难。

白天,他们要装作普通的税务员,小心翼翼地在各村庄收税;夜晚,还要冒着生命危险,与各村的地下党员联络,传递情报。有时为了躲避还乡团的搜查,不得不在深夜里转移住处。

六月,南通地区的形势更加恶化。正场镇的还乡团在翁供河的带领下,开始在周边乡镇大肆搜捕。他们采取了一个阴险的手段:收买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基层工作人员,让他们暗中打探地下党员的行踪。

这种情况下,三乐乡的地下党组织被迫采取了更加严格的保密措施。他们将联络地点改在了偏僻的土地庙、废弃的粮仓,甚至是河边的芦苇丛中。每次接头,都要事先约定暗号,并且安排人员在四周警戒。

到了秋天,形势愈发严峻。国民党军队加强了对农村的控制,派出了大量便衣特务,混入民间。这些特务往往装扮成商贩、农民,四处打探消息。一些地下党员甚至在自己家门口被跟踪。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地下党组织不得不经常变换联络方式和碰头地点。

十一月,三乐乡的税务工作陷入了困境。一方面,还乡团借收税之机,四处搜查可疑人员;另一方面,地下党组织必须继续维持税收工作,以掩护其他革命活动。在这种双重压力下,每一次的税务员会面都充满了危险。

二、暗流涌动的税务所

1946年初夏的税务所,表面上一切如常。税务员们每天按时上班,记录账目,外出收税。然而,在这平静的表象之下,却暗藏着惊心动魄的较量。

税务所的办公室设在三乐乡政府的东侧,是一栋普通的二层楼房。一楼设有接待窗口,二楼则是办公区域。每天早上八点,税务员们便陆续到岗。这些税务员中,有不少是地下党员,他们以税务工作为掩护,在各村镇间活动。

在这些税务员中,杨金胜是个特殊的存在。他是1945年底通过组织关系调来的,平日里显得懒散,工作拖拖拉拉。但实际上,这个看似懒散的税务员正暗中与正场镇的还乡团来往密切。

自从正场镇沦陷后,杨金胜便开始频繁出入正场镇。起初,他以收税为由,每周都要去一两次。后来,他的行踪越发诡秘。有时深夜里偷偷出门,直到天亮才回来;有时整天不见人影,问起来就说去收税了。

六月的一天,杨金胜突然主动请缨,要去企明乡收税。这个举动引起了税务所主任的警觉。因为企明乡是地下党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平时杨金胜都是能推就推,从不主动请缨。当天晚上,有人看见杨金胜在正场镇的一家茶馆里,与还乡团头子翁供河交谈甚欢。

这一情况很快通过地下党的情报网络传到了税务所。为了试探杨金胜,税务所开始有意安排一些假情报。比如故意在他面前谈论某个地方即将有秘密会议,或者某个同志要来接头。果然,每当放出这样的消息后,当地总会突然出现还乡团的人员。

到了秋天,杨金胜的举动更加可疑。他开始刻意接近其他税务员,打听他们的家庭住址、日常活动规律。有时还主动邀请同事一起吃饭,这对一向抠门的他来说十分反常。

在一次收税会议上,杨金胜突然提议改变收税路线,建议把原本分散的收税点集中到几个固定地点。这个提议立即遭到其他税务员的反对。因为在当时的形势下,集中收税无异于给还乡团提供现成的抓捕目标。

九月底,税务所接连发生了几起税务员被跟踪的事件。每次被跟踪的税务员,都是前一天与杨金胜有过接触的。这些迹象都表明,杨金胜已经完全站到了敌人一边。

十月中旬,杨金胜开始打探税务所的值班表和巡查路线。他特别关注几个重要同志的行程安排,并且经常在下班后徘徊在税务所周围,像是在观察什么。同时,正场镇的还乡团也明显增加了在三乐乡附近的活动频率。

三、致命的馓子店聚会

1946年11月21日的早晨,邱训涛的油坊里飘散着诱人的香气。这家位于三乐乡与企明乡交界处的油坊,开在一条僻静的土路旁,平日里生意冷清,但地理位置却很特殊:西面通往正场镇,东面连接三乐乡,两边都有小路可以快速撤离。

这天上午九点,杨金胜突然出现在税务所,声称发现有人偷税漏税,要约几个同事一起去查看。他特意点名要刘家昌、黄荣和秦有德同行。这三人都是地下党员,也是税务所的骨干力量。按照正常程序,外出查税至少要四人同行,杨金胜的提议看似合情合理。

