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楼兰到底干了什么缺德事?让咱们老祖宗“斩楼兰”、“破楼兰”?
创始人
2025-08-18 04:31:52
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古人云:“不破楼兰终不还”,更有“斩楼兰”这样直接且激烈的表达方式,大家肯定好奇,

这楼兰到底是怎么惹到咱们老祖宗了,竟让他们下定决心要“斩了破了”?

这个小国在古代西域的历史上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曾经的西域小国——楼兰。

一、地理位置绝佳

要明白楼兰为什么在历史上频频被提及,首先得了解它的地理位置。

楼兰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说它是国家都是抬举它,

如果放在中国也不过就是大点的村子,整个楼兰的男女老少加起来不过才万余人。

虽然国家不大,但是架不住人家位置好,它位于今天的新疆罗布泊地区,

地处丝绸之路的要道,东连敦煌,西接西域诸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谁掌控了楼兰,

谁就能够控制丝绸之路上这条东西方贸易的黄金通道。

性质特别类似于今天的新加坡,虽然国家就那么大点地方,但是因为位置重要,就会成为其他大国的拉拢对象。

丝绸之路对汉朝的意义非同小可,这是联结中原与中亚地区乃至欧洲的重要贸易通道,

商队络绎不绝,从中原出发,运送丝绸、瓷器、茶叶等珍贵商品,途经西域,最终抵达欧洲。

而从西域和欧洲运回来的黄金、珠宝、香料等物品,则是中原王朝的稀缺资源。

可以说这条贸易之路不仅是财富的源泉,更是汉朝巩固国力的重要纽带。

然而楼兰的地理位置既是它最大的优势,也成了一种诅咒。

就如前面提到的一样,楼兰国虽然疆土不大,人口不多,却因为它的地理位置,

一下子成了汉朝和匈奴都想争夺的香饽饽。

身处两大强国的夹缝中,不可避免地在两者之间找平衡,运作得好就是左右逢源。

不过一旦水没端平,那就可能面临灭国之祸。

遗憾的是,楼兰国显然没有新加坡一样的端水艺术。

二、比冈比亚还大的脾气

汉初的时候,楼兰全面倒向匈奴,成为匈奴的二鬼子,原因也很简单,当时的汉朝根本就还没把手伸向西域,你再强还能跨过匈奴的地盘打我?

更何况当时汉朝为了安稳,每年又是送钱又是送公主和亲,

两国的关系也不算太糟,楼兰当时全面倒向匈奴的外交政策一点毛病都没有。

不过到了汉武帝时期,情况发生了一点“小”变化。

经过文景之治的积累,当时的汉朝国力已经非常强盛,

“败家子”刘彻也有了和匈奴打大牌的资本。

之后随着河西走廊被霍去病打通,

匈奴和大汉在西域的争夺已经白热化。

虽然当时匈奴被霍去病打得比较难看,但是在西域还是有相当大的话语权。

楼兰作为夹在两者之间的小国,本应学会谨慎选择自己的立场,找一个能够保全国家的方法,但楼兰显然不具备长远的眼光。

一个小国不仅没有在汉朝和匈奴之间找到平衡,

反而为了短期利益频繁背叛,蛇鼠两端,最终自掘坟墓。

据史书记载,

楼兰的国王在对汉朝称臣的同时,背地里却与匈奴勾结,进行情报互通,

甚至帮助匈奴骚扰汉朝在西域的商队。

更为恶劣的是,

楼兰还多次和其他西域小国一起劫道,

破坏丝绸之路上的贸易秩序,严重影响了汉朝与中亚的通商。

这种行为已经不仅仅是“脚踏两只船”那么简单,

而是实打实地触及了汉朝的核心利益,站在了汉朝的对立面上。

更让汉武帝无法容忍的是,楼兰的背叛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的破坏,还牵涉到了外交上的重大事件。

史书上有记载,楼兰多次参与匈奴杀害汉朝使者的行动。

要知道,汉使代表着是大汉朝廷的尊严,一国的使者被杀就是公然挑衅,这就和今天的外交官被袭击一样,换哪个国家都忍不了。

汉武帝一听这个消息,自然是怒火中烧,

区区一个楼兰,竟敢跟匈奴串通一气,屡次背叛我大汉,岂能轻易饶过?

必须要把楼兰当作典型杀鸡儆猴,让其他西域小国明白和匈奴勾勾搭搭的下场。

三、楼兰大聪明归天

刘彻是个非常果断的皇帝,一旦决定了就不会拖泥带水。

公元前108年,汉军开赴西域,没费多大劲就俘虏了楼兰王。

人都被抓了,楼兰王自然不敢嘴硬,对于汉朝光速滑跪,表示自己都是被匈奴那帮坏人胁迫,自己对大汉才是真爱,立刻上表称臣。

见到这小子这么上道,汉武帝大喜,于是便退兵。

可是对于楼兰来说,事情还没完,匈奴知道楼兰归顺大汉之后,立刻也派兵来攻打,

楼兰王只能又对匈奴称臣,还分别向汉朝和匈奴派了两个儿子安归、尉屠耆作为人质。

之后楼兰王驾崩,在匈奴曾经做过人质的安归成为新一任楼兰王。

偏偏这个安归也是个大聪明,

由于自己曾经在匈奴当过人质,就对匈奴马首是瞻。

不久楼兰再次在匈奴的授意下干起了截杀汉使的勾当,

丝毫没有考虑到这么做会带来什么后果。

当时汉武帝已经驾崩,汉昭帝继位,不过汉昭帝当时年纪还小,真正掌权的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光。

