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王府,面积一般有多大?王爷的年薪有多少?
创始人
2025-08-17 19:02:26
0

历史,有的时候就是一个轮回,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使命和任务。

作家海子的诗词里有这么一句话:

“我有一所房子,从明天起,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这首诗里,我们看见了海子的昂扬气质。

但是,这也暗示了一种现象——上世纪80年代人的痛苦。

现在,房子成为压垮成年人的最大一根稻草,中国人口一半以上的人,在买房上都面临很大的问题。

而清朝的王府占地规模,却让我们感到很不公平。

这种巨大的反差感,让人们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几经变迁,历经沧桑。

每一个王府的命运,它们加起来,就是整个大清的命运。

清朝的王府,遭到了一些破坏,但有一些保存还算完整,已经成为了著名的景点。王府的占地规模

清朝的总人口没有现在的总人口多,在辉煌时期,清朝的陆地领域面积比现在的大,在四位数以上。

这是两个前提条件。

以此为背景,我们看一下清朝的王府占地规模有多大。

先说明王府名称的由来。

王府,是一种爵位的象征,就像现在的一种职称。

不同的是,这个职称的名字中带有“王”字,给这个“王”建造的房子就叫王府。

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房子都是王府。

并不是任何的官员,都能住进王府的房子。

更直白的解释是,王府就像现在小区的分类。

城市县城中的小区有很多,有的紧挨着学校,就叫学区房,有的紧挨着医院和公园,我们叫做养老房。

王府就是现在的学区房,也属于房子类别中的一种。

清朝的众多官员中,其名称有“王”字的只有两个——亲王,郡王。

所谓的王府,就是为清朝的亲王和郡王建造的。

亲王和郡王的地位,和战国时期的诸侯相似,一般人融不进这种圈子。

既然是房子,就涉及到所有权问题。

王府的所有权归清朝朝廷所有,最终的解释权归清朝朝廷所有。

而这些亲王和郡王,只是具有王府的使用权,他们只是这些房子里的过客,等你老去的时候,你就不具备使用权了。

还有一些特别的王府,他要求亲王或郡王的孩子,不能继承这所房子。

也就是说,这所房子不是你一个人说的算的。

这种管理制度,和现在小区楼房的销售模式相似。

它给你70年的产权,让你在房子的说明书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不同的是它允许你把房子继承给你的孩子。

清朝鼎盛时期。

为了巩固统治,清朝皇帝做了一个违反常理的规定。

他要求凡是带“王”字的职称,都需要呆在京城里,不能再京城外生活。

不管有没有公事,你都要在京城呆着,都要在皇帝的眼皮底下生活。

这个规定,一方面约束了亲王和郡王的活动范围,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威慑。

客观上阻止了他们乱来。

另一方面,这种方针也使得皇帝手底下的人和百姓缺乏联系。

联系的稀疏,容易产生民意的不满,容易培养一种官场懒散的氛围。

京城的总面积不大,除去紫禁城,剩下的土地面积很少。

这导致人们的住房,很紧张。

现存最大的王府占地面积有91亩左右,归属于恭王。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这是一个王府的面积,比较大。

紫禁城的面积也不过1080亩左右,仅仅12个恭王府就达到了紫禁城的面积,而清朝的王府绝不仅仅有12个。

建于清代乾隆晚期,距今240 多年。

恭王府内建筑有“三绝”。

20 盏大宫灯,20 套八仙桌与太师椅,古色古香,彩绣红布幔帐的大戏楼,此为一绝。

汉白玉雕砌,西洋门,又一绝。

精美绝伦,雅韵十足的后罩楼,此为三绝。

大名鼎鼎的和珅,就是其主人之一。

其豪华程度,连很多皇子都眼馋不已。

十七皇子永璘感叹:

“不论将来哪位兄长当了皇帝,只要把和珅的豪宅赏给我,我就知足了。”