临近中午,四人在土地庙碰头。杨金胜的衣服上满是灰尘,说是赶路所致。但细心的刘家昌发现,这些灰尘的分布很不自然,像是故意蹭上去的。更可疑的是,杨金胜坚持要在邱训涛油坊吃午饭,这家油坊平时很少有人光顾。

进入油坊后,杨金胜刻意选择了最里面的位置坐下。这个位置背对着门,视线受阻,但能清楚地看到其他三人的动作。他还特意让邱训涛烧开水,声称要泡茶。这个举动十分反常,因为杨金胜平时从不喝茶。

就在等待开水的时候,邱训涛的举动也引起了注意。他不时往门外张望,手脚显得格外忙乱,还把门帘拉得很紧。按理说,这种天气,店门应该敞开通风才对。更令人生疑的是,平时油坊里总有两三个帮工,今天却一个都不见。

突然,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原本坐立不安的邱训涛立即消失在后厨。杨金胜的身体明显僵直了一下,但很快又若无其事地继续说话。这时,几个村民模样的人影在门外晃过,杨金胜的目光始终追随着门帘的摆动。

正当食物端上来的时候,油坊外隐约传来几声不寻常的咳嗽声。杨金胜立即提议要出去方便。这个举动印证了刘家昌的怀疑:外面必定埋伏着还乡团的人,而这次午饭聚会,分明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

更令人警觉的是,邱训涛端来的茶水冒着异常的气味。这种气味刘家昌再熟悉不过,那是当地一种烈性药物的味道,这种药物能让人在短时间内失去行动能力。显然,杨金胜和邱训涛是打算把他们三人制服,然后交给外面埋伏的还乡团。

此时,店外的动静越来越大。从窗缝中可以看到,几个陌生人正在店铺周围徘徊。他们穿着普通农民的衣服,但腰间明显鼓起,那里面必定藏着武器。这些人的位置分布很有讲究,几乎封锁了油坊的所有出路。

四、命悬一线的智斗

1946年11月21日中午,邱训涛油坊内的对峙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刘家昌、黄荣和秦有德三人看似在悠闲地品尝馓子,实际上已经在暗中寻找脱身之计。

店内的空气越发紧张。杨金胜借故出门后,迟迟没有回来。油坊的后门传来轻微的响动,显然有人在外面把守。邱训涛站在柜台后面,手一直放在抽屉附近,那里很可能藏着武器。

这时,黄荣突然打翻了茶杯。滚烫的茶水泼在邱训涛的裤腿上,他条件反射地后退几步,右手瞬间离开了抽屉。就在这一瞬间,秦有德迅速站起来,以查看情况为由接近柜台,趁机看清了抽屉里确实藏着一把手枪。

外面的包围圈也在不断收紧。通过窗缝可以看到,至少有八个人分布在油坊周围。他们装作普通村民,但走位极有章法,显然经过专业训练。其中两人负责看守前门,三人在后院,其余的人则封锁了两侧的小路。

刘家昌注意到,油坊西侧有一处废弃的菜园。那里杂草丛生,墙壁破损,恰好是一个可以突围的缺口。但要到达那里,必须穿过后厨,而后厨正是邱训涛的地盘。

正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嘈杂声。原来是一支运送棉花的骡队正好经过。十几头骡子拉着沉重的棉花,在狭窄的土路上缓慢前行。这支骡队无意中打乱了包围圈的部署,埋伏在路边的人不得不暂时让开道路。

抓住这个机会,黄荣提议去后厨看看馓子是怎么做的,邱训涛一时难以推脱。趁着邱训涛在后厨解释制作过程的空档,秦有德迅速从柜台抽屉里取出手枪,藏在身上。而刘家昌则借故检查油坊的卫生条件,实际上是在观察后院的地形。

杨金胜这时正站在油坊对面的小树林里,与还乡团的人密谋。他们原本打算等茶水起效后,直接拿下三人。但骡队的出现打乱了计划,不得不重新调整部署。这个意外给了地下党员宝贵的突围时机。

后厨的油锅里正煎着一锅馓子,滚烫的油发出噼啪声。黄荣借故询问炸馓子的技巧,趁邱训涛转身演示的瞬间,一把推倒了油锅。滚烫的油溅得到处都是,邱训涛被逼得连连后退。就在这片混乱中,三人迅速冲向后院。

院子里的守卫听到响动立即冲进后厨,却被满地的热油阻挡。秦有德利用缴获的手枪进行火力掩护,而刘家昌和黄荣则迅速翻过矮墙,钻入菜园的杂草丛中。包围圈的人开始向菜园聚集,但茂密的杂草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视线。