霍光意识到,

光是震慑已经不足以控制反复无常的楼兰,必须采取更加大胆果断的行动,彻底解决这个隐患。

因此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傅介子出使楼兰,表面上是以使者身份代表汉朝前往进行外交沟通,

实际上是要在暗中杀掉楼兰国王安归,给这个反叛无常的国家一个致命的打击。

傅介子带着丰厚的礼品,一路风尘仆仆地来到楼兰国,楼兰王安归一见到汉朝派来的使团,喜笑颜开,居然自大到以为是汉朝认怂了。

在一次宴会上,傅介子终于找到了机会。

当时安归喝得酩酊大醉,

使团中的两名壮士得到傅介子的授意后立刻了结安归。

傅介子带着安归的首级回到了长安复命,任务完成得干净利落。

四、对背叛和投机者的警示

安归被斩杀后,汉朝立刻行动,

扶持了楼兰国内的亲汉势力,将尉屠耆立为新王,并将楼兰改名为鄯善。

作为一个小国,楼兰总算是求锤得锤,用韩非子的话说就是:“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因为尉屠耆,楼兰才作为鄯善而存续了下来,不过谁也没想到这个小国的存在时间居然比汉朝还要久。

直到南北朝时期,楼兰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小国,才开始逐渐走向了灭亡。

楼兰的消失,背后有着多重原因。

首先随着丝绸之路上的贸易路线发生了改变,

楼兰不再是商队必经之地,经济上的依赖逐渐减少。

其次气候的变化和河流改道,让罗布泊的水源逐渐枯竭,

这对楼兰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昔日繁华的城邦也逐渐被荒漠吞噬。

所以到了唐朝时期,理论上楼兰早已经灭亡,

唐朝文人诗中的“斩楼兰”,“破楼兰”其实都不过是借用楼兰这个国家作为引申,

后世文人也纷纷效仿,楼兰就这么成为了被鄙视的典型。

当时唐朝周围也不乏类似于楼兰这种反复无常的小国,

事实上,从汉朝到如今这两千多年,中国周围一直都有“楼兰”。

中国久远的历史,意味着当今世界的任何政治活动,都可以在史书中找到对应的版本。

楼兰的故事,对于如今夹在强国之间的小国而言是一个很好的警示。

在那个汉朝和匈奴两强对立的时代,西域诸国虽然弱小,但在大国之间的博弈中并非完全无计可施。

楼兰的悲剧在于,

它没有能够明智地选择一条长远的外交路线,反而因为贪图眼前的利益,

频繁背叛汉朝,最终险些引来了灭国之祸。

小国在强国之间求生存,最忌讳的就是反复无常,一旦失去强大盟友的信任,最终只能走向衰亡。

目前某些东南亚小国的所作所为又何尝不是和楼兰一样玩火自焚呢?

傅介子可斩楼兰王,东风快递难道就做不到吗?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背叛与投机永远不会有好下场。

无论是在两千多年前,还是现代的国际舞台,直到宇宙毁灭这个道理都永远不会过时。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信息:

楼兰到底干了什么缺德事?让咱们老祖宗“斩楼兰”、“破楼兰”?2024-08-0716:56·老史话说

傅介子:以剑斩楼兰,成为后世英雄的典范2024-04-2001:31·小羊的楊

汉书·传·西域传上古诗文网

光明日报2019.03.23楼兰古国兴衰与环境变迁的考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将赴华 柬媒: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将赴华参加上合组织峰会 据《柬中时报》18日报道及柬埔寨外交部网站消息,柬埔寨...
原创 清... 综述 封建王朝最重要也是最根深蒂固的文化是礼仪,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圣人就主张“克己复礼”,目的就是通...
原创 大... 1888年,李鸿章背负国家使命,远渡重洋和西方列强进行谈判。 在合约签订期间,李鸿章看着各国在出席仪...
原创 左... 在历史长河中,满清入关后一直对汉人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生怕有一天自己会被汉人推翻。然而,到了晚清时期,...
原创 1... #头条创作挑战赛# 1644年,清朝取代明朝。和明朝一样,闭关锁国成为常态,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
原创 满... 满清入关时满打满算只有十余万八旗军,其中蒙古八旗和汉八旗还占了一半,也就是说,满清入主中原时真正的满...
原创 清... 清朝是很多人心中的痛,因为这个朝代在晚年带给了中国太多的伤痛,然而毕竟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古代的繁...
原创 杨... 说起满清,也许留给人们的普遍印象就是愚昧和颟顸,或是落后与屈辱。但细细考虑的话,其实其中另有玄机。清...
原创 这... 孙太夫人讳慕贞赞 文/黄仕隐 当革命之世,而起革命之人,以生革命之变,乃有革命之悲,藉革命之忍,卒...
原创 顺...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而封建制度下的中国更是经历了多朝代的封建王朝。其中,作为最后的封建王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