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元朝官僚腐败,民不聊生,众多士族和起义人群揭竿而起。朱元璋从一个一无所有的乞丐,在烈烈战火中崛起,在命运的安排下,推倒了已经烂到骨子里的元朝,创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明王朝。
但在明朝初期,大量江南士族其实并不支持朱元璋,反而支持元朝。比起元朝的君王,朱元璋算得上是一代明君了,却为何得不到江南士族的支持?
让我们将这个问题代入到明朝大背景中,并结合现实其实答案很容易就得出来。江南士族不愿意支持朱元璋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看不起朱元璋的出身和人品
朱元璋这个人很复杂,关于他的人品众说纷纭,大家各有各的看法,现实情况中,往往大家集体忽略、排斥一个人,多半就是这个人的性格和人品有点问题。就算没什么问题,也是格格不入不被大家和主流所认可,而这种情况在朱元璋身上也同样使适用。
要说朱元璋,那我们就得先从他的出身说起。朱元璋是历史上有名的土皇帝,很多人都说朱元璋的经历很传奇,开局一个碗,连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是的,朱元璋的确是一个传奇人物。毕竟在其它朝代,第一任君主都是在家族和自己亲信的支持下发动政变,一步一步走上那个权力的宝座,比如太武皇帝李渊。后面君主要么是世袭得来的皇位,要么是在朝中大臣和后宫娘娘的支持下夺得皇位,比如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总之大家都的出身起码名正言顺,绝对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
但朱元璋不一样,他原本的名字叫做朱重八,父亲朱五四和母亲陈氏都是农民,还是贫农。十七岁的时候,父亲、大哥、母亲相继活活饿死,他穷的甚至连给父母安葬的棺木都买不起。生活的压迫之下他去了寺庙当和尚。可是那个战乱的年代里,寺庙也养不了他,于是他只能顶着和尚的身份四处乞讨。最后阴差阳错之下,加入了叛军的队伍,才走上了灭元的道路。
在古代,人是真正的被分为三六九等。各种等级制度成了无数人一辈子跨越不去的鸿沟,连同一个家族的孩子也分嫡庶,何况是在朝为官。江南士族绝大部分人不说出身显赫,起码有名有份,和尚(甚至是乞丐)出身的朱元璋不被他们看好也在情理之中。他们这种想法就像是职场中绝大多数人的想法:一个出身不如我们的人做了我们领导,对我们颐指气使,命令着命令那,凭什么?
甚至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看到出身不如我们的人过的比我们好,比我们强,心里或多或少也会有一丝丝不舒服,这就是人性。
不光是那些士族,就连朱元璋也觉得自己过往的经历不太光彩,当和尚那段经历成了他的黑历史,这让他敏感到文字狱期间,别人仅仅写错了一个字,他就误认为人家是在内涵他当过和尚。
朱元璋这么敏感,肯定是有人曾经拿他的身份和过往刺痛过他。过往越是不堪,越是忌讳旁人提起。自己提起那是追忆往昔或者哀叹命运,别人提起就是讽刺就是在阴阳。我们会这么想,朱元璋同样也会这么想,别人更加会这么想。
除了身份,朱元璋的人品也是大家不支持他的一个原因之一。抛开朱元璋的政绩不谈,他的人品其实和前面提到过的雍正皇帝很像:多疑、善妒。
朱元璋登基过后,处置了不少劳苦功高的大臣和将军,原因归根到底都是这些大臣和将军功高震主,朱元璋嫉妒他们的才能,担心他们权势过大威胁到皇权。
狡兔死走狗烹,说的就是朱元璋。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眼见着朱元璋连跟着自己打江山的人都不放过,跟着朱元璋不仅混不到一个好前程,还有可能随时丧命,这让那些士族们凭什么支持朱元璋?
朱元璋后期也是丧心病狂,而且朱元璋的一些手段很残忍,他信奉“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理念,杀害了不少人。同时,他还培养了不少锦衣卫和暗士,大臣说什么做什么被监视的一清二楚。
明朝名臣宋濂请和自己关系比较好的大臣到家里来小聚,第二天朱元璋就叫他到宫里,问昨天宴会的人数和大家讨论的话题。好在宋濂这人没什么心眼,人也很单纯,全部如实回答了,不然这场对话就直接葬送了宋濂的前程和性命。因为接下来朱元璋拿出了一个图,竟然是昨天宋濂家里宴会的情况,每个人做什么说什么一清二楚,宋濂看了以后直接被吓出了冷汗。
这么压抑的职场环境和这么变态的领导,放在今天也是相当炸裂,令人匪夷所思的,如果你是江南士族的一员,你会愿意支持朱元璋吗?