这场与死神赛跑的突围在十几分钟内就结束了。等杨金胜带人赶到菜园时,三名地下党员早已通过预先踩点的小路,消失在了附近的芦苇荡里。而那支运送棉花的骡队,依然在慢悠悠地往前走着,他们恐怕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无意中挽救了三条生命。

五、正法叛徒的前后

1946年11月21日的夜晚,三乐乡的税务所内灯火通明。刘家昌、黄荣和秦有德三人成功突围的消息传来后,地下党组织立即展开了一系列行动。首要任务是确保三人的安全,其次就是处理杨金胜这个叛徒。

当晚,杨金胜没有回税务所。他躲在正场镇的一家面馆里,与还乡团商议下一步计划。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地下党的情报网已经布置好了对他的围捕方案。在这个寒冷的冬夜,多支行动小组悄然就位。

11月22日凌晨,杨金胜从正场镇返回三乐乡。为了避人耳目,他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小路。这条路要经过一片竹林,当地人都知道这里晚上经常有野狗出没,所以夜晚很少有人经过。

就在杨金胜穿过竹林的时候,早已埋伏多时的地下党员将其制服。行动迅速而安静,连附近的狗都没有惊动。杨金胜被带到一个隐蔽的院落,这里是地下党的一处临时据点。

经过突审,杨金胜交代了自己的叛变经过。原来他是在1945年底被还乡团策反的。当时,还乡团以其家人的安全相要挟,并许诺事成之后给予重金酬劳。从此,他开始暗中为还乡团提供情报,导致多名地下党员被捕。

在审讯过程中,杨金胜还供出了一份名单。这份名单上记录着他已经暴露给还乡团的地下党员信息,以及即将实施的破坏计划。根据这份名单,组织迅速转移了暴露的同志,成功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11月23日,根据杨金胜的交代,地下党组织还查获了他在三乐乡西郊一个废弃猪圈下藏匿的文件。这些文件详细记录了税务所人员的情况、活动规律,还有地下党联络点的位置图。这些情报若是落入还乡团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与此同时,邱训涛的油坊也被查封。经搜查发现,油坊的地下室里竟然藏有一个秘密的电台。这台电台一直在为还乡团传递情报,而邱训涛就是负责管理电台的关键人物。

11月24日,组织对杨金胜和邱训涛进行了审判。考虑到他们的罪行严重,危害巨大,最终决定处以极刑。这个消息传出后,还乡团在当地的情报网遭受重创,一度陷入瘫痪。

这次行动的成功,不仅挫败了还乡团的阴谋,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大量地下党员的安全。通过缴获的文件和电台,组织掌握了还乡团的不少重要情报,为后续的斗争打下了基础。

事后清查发现,杨金胜在担任税务员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还乡团筹集了大量活动经费。他以查税为名,暗中克扣税款,再通过各种渠道输送给还乡团。这些款项主要用于收买情报和资助武装活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真三国无双 起源》武器解析:... 2024-12-27 01:20:20 作者:狼叫兽 在《真三国无双:起源》中,武器系统是游戏的...
踏平坎坷成大道——《西江月·井... 汪建新 毛泽东一生的奋斗与探索,始终与道路的探索和选择、坚持和发展息息相关。从“孩儿立志出乡关”到“...
原创 他...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的祖国经受过侵略者的蹂躏,经受过贫穷落后的苦难,经受过动荡年代的灾难。如今,人民...
原创 头...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心术莫测 朱友谦) 唐末,朱友谦做...
原创 白... 白素贞初到凡间,为何看不上许仙?许仙这称呼让她懊恼,事关华佗 明说白蛇传7虽然,无论是民间故事,还是...
原创 张... 岳飞,一位抗金名将,曾在《满江红》中写下关于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豪言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
原创 黄... 众所周知,黄埔军校在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就连一些开国将帅也是出自黄埔军校,也有许多开国将帅没有上...
原创 历... 前言 “身体的残缺让宦官们的心灵变得失望和沮丧,因此他们无法忍受阳光和辽阔的视野。” 一提到太监,人...
文化中国行·在博物馆穿越时空|... 博物馆是浓缩了时光的地方。走进博物馆,便开启了一段延展生命宽度的旅程。过去、现在、未来,我们会在不同...
原创 彭... 在中国革命的辉煌历史中,彭德怀与刘伯承,这两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帅,如同璀璨星辰,长期担任重要职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