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的军队攻取绵竹关,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蜀汉最后的浪漫是姜维的最后一击,反间计。姜维的反间计失败了,致使一计害三闲,引起的后果是,就是拉曹魏政权陪葬。公元264年3月3日,姜维被杀。
公元265年十二12月13日,司马炎篡位夺权,曹魏改国号为晋。
蜀汉最后的风骨,却是北地王刘谌给的。公元
263年,魏将邓艾逼近成都,蜀臣谯周力劝后主刘禅投降,
刘谌劝阻无效之后,“先杀妻子,而后自杀”,
蜀汉自此灭亡。
刘谌出身蜀汉皇室,后主刘禅之子,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为人性格刚烈。景耀二年(259年),刘谌受封北地王。
景耀六年(263年),曹魏派大将邓艾、钟会等人伐蜀,引发了灭蜀之战。
魏以倾国之力遣十八万魏军分三路南下:
钟会率领的主力
东路军十多万人马
诸葛绪率中路军三万多人马
西路军由邓艾所率的三万多人
魏军进展迅速,蜀汉军队终于在剑阁堵住了钟会率领的魏军主力,此时的剑阁蜀汉主帅是姜维,钟会的十万大军被堵在这里,进攻受挫。但是,赵云之子赵广在沓中战死。
邓艾献策:魏军从阴平绕小道攻涪,姜维若从剑阁来援,则剑阁势孤易破,若蜀军不援涪,魏军破涪,切断姜维后路,并可直指成都。
邓艾的魏军走无人区通过了阴平险道,到达江油,明明可以凭借天险而守的蜀江油守将马邈见魏军竟然不战而降。娘希匹的,就应该屠了马邈三族。马邈妻子李夫人因此自缢而死。
成都得知邓
艾进入景谷旁道意图攻击涪城,派遣诸葛瞻督率拒敌。诸葛瞻到达涪城之后拒不出城占据有利地势,前锋被迫后,居然舍弃涪关险城,退守绵竹,又中了邓艾的激将法,直接在平原决战。最后,诸葛瞻、黄崇、尚书张遵(张飞之孙)和羽林右部督李球均战死沙场,
蜀汉的第三代将才尽在绵竹之战中丧生。
此战之后,在成都附近,再无人可阻挡邓艾的大军兵临成都,此时,蜀汉的军队几乎都在姜维手里,只是这时的姜维还不知道。
蜀国君臣听到魏军来到时,乱成一团。此时的刘禅,
刘禅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蜀汉的中流砥柱,开国功臣张飞、赵云、黄忠、诸葛亮等的后代都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姜维在对抗钟会的战斗中屡次失败;自己军事能力有限;皇室宗亲和将领对他的不忠诚;为了保住五虎上将的家人后代和蜀汉九十万人口。
北地王刘谌,力建抗战。但是,
刘禅还是接受谯周意见,开城降魏,魏军占领成都,同时遣使令姜维等投降,蜀汉正式灭亡。
刘谌,自己既不是太子,也没有兵权,见无力阻止,为国家灭亡感到十分痛苦、悲愤,于是刘谌来到祭祀刘备的昭烈庙中痛哭一大场,随后,不忍妻、子被俘,有辱蜀汉皇室,自灭满门后,拔剑自刎,自杀殉国。
后世为纪念刘谌自杀殉国、宁死不降的高尚情操,在四川成都武侯祠中刘备殿有一座刘谌雕像,下方檀木上刻有刘谌生平。
明代初年,朱元璋之子蜀献王朱椿(chūn)祭祀诸葛亮,看到了刘禅像,气不打一处来,直接砸毁了刘禅塑像。
远在剑阁的姜维,先听到诸葛瞻战死的消息,为防止被包围,一路后退。
姜维退到郪县,得知成都已失守,大惊失语。帐下众将一齐怨恨,咬牙怒目,须发倒竖,拔刀砍石大呼曰:“吾等死战,何故先降耶!”号哭之声,闻数十里。
收到刘禅的投降指令后,姜维
便率廖化、张翼、董厥等人投降钟会军。如果姜维不投降,蜀汉军队会发生内讧。
由于黄皓的谗言,姜维当时是深受刘禅猜忌的。继续抵抗,只会坐实了他“拥兵自重”的嫌疑。
投降后的姜维,不忘“兴复汉室”,使出毕生最后一计,反间计,本以为可以一石二鸟,奈何失败,一计害三贤,把自己、邓艾、钟会和光复汉室的理想,一块送走了,顺便还带走了曹魏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