二、利益差
晚期的元朝百姓赋税严重,皇室统治阶级腐败不理朝政,没钱了就加重税收,只要是人能想到的科目就要收钱。除了我们都知道的粮食税、人口税,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税务。过节要收过节费,干活不管干没干,要先交“常例钱”,到衙门打官司告状也要先交“公事钱”,就连什么都不做,光是活着,能呼吸都要交钱。
元朝这波操作的残酷程度连缅北噶腰子、搞诈骗的大哥们看了都自愧不如!百姓在晚期元朝的统治下真的苦不堪言。
注意这里说的是百姓,而不是统治阶级。前面说过了,在封建时期的中国,人的三六九等划分的特别严格。百姓们是过的苦,但统治阶级舒服呀,在朝为官,躺着就有数不清的白花花的银子拿,这神仙工作,只要元朝不倒,相信士族大夫们可以一直干到老干到死。自己儿子孙子也可以跟着沾光享福,退休了以后可以接替自己的位置,为(躺)国(着)效(拿)力(钱)。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又提一下人类的劣根性,别说士族大夫们了,就连今天的我们,绝大多数人如果能找到一个躺着拿钱的岗位做梦都会笑醒。只要公司不倒闭不裁员,绝大部分人可以在躺着拿钱的岗位上干到退休,至于公司的盈利和发展什么的,自然会有人去操心的。
聊完士族大夫们在元朝的情况,我们再来聊聊朱元璋手下官员们过的是些什么日子。用八个字概括,生不如死,一贫如洗。
首先是工资(福利待遇),朝中一品大臣(相当于今天部委领导级别的公务员)工资一年只有1044石米,正七品知县(相当于今年的县委书记)一年只有90石米!
我们来算个账,正七品知县一年俸禄90石米,推算下去,下面的县官(县长)每月只有7.5石米(明朝县长多,一个地方好几个县长)。人家不仅要用这点工资养活自己,还有妻妾、子女、老人和家里亲戚要养。
明朝名臣海瑞就是就是出了名的穷,作为朝廷的二品官,相当于今天的监察部部长,不仅请不起仆人,吃都吃不饱,长期营养不良。
史料记载,海瑞死后,朝廷命官到他家处理后事,一进他家就忍不住扎心掉下眼泪。海瑞家实在太穷了!家徒四壁,挂的是破旧的帘子,家具破烂不堪,家里人穿得衣服都是打的补丁。不仅如此,海瑞家穷的连办丧事的钱都拿不出来,棺木都买不起,是大家凑得,这可是朝廷重臣,二品官员,放在今天,不说住的是别墅,至少也是大平层吧,年薪起码30万是有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海瑞是贫农呢!
其次是休假制度,元朝大臣可以说除了必要日子必须上朝,其余时间纯粹就是躺平摆烂,虽然元朝要求大臣以工作为重,一年只有十几天休息。到了朱元璋这,比元朝更狠,一年只能休息三天,分别是过年、冬至和朱元璋的生日!
天天工作谁受得了,赚不到钱,至少休息要到位吧,但压抑的工作环境、微薄的薪资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得明朝官员们喘不过来。
再就是晋升制度,在明朝想升官,比登天还难!朱元璋多疑,取消了丞相的岗位,一品官员相当于是朝廷除了朱元璋以外各个单位的一把手,但一品官员不是人人都能当的,除非立过特殊的功劳,退休之前能做到各个单位的二把手都特别少见。
而且各个单位的一把手二把手都被朱元璋的儿子女儿和亲戚给占着,名额有限,这就决定了很多官员的天花板只是个三四品的等级。经过以上分析,相信大家可以看出来,在明朝做官,不管是福利待遇还是晋升空间都很糟糕。正因为搞不到钱,连温饱都是问题,事业上又得不到发展,所以明朝官员贪污买官等问题层出不穷,职场环境也越来越差,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
朱元璋为了防止官员贪污,设立了很严苛的反贪制度和反贪机构,并用很残忍的手段处置贪官,震慑他人。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贪污的现象,但同时朱元璋的苛刻也让他与朝廷官员们的矛盾越积越深,这些矛盾迟早会有一个临界点爆发的,毕竟历史的浪潮从来不是由一个人来决定的。
巨大的利益差,让江南士族大夫更加向往曾经的元朝生活。因为他们不是普通的百姓,在元朝他们的日子过的还是比较舒服的。
换做是你,一个公司岗位钱多事少,工作稳定,你的子女还可以因为你的关系进到这个单位里工作,而另一个公司全年无休,只有三天假,重要管理层全是关系户,典型的家族企业,制度严苛,钱少事多,把你当黑奴使,一辈子干到死都可能是个小职员,而且老板特别变态,巴不得一天24小时监控着你,你会选哪个公司?
