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是谁选了胡亥?一份出土竹简证明,司马迁让赵高和李斯背锅两千年
创始人
2025-08-18 01:02:35
0

前言

中国历史上有两位超级败家的皇帝,一位是秦二世皇帝胡亥,一位是隋朝皇帝杨广。这是大家都认可的。毕竟除了他们之外,没有人见过秦二世有一个统一的王朝。它会毁在手中。

其中杨光,你甚至可以发现他是有一些成就的,但是胡亥不同。你找不到办法保护他,这让他成为一个被人辱骂的傻瓜。 。

很多人批评胡亥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杀了自己的兄弟,篡夺了皇位。这在《史记》里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然而,人们渐渐发现,这件事并没有那么简单。出土文献《赵正书》为何记载胡亥登基是秦始皇亲自授权的?

一、《赵正舒》中胡亥继位的故事

1973年,江苏盱眙的一位农民在耕地时意外发现了一处历史遗迹。后来,经过考古人员的发掘,发现这是一个西汉初期的地窖,里面出土了很多珍贵的西汉简牍。

经过专家的零碎解读,人们竟然在这些竹简中发现了一个可能颠覆已知历史的存在,那就是《赵正书》文献。

这部《昭政书》记载了秦始皇死前的很多事情,经过对比发现,里面讲述的故事和我们熟悉的《史记》中的记载有很大的不同!

众所周知,胡亥的皇位并不是正式继承的,而是在赵高、李斯等人的帮助下基本被篡夺的。不过,在《赵正书》中,胡亥的继位并没有那么复杂,更不用说赵高和李斯在背后做事了。

书中说,秦始皇出巡时病重,便打电话给随行的儿子胡亥,以及宰相李斯、中车知县赵高,商议他的处境。丧事。

当时秦始皇已经奄奄一息,但他的意识却相当清醒,于是他开始思考死后的皇位如何处理。他想到了他所珍视的儿子们。长子扶苏和幼子胡亥是两个关键人选。

尤其是胡亥,秦始皇觉得自己的小儿子聪明,对他孝顺,是一个可以成为贤王的好年轻人。相比之下,扶苏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性格却太过于固执和强势。秦始皇觉得自己不适合继承皇位。

在此基础上,秦始皇还有另外一个考虑,那就是扶苏这个孩子比较拥护儒家思想,而胡亥在赵高的教导下非常熟悉法律。秦始皇作为法家的崇拜者,自然对胡亥青睐有加。

于是秦始皇当着所有人的面明确表示,他要把皇位传给胡亥。李斯和赵高自然也没有不高兴,于是赶紧开始起草诏书,让秦始皇对此事做出最后的决定。

后来秦始皇死后,胡亥继位,成为皇帝。整个过程很顺利,并没有赵高和李斯在幕后有什么阴谋。胡亥也高兴地接受了皇位,成为了皇帝。秦朝的新皇帝。

以上就是《赵正书》中对胡亥继位的描述。就是这么简单明了。这完全是秦始皇本人的意愿。和我们平时听到的阴谋更改圣旨完全不一样!

你觉得这很奇怪吗?也是一部成书于西汉的历史书。 《史记》和《赵正书》中的记载完全是两个极端,人物的刻画完全不同。

二、《史记》中胡亥继位的情节

如果你翻开《秦始皇本纪》或者《史记》中与赵高丽斯相关的部分,你会发现其中记载的胡亥继位相关的过程和描述与《赵征舒》完全不同。

在《史记》中,胡亥的继位可以说是赵高精心构造的一个骗局。充满了宫廷阴谋和政治残酷,还涉及无数人的死亡,令人毛骨悚然。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在回宫途中突然病逝。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可以说是让赵高、李斯等随行大臣措手不及,但他们心里也各有打算。

作为秦始皇胡亥的私人导师,赵高自然支持胡亥继位,这样他不仅可以享受荣华富贵,还可以掌控胡亥,掌控整个秦帝国的权力。

李斯所想的是,扶苏和他的父亲政见不同。如果他继位,一定会大力整顿朝政。那么那些深受秦始皇信任、与扶苏政见不同的大臣们就麻烦了。您有可能无法进食和行走。

尤其是李斯和秦始皇的关系,甚至已经超越了君主的关系。 《史记》明确记载“其家男孩皆为秦国公主,女孩皆嫁给秦王”。他和秦始皇还是亲戚,所以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 。

