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中共九大的会议上出现了这样一幕,在坐得整整齐齐的大会堂里,第一排坐着毛主席等人,而第二排却只有一个人坐在过道上,并且坐在轮椅上,旁边还放着氧气
在这样的国家高级会议上,这个被特殊对待的人是谁呢?能有这样的待遇肯定是经过毛主席批准的,他为什么能被毛主席如此特殊对待呢?
徐海东
这个在中共九大上独自坐第二排的人就是我们要讲的主人公——徐海东。
徐海东于1990年6月17日出生于湖北黄陂的徐家桥村,也是现在的大悟县。徐海东的家境十分困难,以至于他从懂事起就开始当窑工,补贴家用,并且一干就干了11年。
当窑工的这十一年徐海东尝遍了这世间的辛酸苦辣,每天有出不完的汗,干不完的活,即便如此,他拿到的工资也是少的可怜,勉强让家人饿不死。
在看不到未来的日子里,他得知了共产党的存在,并在1925年得到机会加入了共产党。这个时期国共合作,1926年徐海东被派到国民革命军担任排长,参加北伐战争。
徐海东在战场中表现出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定泗桥战役中用一个排的兵力击溃了敌军的四个炮兵连,还缴获了12门大炮。乱世出英雄,凭借着他出色的能力,在军中的职位也越来越高。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徐海东只想跟着共产党的队伍,于是就在党组织的帮助下顺利离开了国民党队伍。为了扩大革命队伍,徐海东决定先从自己家乡开始,于是就回到了家乡黄陂,在那里开展革命活动。
1927年7月,发生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军队不管是在武装力量方面还是在资金方面都胜于共产党,共产党的生存环境变得艰难。为了保存力量,掩饰身份,徐海东把队伍分散开来,带着少部分人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用窑工的身份掩护自己,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窑工中的秘密基地发展良好,多个工人被发展成了共产党员,后来先后在徐家店、上屋湾和邓俞咀建立了党支部。之后带领他们发动了多次武装暴动,夺取武器,成立了农民自卫队加入了游击战的队伍。
1934年因为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红军损失惨重,红军被迫长征,徐海东也在长征的队伍里。
雪中送炭
红军队伍中,徐海东担任的职务是红二十五军的副军长,军长是程子华。本来徐海东是二十五军的军长,但是出于大局考虑,他亲自请求把他降为副军长。
在程子华和徐海东的带领下,红二十五军英勇作战,势如破竹,一路上不断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到达了陕南,并在当地创立了革命根据地。在1935年9月按照计划的时间到达了陕北。
但是这个时候毛主席带领的中央军还没有到达,还在半路上发生了分歧。张国焘和毛主席在向北还是向南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张国焘觉得南下有出路,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
在经过多番争论无法和解之后,张国焘带着红四方面军南下了。张国焘从队伍分离给中央军带来了很多麻烦,其他麻烦还可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解决,最大的麻烦就是张国焘带走了大量资金给中央军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困难,陷入困境的毛主席想到了已经成功抵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
毛主席提笔给徐海东写信求助,信件发出去之后又担心徐海东不会提供帮助,因为徐海东带领的红二十五军也是红四方面军的一部分,张国焘也算是徐海东的上级,徐海东可能会因为张国焘的缘故不借钱给他们。
但是让毛主席没想到的是,徐海东十分爽快得答应了借钱,并且说:“都是共产党的一份子,说什么借不借的。”意思是这个钱不用毛主席还,更让毛主席意外的是,徐海东不仅答应了借钱还一下子就借了五千块钱。现在我们可能对五千块钱没有多少概念,但是不说这个钱多不多,就说当时红二十五军全部的资金也只有七千,徐海东二话不说就拿出了五千来解毛主席的燃眉之急,可见徐海东的无私与大义。
不仅如此,徐海东在亲自送钱时看到红军的战士们都穿着不知道缝补了多少次的棉衣,里边的棉花也很少,根本抵挡不住寒风的侵袭,那些站岗的战士脸上手上都被冻得生了冻疮。徐海东看到这个场景立马摘下自己的手套和帽子,让身边的小战士给站岗的战士送了过去。
小战士看是徐海东把自己的送给了自己连忙拒绝:“首长,这可使不得,我都冻皮实了,用不着这个。”徐海东强硬得把东西塞到小战士手里板着脸说道:“服从命令,让你戴上你就戴着,不许摘下来。”出门迎接徐海东的毛主席看到这一幕也是十分无奈的说:“哎!我又何曾不想让他们穿新棉衣呢。”
徐海乔闻言也知道毛主席的难处,就递过了手里的钱,并且说:“毛主席放心,我已经让人准备东西往这里送了。”毛主席看着手里的五千块钱,听到徐海东的话,感动得说不话来,连忙把徐海东领进屋,感慨得说道:“你这还真是及时雨,雪中送炭啊!”
有了徐海东的支援,中央军的生活才相对好过了一点。但是红二十五军也不是生活十分富裕的,为了帮助中央军度过难关,红二十五军的生活也变得十分拮据起来。
鞠躬尽瘁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评价徐海东的话,那句话一定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红军长征结束都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在陕北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蒋介石也并没有放弃对共产党的围剿,不断派军队进攻红军的革命根据地,战争频发。
徐海东因为之前战争中一直冲锋在前,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所以他经常在战争中受伤,这些伤虽然不致命,但还是对身体有所损害。为了徐海东的身体考虑,组织建议他到后方养伤,不要再去前线了。但是徐海东十分坚持,一定要去前线战斗。
组织经过商讨,虽然徐海东身体状况不好,但是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十分优秀,如果不能让他去前线对于整个红军来说也是巨大的损失,于是就批准了他去前线的请求。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徐海东率领十五军团和红一军团配合作战,获得了山城堡战役的胜利,西安事变爆发后带领红十五军团和张学良、杨虎城部队并肩作战,共同抵御亲日派的武装攻击。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党组织再次劝徐海东不要再去前线战斗,让他后后方养伤。这个提议再次受到了徐海东的严词拒绝:“现在正是战争的关键时期,让我在后方养病,还不如让我死在战场上。”
徐海东带着病体在抗日战争中指挥领导了平型关战争的胜利,指挥町店战斗,击毙打伤了近千人日军,并打退了他们的援军。
然而他的身体终究是扛不住这样频繁的战争了,1938年8月,他在华北战场病倒了,无奈只能离开现场回到延安养病。在延安养病时,徐海东时常为不能继续战斗而感到痛心不已。
徐海东在病好之后就迫不及待得回到了战场,继续为革命奋斗,然而好景不长,徐海东因为过度劳累,旧伤复发,再次病倒在了战场了。这次病倒,他再也没能回到战场上,直到战争结束。
经过多年休养的他在1960年10月,接下了编写红二十五军战斗史的任务,他夜以继日得编写了两年,在完成任务后累得大吐血,一度病危。
在得知中共九大没有邀请他出席的时候,他还感到十分失落,但又觉得合情合理,毕竟自己这个身体也不允许自己出席。
但是毛主席在看到名单上没有他时也不高兴了,质问工作人员为什么不请徐海东,并亲自在名单上写上了徐海东的名字。
徐海东收到中共九大的邀请时十分开心,开心毛主席还没有忘了他,在进入会场看到自己的专属座位时他更是感到十分感动。
这个座位是周总理安排的,为了照顾他的身体,方便他进出,就把他独自安排在过道,还配了氧气瓶以防万一。
但是一生都在为革命奋斗的徐海东却受到了迫害,被发配到郑州,于1970年在郑州含恨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