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金文释读:“驭卣”铭文名称:“驭卣”,又称“驭八卣”、“辛子卣”。时代:商代晚期。著录:《三代吉金文存》13.36.1-2,《从古堂款识学》7.9,《攈古录金文》2之2.39.1《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11.27.1-2《续殷文存》上85.7-86.1,《小校经阁金文拓本》4.57.1-2,《积微居金文说》“驭八卣跋”,《商代金文研究》98,《殷周金文集成》5380等。收藏:原藏夏松如,今不知下落。
字数:盖器同銘,各铸铭文3行16字。“驭卣”铭文释文:“䣬。辛子(巳),王易(赐)驭八贝一具,用乍(作)父己尊彝。”注释:䣬:字从酉从戈,隶作“䣬”。《康熙字典》记载:“【篇海类编】同'戈酉'(左戈右酉),又音代,酒色光。又甜也。”䣬,在铭文中用作族徽铭文。铭有“䣬”族徽铭文的金文还有“䣬簋”(《殷周金文集成》3025)、“父乙觯”(《殷周金文集成》6230)等。
驭八: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认为,“驭”在此处用作官职名,“八”是人名;谢明文《商代金文研究》认为,此处的“驭”也有可能是受赏者之名,而“八”可能是地名,作贝的修饰语,其例如“夔贝”(小臣俞尊,《殷周金文集成》5990)、“囊贝”(寝农鼎,《殷周金文集成》2710;肄簋,《殷周金文集成》4144;粪麻卣,《新收》1753)、“斤贝"(征人鼎,《殷周金文集成》2674)。
具: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第139-14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认为此处的“具”假借作“珏",“古者二玉为珏,余疑计玉之珏亦通用于贝,具为珏之假字也。具字古音在侯部,珏在屋部,二字为平入音也。”杨树达引用王国维“珏”“朋”古本一字说加以论证。王国维《观堂集林释珏朋》三卷二十页,谓“殷时玉与贝皆是货币,'珏'与'朋'古本为一字。”王国维引用甲骨文和金文的“珏”字和“朋”“倗”等字形作对比。甲骨文“珏”字形见下图。金文“珏”字见“乙亥簋”(《殷周金文集成》)3940),金文“朋”字见“戊午爵”铭文“十朋”,“朋”字甚似“珏”字。倗友之“倗”,“杜伯盨”(《殷周金文集成》4448、4449、4450、4451、4452)及“丰姞簋”铭文中之“倗”字所从“朋”字形皆同“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