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近乎完美,为人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君辅国。为人师尽传所学,毫无保留。为朝官公正廉明,无私奉献。这基本就是一个“神”的模板,但是正史中诸葛亮并没有如此的伟光正,他也有缺点,他也会看人下菜碟。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体现了诸葛亮的公正无私,执法严明。但是并不是所有人犯了法都会被处罚的,这个世界从来就是不平等的。马谡会被杀,只能说他后台不够硬,能力不够强。而有一个人犯了法诸葛亮不但没有依法处罚他,还在众人面前替他开解,这个人就是法正。
法正作为刘璋的手下谋士,在刘备入蜀时,极力劝说刘璋迎刘备入蜀以共同抵抗曹操。刘璋非是明主,刘备入蜀后法正投靠刘备,刘备对于法正极为看重。法正一生善于谋略,在谋略方面的才能甚至超出诸葛亮,尤其擅长以奇谋妙计取胜,往往令对手防不胜防。
法正此人被评价为睚眦必报,因其在刘璋手下任县令时曾有人诽谤过他,在其升任郡守时下令处死了这几个人。此时有人就怂恿诸葛亮把此事上报给刘备并处罚法正,然而公正无私的诸葛亮这次并没有公正的执法,反而替法正开解:目前主公东有狼西有虎,情况相当不妙,正是用人之际,而法正却是能够帮助主公解开困局的人,这样有才能有大功的人,怎么能说处罚就处罚呢。
所以不同人不同命,马谡被杀而法正却可以继续逍遥。当然,不处罚法正除了其自身的能力强大之外,法正所代表的原蜀集团的利益也需要在蜀中初定时得到保证。其实法正并非睚眦必报之人,他之所以会有这些表现与他的经历有关。
在法正未出仕之前,有一门算是门当户对的娃娃亲,扶风王家的长女许配给了法正。后来法家略显没落,王家就退了婚,这在当时简直可以称之为奇耻大辱。法正出仕刘璋手下,刘璋却不会知人善用,对于法正的才能不重视,让法正一直郁郁不得志,此时更是有阴险小人煽风点火诽谤法正,使得法正更是郁苦。这才导致法正得势之后杀了那几个造谣之人,以此来消解自己心头的郁闷。
而诸葛亮对于法正的谋略也是推崇备至,在刘备伐吴为关羽报仇失败以后,诸葛亮更是叹息到:如果法正还在就好了,他可以劝说主公,等一切准备妥当以后再行伐吴,一定可以成功的。
由此可见法正其人的本事之大,而法正死后,刘备更是痛哭好几天,如日中天的蜀国也从此后屡战屡败,江河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