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张伤票背后的故事:惨烈的松山战役,一千名“娃娃兵”沙场捐躯
创始人
2025-08-17 19:03:07
0

这张照片,拍的是一张1944年的伤票,我们从照片上可以看到,这张伤票的持有者名叫刘水,是国民党第71军28师的一名中尉。

刘水中尉是在松山受伤的,再结合他的负伤年份,不难看出,他曾参加过惨烈的松山战役,他的伤病,是打日本鬼子时留下的。

这张伤票的持有者刘水,曾经历过什么?这张伤票的背后,隐藏着怎样一段悲壮往事?为什么我们现在,几乎看不到类似这样的伤票了呢?

伤票往事

所谓伤票,是一种军人的负伤证明,在我国,伤票最早出现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军为了证明将士们是因公致伤,会给在战场上受伤的人签发伤票。

凭着手中的伤票,将士们可以享受到政府的伤兵补贴,以及各种福利待遇,无论是转业寻职还是购房,国民政府都对伤票持有者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张伤票,其持有者刘水老先生,曾参加过国军,后来移民到了美国,建国之后,他一直想要回老家看看,可由于时局的影响,他直到九十年代才如愿。

这张伤票的照片,拍摄于1992年,此时刘水老先生已经是七十五岁的高龄了,据老先生自己回忆,当年他在松山大垭口负伤,幸亏送医及时,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刘水老先生当年参加的大战,就是大名鼎鼎的松山战役,这场战争,中国军人以惨烈牺牲为代价,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松山战役

1941年,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美国参战,二战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日本法西斯政府加快了侵略的脚步,不但继续蹂躏中华大地,还大举入侵了东南亚地带。

为了遏止日寇的侵略步伐,国民政府派遣了“抗日远征军”,和日军部队在中缅边境地带,展开了轮番激战,日军部队从缅甸出发,入侵我国的滇西领土。

1942年5月,为了阻挡日寇的铁蹄,远征军忍痛炸毁了滇西的惠通桥,日军部队无桥可过只能绕路,从怒江地带进入滇西,结果遭到远征军伏击,损失惨重。

恼羞成怒的日寇,制定了一个毒辣的报复计划,他们打算封锁滇缅公路,这条跨国公路,是当时我国接受国际援助的唯一陆上通道。

松山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地,日寇很快便攻取了这里,进而控制了滇缅公路将近七十公里的路段,这一控制,就是整整两年。

1944年,远征军开始了战略反攻,计划夺回对滇缅公路的控制权,打通我国与国外的陆上沟通渠道,5月11日,远征军第11集团军渡过怒江,可歌可泣的松山战役一触即发。

当时滇西正值雨季,远征军为了渡过怒江,经历了一连串难以想象的困难,好不容易全军顺利过江,大军却又在高黎贡山卡了壳。

当地的日本守军,就像提前知晓远征军行动方略似的,一打击一个准儿,远征军迟迟不能迈进一步,总司令卫立煌觉得不对劲儿,连忙下令在全军之中搜查“内鬼”。

不得不说,卫立煌身为国军难得的名将,战场直觉是很精准的,由于一个被俘的国军少校参谋,大量向日寇泄露自己知道的绝密情报,远征军的电台密码,日方已经破译了。

事已至此,卫立煌只得见招拆招,临时调整预先的战场部署,打得对面措手不及,卫立煌的计策奏效了,远征军很快便攻下贡山,兵峰直抵松山,6月4日,松山战役正式打响。

当时远征军对阵日本守军,是有绝对兵力优势的,远征军的人数是四万有余,而对面日军只有三千出头,正因如此,远征军在开战之初,心态上比较轻敌。

结果让全军上下都没有想到的是,远征军先后进行了六次大规模冲锋,损失惨重,却始终没能攻下松山重地,甚至第六次冲锋时,还发生过一个团打到最后只剩十几个人的惨剧。

四万对三千,却久攻不下,松山战场的战局,着实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其实,问题的核心就在于,虽然远征军人多,但日本守军牢牢占据着“地利”这项优势。

松山地势险要,本来就是一片易守难攻的区域,日本守军又在控制此地的两年时间里,修筑了大量的碉堡防御工事。

为了确保松山大营的绝对安全,日寇在山腰上修建了无数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堡垒,这些碉堡呈“子母堡”阵形排列,各个堡垒彼此照应,极难被逐一攻破。

不光堡垒阵形排布精巧,日军的碉堡,坚固程度也是一等一的,松山碉堡的堡身,可以承受住五百公斤级别的弹药伤害,堡垒下面还有稳固的地网。

日军自恃松山堡垒牢不可破,在远征军第六次冲锋失败之后,竟然疯狂叫嚣:“中国如果不牺牲十万兵,是打不下松山的!”

