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一千多位开国将军之中,唯独洪学智一人两次都被授予上将衔,因此也有人称他为“六星上将”,上将是扛三颗星,而他两次授上将衔,就是六颗星,那么他为何能两次授上将呢?
这还得从洪学智的传奇经历说起,洪学智是安徽金寨人,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上完小学就去当学徒谋生,1928年冬,15岁的洪学智参加了农民武装,后来参加了赤城游击队,参加了著名的商南起义,还入党了。
1930年,洪学智在红一军担任班长,此后还担任过排长和机枪连连长等职,参加苏区的第一次到第四次的反“围剿”战斗,后来还担任师政治部主任和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是一员优秀的政工干部。
在长征路上洪学智参加了许多攻坚战,同时还负责收容任务和筹集粮草的工作,抵达延安之后洪学智进入了红军大学学习,抗战时期他奔赴太行山的抗日前线,参加过著名的白团的大战。
解放战争时他调入东北,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是司令员,在东北战场洪学智立下赫赫战功,后来还担任过第十五兵团第一副司令,参加了解放海南岛的战斗,之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担任志愿军的副司令。
从洪学智的经历来看,他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将军,有扎实的根基,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衔,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洪学智为彭老总说话而受到牵连,被调离了部队,派往吉林担任农机厅厅长等职。
1970年,洪学智还被下放到农场劳动,不过无论遭受何种打击,他都始终坚持原则,在1977年8月之后,洪学智重新回到军队的领导岗位,狠抓常规武器的生产和尖端武器的研发。
1980年,洪学智出任总后勤部长,还担任过军委副秘书长,1988,洪学智再次被授予上将,成为了唯一两次被授上将衔的将军,不过相比洪学智的职务和军衔,他的清廉作风更为令人钦佩,有三个小故事值得一说。
有一次洪学智到部队视察,本来对部分各方面都还满意,可在离开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让洪学智很生气,部队领导在他的车上放了一袋子花生,洪学智发现后询问怎么回事,领导说这是战士们自己种的花生,送给首长尝尝。
洪学智当即就很生气,下令把东西还回去,回去的路上洪学智还在为“花生”的事情生气,此后洪学智常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希望他们能引以为戒,做一个不贪便宜的人。
还有一次洪学智到兰州出差,在回北京前一天夜里,他就让秘书去结账,没想到秘书拖延到临走的时候才去结账,洪学智有些生气,就一直坐在那里,秘书不结完账他就不走了,确定秘书结账之后他才离开。
像这样的事不止一件,还有一次洪学智外出休假,一起去的还有其他人,到了休假结束的时候,洪学智坚持要亲自看账单,为的就是避免出现过度消费,他一点也不怕得罪其他人。
洪学智一生办事坚持原则,为人耿直,在他的教育下几个子女也是如此,洪学智一直到2006年11月20日病逝,享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