于是赵高和李斯机缘巧合地站在了同一边,商量如何将胡亥推上皇位。毕竟胡亥还年轻,容易驾驭。到时候,他们甚至可以控制胡亥,享受更大的权力。

正如他们所言,赵高、李斯先是暗中篡改了秦始皇的圣旨,将原本打算传给扶苏的皇位改为了胡亥。然后他们又假传圣旨,命令扶苏自杀,彻底消除了这个障碍。

与此同时,秦始皇的其他儿女几乎全部被屠杀,最后只剩下胡亥,于是他成功成为了秦帝国的第二个皇帝。

胡亥原本是一个平庸无能的人,可以说是听从赵高和李斯,后面控制着朝政。他们利用胡亥的温顺无能,消灭异己,巩固自己的地位。

秦朝的严刑峻法本来就已经让国家充满了矛盾,他们的统治又进一步激化了矛盾,使秦朝的政治形势逐渐恶化,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同一事件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记录,想想都让人毛骨悚然。 《史记》中胡亥的继位完全是一个阴谋,与《赵正舒》中简单明了的继位故事完全不同。它们是如此不同,我该相信哪一个呢?

3、两份文件差异的原因

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很好奇:为什么《赵正舒》和《史记》在胡亥的继任问题上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呢?事实上,这背后的原因相当复杂。

首先,这两份文件的制定历史背景不同。 《赵正书》成书于西汉初期,秦朝灭亡后不久,史家对秦朝的记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所以《赵正书》中的记载可能更接近到真实情况。

《史记》成书于汉武帝时期。此时,西汉已到中期。司马迁写这本书的时候,距离秦朝灭亡已经过去了大约一百年。

这一时期,西汉对秦史的记载经过多次加工整理,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口径和观点。因此,《史记》中的记载可能更多地受到了当时官方对秦朝态度的影响。 。

另外,《赵征舒》与《史记》的参考来源也有很大不同。由于成书较早,《赵正书》可能直接引用了秦代遗留下来的官方文献和其他原始材料。记录经过较少的处理并且更加真实。

《史记》更多的是根据汉代近百年来编撰的史料、列传等文献。这些文件经过多次修改和处理,导致内容不可避免地因主观态度而存在偏差。

最后还有一点,那就是政治立场对历史书写作的影响。作为一个起义反抗暴秦的王朝,汉朝对秦朝的印象并不好。感觉秦朝是一个残酷无情的王朝。

因此,西汉史家在记载秦朝历史时,对秦朝有一定的主观倾向。这就导致了《史记》中对秦始皇本人的记载相对负面。秦朝的历史事件也被描绘得充满阴谋。

结论

由此可见,历史就像一个被大家打扮的小女孩。史书的诞生是一件对负责人影响很大的事件。不然怎么会有“春秋文术”这个词呢?史学在记录历史方面很有技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秦始皇“好色”?家长质疑课外读... 近日,一位家长在武汉城市留言板上留言称,五年级课外读物《中国民间故事》对秦始皇存在恶意描写,质疑其为...
香港漫游记:你见过数千年前的陶... 近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推出“中华文明溯源”特展,聚焦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发掘及重要发现。该展呈现...
原创 此... 文鸯能被称作战神,完全应了一句话: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前三国时代的名将相继凋零后,没有新生代武将...
原创 没... 安史之乱,把大唐帝国推向崩溃边缘。仆固怀恩造反,则把帝国向着崩溃的边缘又推了一把。这件事的破坏指数远...
周佛海被判死刑前,其妻曾求助于... 你敢相信吗?一个曾经被无数人赞誉的中共“一大”代表,最后竟成了国民党的“忠实走狗”,甚至沦为臭名昭著...
原创 李... 武德七年七月,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身为大唐皇帝李渊,在这个时候除了感受到热浪之外,他的内心也同时感受...
原创 宋... 说起柳永,大家很容易联想到他的《雨霖铃》。但当我深入研究这位被称为“浪子”的人物时,发现他的一生充满...
原创 清... 一、国耻地图的诞生 1928年,河北省工商厅绘制了一幅国耻地图。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国...
原创 当... 刘邦的七个异姓诸侯王中,韩信的地位颇受刘邦疑忌。一次有人举报韩信谋反,刘邦选择相信了这个举报,陈平便...
原创 美... 二战结束后,中国痛定思痛,举全国上下团结一致,为了同一个目标发展,在追赶其他国家发展的道路上,中国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