可中国军人最不缺的就是血性和智慧,第六次冲锋后,远征军痛定思痛,改变了之前一股脑儿往上“堆人头”的战术,开始进行灵活进攻。

为了撬开日本守军在松山地带构筑的“乌龟壳”,远征军拿上火焰喷射器,对着碉堡就是一通猛攻,战斗持续到了八月,远征军终于撕开了日军松山阵线的一个口子。

可连续数月的战斗,让远征军人员损失惨重,大量整编团甚至整编旅成建制覆灭,远征军面临严重的兵力匮乏。

为了尽快拿下松山,重新打通滇缅公路这条对外沟通的要道,总司令卫立煌不得不紧急征召战士入伍,甚至到了战争后期,连“娃娃兵”也上阵了。

到了八月底,远征军第71军在万般无奈之下,征召了一千多名十六岁以下的士兵,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抗日烈士遗孤,其中最小的甚至才九岁,腿还没有长枪高。

他们本来应该是在学校读书,享受无忧无虑童年时光的小孩子,可为了保家卫国,他们不得不扛起枪支去前线战斗。

在松山战场第一线,这群“娃娃兵”面容坚毅,丝毫没有懵懂稚气,面对敌人毫不犹豫地扣动扳机,此情此景,让在场的美国随行战争记者大受震撼。

美国记者跟第71军的军长钟彬提出严正抗议,表示孩子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出现在战场上。

钟彬黯然良久,以无比沉痛的心情回答:如果战争不能胜利,中国很可能会不复存在,哪里还有什么未来可言。

其实,钟彬如何不心疼这群孩子们,只不过他更清楚夺回滇缅公路、确保国际援助顺利送到国内对整体战局的重要性,为了这个目标,付出任何代价都值得!

松山战场上,中日激战仍然在继续,一千多名“娃娃军”作战十分英勇,没有一个人退缩,一直打到了全军覆没。

其中一位九岁的小战士,在战斗过程中不幸被日军俘虏,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始终没有透露任何远征军的情报,最终在受到日军酷刑之后,壮烈牺牲。

战士们的英勇牺牲,都是有意义的,经过漫长的鏖战,远征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全歼了日本守军,夺回了松山及滇缅公路,只不过这场胜利,花费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松山战役历时三个多月,直到9月7日才彻底结束,远征军发起的冲锋有好几百次,其中大规模冲锋将近二十次。

这一战,远征军阵亡了将近八千人,其中七分之一为“娃娃兵”,整个远征军与日本守军的战损比,达到了惊人的六比一。

被远征军战士们的鲜血染红的松山战场,是中国军人不屈不挠保家卫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刘水老先生持有的这张伤票,是松山战役惨烈程度的一个证明。

现代伤票

不光抗日战争期间的国民党部队,解放军也用伤票,作为战士负伤的凭证,在如今的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纪念馆,展品里就有立功战士的伤票。

时间走到现在,伤票上记录的内容,已经越来越丰富了,除了伤员的基本资料、负伤时间及地点,伤票上还会记录伤员的具体伤情,以及准确的送诊记录。

如此一来,现代伤票就有了负伤证明和治疗依据的双重作用,它除了可以证明持票人确实是因公负伤的,还能够帮助主治医师通过送诊记录理清治疗思路,提高医治效率。

那么为什么,如今我们很难见到伤票这东西了呢?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解放军部队进行了现代化改革,原来的纸质伤票,逐渐被电子版的伤票替代。

2006年,中央的总后卫生部,下发了《战伤救治规则》的最新修订版,其中就有关于电子伤票的规定,我国军队的电子伤票体系,从此正式走向正规化、流程化。

这之后,解放军下发的伤票便按照伤员病症的严重程度,分为黑、红、黄、绿四个医治级别,分类给予待遇,从而做到有条不紊。

无论是革命年代的老式纸质伤票,还是现代电子伤票,都是战士们光荣负伤的证明。一张张伤票的背后,是一个个惊险的战争故事,所有为国负伤的老兵,都值得大家敬佩!

参考文献:

1.中美俄军队伤票的比较《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载入抗战史册的松山战役《兰台世界》3.惨烈的松山战役《文史杂志》4.用“显微镜”展示一场血战《中国青年报》5.历史无言山河为证《人民政协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曾... 吴佩孚,民国时期的一位突出军阀,不仅是直系军阀的领袖,更是当时少数坚持正直原则的军阀之一。他在胶济铁...
原创 除... 清朝妃子们的生活除了伺候皇帝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活动,以下是她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 一、晨起梳妆打扮...
原创 如... 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辈出,乱世更是培育了许多杰出人物。秦末乱世,众多英雄涌现,如陈胜、项羽、刘邦、张...
原创 他... 引言 福建地区的客家人,他们的语言你大概听不懂。但他们却坚称自己是纯正汉族人,说的也是正宗汉语,可现...
原创 彭... 1972年1月8日上午,彭德怀从专案组的提审人员口中得知“913”的大概情况,并被要求揭发和交代那位...
原创 明...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是明朝的一位传奇人物——张居正。作为明朝的首辅,他在位期间的改革措施简直堪称“...
原创 得... 前言 粟裕的儿子叫做粟戎生,粟裕大将自己就是一员虎将,所以绝对不能容忍自己的儿子是兔子胆,而粟戎生这...
原创 她... 才高八斗的曹植曾经写过一首《洛神赋》来称赞甄宓“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
原创 曾... 曾泽生从朝鲜回国,被毛主席接见后,交代妻子:北京不能待,为何 1951年4月,北京中南海内一片肃穆。...
原创 2... 2021年6月29日,有29人获得了“七一勋章”,他们需要去人民大会堂授勋。在仪式上,有一位老兵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