古代,人们受封建迷信的影响很大。

他们对房子的要求也比现在多,通常要求房子是坐南朝北的,进门第一眼是客厅和殿堂,走过去之后才是卧室。

在清朝的法律中,明确规定了王府的参考尺寸,但并没有规定王府的建造数量。

一个亲王或郡王,可能有很多王府,这就是法律的一个漏洞。

现在人们不仅需要买房,还需要买车。

而清朝王府的“车”就是花园。

每一座王府的宅子中,都有一个私人的花园。

因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亲王或者一个郡王。

他的名下有很多王府,每一个王府的面积有明确的尺寸规定。

他还要求自己生活的房子中,必须要有花园,还要求房子中必须要有殿堂。

这些“公摊面积”,加起来的数字也是非常大的。

京城的面积,是一滩面积不变的水洼,是不可能容纳如此多的王府的。

清朝为了解决面积不够问题,特意出了两个方案。

第一,若亲王或郡王的孩子,没有达到上一辈的同等职位,就自动降一级,到京城外生活。

第二,若后代达到上一辈的职位,则该房子由孩子继承。

这就是所谓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另外,王府的建造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这也引起了民意的不满。养活王府,靠的是什么

王府的建造规模如此巨大,那么这种房子的运行成本一定很高。

通俗的说,这个房子的房贷和物业管理费,一定很吓人。

这些亲王和郡王,既然能在这种高贵的房子里生活,那么他的收入来源是什么呢?

阅读一些历史记录后感慨。

清朝不灭,历史就不会前进了。

首先,亲王和郡王是有工资的,朝廷每年给这两种职位发放年薪。

平均的年薪是一百万两银子,再加上一百万斗粮食。

这样的工资肯定能养活普通的老百姓,但他们是官员啊,天生就有一股傲气。

而且王府的房子,使用黄色瓦封顶的,普通的百姓房子使用灰瓦封顶的。

这些补助在王府的维修中,只能算是杯水车薪了。

其次,王府里的官员为了满足自己的贵族生活,开始私自挪用公款,甚至开始收礼。

通过这种手段得到的金钱比,工资还要多。

这两项加起来就可以养活王府,还能让自己过上想要的生活。

但是,背后的代价就是,家园防线的溃败。

清朝灭亡之前,很多官员的心中已经没有国家的概念了,他们只想着自己的美好生活。

此时,亲王或郡王,已经变成一个尖酸刻薄的商人了。

清朝灭亡后,一些官员打着,亡图存的口号,开始经营自己的生意。

这些生意上的收获,没有真正的投入到清朝的建设中,而是放在了自己的腰包。

王府已不在,然其生活亦如此。

百姓心寒,恨之入骨。最后的话

清朝王府单个建筑的平均面积不大,最大的是91亩。

但是数量很多,总面积已经不能用数字进行表达。

皇上生活的地方,亲王和郡王也沾点光,在王府中养成了奢侈的生活作风。

最终的结局是残酷的,百姓心中的滋味也不好受。

王府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处点缀,都在和世人,诉说它的过往。

就像一首诗说的:

若我会见到你,时隔多年,我如何贺你,以眼泪,以沉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二里头、殷墟……“考古中国”重... 中国国家文物局26日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河南省洛阳市二里头遗址和安阳市殷墟...
原创 1... 1956年4月,在北京体育馆举行了一场全国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到场的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模范,还...
工作坊征集 | 动物与帝国:作... Call for Proposals: Animals and Empire. Provenance...
原创 虽...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有时候打扮得多了,我们就真的会不清楚小姑娘最初的本真模样了。比如,有一些...
原创 如... 杨坚出身关陇贵族集团,前身是北魏武川镇将士,其父杨忠是西魏及北周开府大将军之一,杨坚的妻子独孤伽罗是...
一起“充充充”!是“智慧工地”... 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 春秋战国时期,在现在的四川境内有一个诸侯国叫充国,意思是“仓廪充盈之地”,这就是...
原创 1... 进入1949年后,国共两党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期处于弱势的人民解放军壮大至300万人,国民党...
牛路冲遗址被确认为商代早期城址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牛路冲遗址发掘咨询会近日举行。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考古研究所、湖北大学、广...
原创 从... 蔺相如,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原为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缪贤的门客,后通过二个事件:“完璧归赵”与“渑...
原创 三... 孙吴治下的区域和曹魏同样富庶?题主是在做梦吗?可以说,在北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之前,南方的经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