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科举考试难度有多高?这些高龄考生告诉你辛酸史
创始人
2025-08-18 03:32:09
0

古代我国对于读书人设下了不少限制,尤其在科举考试方面。首先,女性被排除在科考之外,因此像祝英台为了参与科考而扮成男子。其次,奴隶及其后代也不得参加科考,这一规定实际上阻断了奴隶身份者及其子女翻身的机会。虽然这些制度听起来苛刻,但它们的存在是为了服务封建统治者的需要。然而,也有一方面的好处,那就是科举对于年龄没有具体的限制。无论年纪多大,只要具备答题的能力,都可以参与科举考试。在清朝时期,高龄及第甚至被看作是一种荣誉。虽然科举本身在古代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年轻人屡试不中,而记忆力逐渐减退的老年人更难取得好成绩。

然而,历经多个朝代的沉淀,仍有不少老年人在科举考试中获得了出色的成绩。在中唐时期,尹枢、尹极兄弟就是一个例子,他们年轻时屡次未中,直到年过古稀才终于考中状元。晚唐时期甚至出现了“五老榜”,同一科录取的五位考生都是老年人,这大大鼓舞了全国各地的老年考生。刘廷玑的《在园杂志》卷一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河北一位老秀才屡试不中,心灰意冷后不再参加考试。然而,他的儿子考上了秀才,为了参加科举考试,他不惜卖掉家产。父亲发现后十分生气,但得知儿子是为了考试而不是还赌债,于是被劝着参加了考试。在考试中,主考官对老秀才深感同情,老者终于参加了考试,并和儿子一同榜上有名。这一幕生动地展现了科举在古人心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高龄考生而言,取得功名是终身难忘的大事。

在古代,许多老年考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康熙时期,七旬之龄的探花姜宸英、五旬之龄的状元王式丹,以及五十八岁的宫鸿历、何世瑾等人都是鲜活的例子。乾隆朝最著名的老年考生刘起振甚至高龄八十岁,沈德潜则六十七岁。这些考生大多受聘于翰林院,朝廷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年龄而轻视他们。姜宸英以康熙三十六年的探花身份考试,虽年过古稀,但他的古文才华出众。康熙对他的才华早有耳闻,因此在殿试前询问是否有姓姜的考生进前十,结果找出了姜宸英的试卷供皇帝过目。康熙对其卓越的表现赞赏有加,将其名字提到了一甲第三名。此后,他顺利进入翰林院,飞黄腾达,其传奇故事在民间广为传颂。沈德潜以高超的诗才著称,是清代著名诗人。尽管在科举考试中屡次未中,但终于在隆四年考中进士,排名为二甲第八名。在乾隆的提携下,他从编修晋升至内阁学士,并最终成为礼部侍郎。他辞官回家后,乾隆下江南时仍然常常受到接见。

这些故事充分说明,科举在古代人心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尤其对于高龄考生来说,取得功名是一生难忘的盛事。这一传统也激励着许多老年人在晚年追求知识,不断努力,最终取得了应有的成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三国演义》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部小说,如今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其中的内容。这本书中有许多经典的情节,例如...
原创 原... 诸葛亮一生征战四方,最终成为了蜀汉的丞相,深受后人敬仰。但在他最初的选择中,为什么没有选择投靠曹操呢...
蒋小田丨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 蒋小田,1981年生于安徽黄山。 现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宁波市书法家协会...
威海鑫盛威机械取得一种木工锯床...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威海鑫盛威机械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木工锯床的圆盘锯防护装置”的专利,授...
浮梁县雅辑陶瓷工作室(个体工商...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浮梁县雅辑陶瓷工作室(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文雅,注册资本1万人民币...
原创 蓝... 蓝玉是明朝初期一位备受瞩目的开国将领,他的名字与封狼居胥这一荣耀紧密相连。然而,严格来说,蓝玉并不是...
仰韶彩陶取得一种陶瓷瓶干压机粉...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河南仰韶彩陶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陶瓷瓶干压机粉末装置”的专利,授权公告...
朝鲜谁都不服,却主动将三位中国... 朝鲜这个国家,在世界版图上占比不大,可脾气那叫一个硬气,向来不惯着谁!给人的印象就是不好惹。但很多人...
河南省纪委监委:刘国松被查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副巡视员刘国松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河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来...
特朗普把话带到,高市早苗还是拒...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中,尤其是亚洲地区的地缘政治局势,日美之间的亲密合作无疑成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