三、明朝制度的缺陷
明朝的制度是有很多缺陷的,于官员于百姓都是如此,这里简单介绍几种。
就业制度:明朝百姓就业大概可分为民户(其中又包括儒户、医护)、军户(其中又包括校尉、力士等)、匠户(其中又包括厨役户、裁缝户等)三大类别。
这些类别划分非常严格,看似没什么问题,其实很不科学。每家每户的人数和就业种类在户部都是有登记的。比如你是一个裁缝,你的儿子也必须是个裁缝。姑且不论你儿子是不是做裁缝的料,万一你没儿子呢?按照明朝规定,你必须要在家里,哪怕你从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也要当裁缝,把这个数量补起来。
抑商制度:重农轻商是历朝历代都有的制度,只不过到明朝,对商人更加严格。商人不能穿好的衣服,出行不能坐马车等等。
农民倒是可以,可是农民没钱,拿什么去坐车,去买好的布料呢?除此种种,朱元璋还划定区域,每个区域设定关卡,不准农民进城活动,人们要是想走出固定区域,就必要提前向政府申请证明。这个证明既是你的身份证也是你的通行证,在半路上如果不慎遗失,守关卡的士兵会直接把你抓走。
相信大家也能感觉出来,在这种制度下生活没几天人就会受不了。物极必反,一切不合理制度的崩溃只是时间的问题。朱元璋不许人随便走动,可是晚期明朝到处是流民。他不许商业发展,可明朝的工商业发展规模远超从前的朝代。
针对百姓的制度这么僵硬,针对官员的制度就更加丧心病狂了。这里首先就不得不提废除丞相和内阁制了。
丞相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朱元璋害怕丞相权力过大,威胁到皇权,直接把丞相制度废除了,中央集权直接到达了顶峰。
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大臣也得到了约束。可是这样有一个很明显的弊端,那就是朱元璋失去了得力的助手,所有事务都由他一个人处理,工作量涨了十倍不止。
朱元璋有一首诗,写的就是当朝廷官员睡了他还没睡,官员们没醒他就醒了,这么起早贪黑就是为了看折子和处理国事。(每次写到这里,小编总会想起雍正皇帝,和朱元璋一样勤快的人。)
朱元璋能够受得了这样的弊端,但他的儿子受不了。明成祖朱棣继位以后,设立了内阁制度。内阁一开始的存在就是协助朱棣处理政务,相当于现在秘书处的存在。
可是后来内阁性质慢慢变了,比丞相还专权。而且明朝中后期,太监把持着朝政,在朝中兴风作浪。
朱元璋去世的早,如果他在地下看到自己打下的江山成了这幅模样,估计棺材板都盖不住了。
此外朱元璋对朝廷官员们行为举止的规范也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官员们穿什么衣服,戴什么配饰,衣服布料用什么颜色什么材质都有严格的规定。官员间彼此的称呼也有很多规矩,稍微错了一样,都有可能掉脑袋。
如此严格的要求,再加上前文所说官员的福利待遇和晋升空间,我们不得不感慨一句:做官难!做明朝的官员更难!
明朝虽然比元朝要强一点,但改革之初,肯定会遇到很多阻力。明朝的制度也不是一点优势都没有,比如明朝的法律是比较进步的。可即使如此,时间还是证明了朱元璋时期,明朝的制度不是一个好制度。
综上分析,其实原因没有那么复杂,无非就是谁能让我过得好我就选择谁支持谁的问题。换做今天,我们找工作不也是优先考虑那些钱多事少离家近氛围好有升值空间的单位,江南士族大夫们不是傻子,他们也是人,和我们一样,他们的需求特别现实,哪个朝代能让他们过得舒服他们自然会选支持哪个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