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诸葛亮北伐为何屡次失败?看完这些细节,才知道蜀国还是高估自己
创始人
2025-08-17 14:02:30
0

提到诸葛亮北伐,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确实,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丞相,六出祁山却始终未能完成统一大业。但仔细研究历史细节就会发现,这事儿跟个人能力关系不大,而是蜀国上下都有点儿高估自己了。

先说说蜀国的家底。《三国志》记载,蜀汉建立时,统计户口只有28万户,差不多就是个中等城市的规模。而同期的曹魏,光是中原腹地就有940万户。这人口差距,简直就像是县级市要去挑战一线城市,这底气是从哪来的?

不过话说回来,蜀国虽然人少,但地方真不小。从成都平原到汉中,再到南中,地盘确实不少。但这就又出现新问题了:地方太大,人又太少,搞得蜀国就像个营养不良的巨人,看着挺唬人,实际上一用力就累。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了个有意思的细节。在第一次北伐前,诸葛亮花了十年时间整顿内政,搞起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又平定了南中。这操作看着没问题,但你要注意,他是先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分散到各地,然后又要集中起来打仗,这来回折腾的成本可不小。

再说说军事实力。很多人以为蜀国善战,其实这是个误会。《华阳国志》里记载,刘备起家时的“五虎上将”,到诸葛亮北伐时就只剩赵云一个了。而且赵云年纪也大了,已经不适合打硬仗。新培养的将领如马谡、李严,水平差得有点远。就说马谡吧,街亭一战简直就是教科书级的“如何把必胜仗打成必败仗”。

粮草补给更是个大问题。《资治通鉴》记载,诸葛亮每次北伐,光是后勤补给就让他头疼不已。从成都运粮到前线,要经过几百里的山路。这年头又没有高速公路,运输全靠人力畜力。据说运一石粮食到前线,要消耗四石粮食。这就好比开车送外卖,结果油钱比外卖钱还贵,这谁遭得住啊?

魏延当时就提出过“子午谷奇谋”,建议走近路偷袭长安。这主意乍一听挺好,但诸葛亮没采纳。为啥?因为这条路太险峻了,就算偷袭成功,后续补给跟不上一样得完蛋。这就像你找到个近道,但是只能骑电动车,还不如绕远点走大马路呢。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曹魏的防御体系了。曹操经营北方二十多年,在陇山、祁山一带修建了一系列防御设施。《三国志》里说他“筑城四百,大小营千余处”。这防御工事,说是铜墙铁壁也不为过。蜀军每次北伐,都得先啃下这些“硬骨头”,等把城啃下来,人也累得差不多了。

还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司马懿在防守战中采用的是“堑壕战术”,就是围着蜀军打防守战,就是不跟你正面刚。这招特别损,看着没啥,但就是把你的战斗力给耗没了。这就像是打游戏,对方就是不跟你打,就是在那绕圈圈,气都给你气饱。

更要命的是,蜀国的盟友东吴不太给力。《三国志》记载,孙权虽然跟蜀国结盟,但基本上是“只签不援”。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东吴压根就没配合过。这就很尴尬了,本来说好是二打一,结果愣是打成了一打一,而且还是以弱击强。

还有个搞笑的事。有次东吴派了个使者来蜀国,说要配合北伐。结果等诸葛亮都打到前线了,东吴那边连兵都没调,就派人送了面锦旗,上面写着“武昌欢迎你”。这操作,简直就跟朋友约好了一起创业,结果就发了个朋友圈加油一样。

最后说说战略选择的问题。诸葛亮选择走汉中北上的路线,表面上看是为了恢复汉室,但实际上这是条最难走的路。《三国志》里说西北一带“地势险恶,寇盗所居”。这路不但难走,还特别耗钱。蜀国本来就不富裕,偏偏选了条最烧钱的路子。

有意思的是,后来司马昭灭蜀的时候,就没走这条路,而是选择了偏东的路线。这一招就像是下围棋,人家绕开了你防守最强的地方,从薄弱处下手。这么一对比,就更能看出诸葛亮北伐路线选择的局限性了。

所以说,诸葛亮北伐失败,与其说是个人能力的问题,不如说是蜀国整体实力不允许。就像现在的创业公司,产品再好,如果资金链断了,照样得凉凉。蜀国当时的情况,就是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了一个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项目中,结果可想而知。

这事儿告诉我们,有时候看起来最正确的选择,未必就是最合适的选择。就像诸葛亮明知北伐很难成功,还是得去打,因为这是他们认定的“正确选择”。可实际上,保存实力,等待时机,可能才是更明智的做法。不过话说回来,要是真这么做了,那也就不是我们熟知的那个蜀汉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英... 提起晚清的历史,可能很多人都要长叹一口气,当年的晚清被迫沦为列强们瓜分的对象,许多国家都曾经强占我国...
原创 李... 盛世之下,往往暗流涌动,贞观二十三年,大唐帝国正值鼎盛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然而就在这歌舞升平的...
原创 我... 司马懿,他的名字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乱世之能士,至忍之枭雄的代表。历史如一条流淌的河流,承载着...
原创 金... 汉武帝信任金日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品德高尚,忠诚可靠 金日磾在宫中养马时,面对汉武帝和后宫...
原创 你...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中华儿女从古至今都十分看重读书人。 而古时候,寒窗苦读数十载,都不能考取...
原创 内... 元姓,得姓始祖拓跋珪,北魏王朝建立者,鲜卑人,五胡入华最多部族。 五胡入华,也叫五胡乱华,发生在西晋...
百六同文弘毅日新,明德归仁薪火... 19世纪60年代初,洋务运动兴起。1862年,李鸿章奏请在广州建立同文馆,培养翻译和外交人才。两年后...
原创 韩... 有些韩国网友经常在网络上说出一堆荒诞的话,这些话呢,不光对中国等东亚国家的历史文化胡乱地进行质疑,还...
原创 王... 引言 王近山是刘少奇、邓小平麾下的一名得力战将,人们称为是“王疯子”。对此,邓小平说:“这不叫疯,这...
原创 他... 中国诞生过很多的富豪人士,他们或许是白手起家,也可能是作为家族的继承者来获得丰富的资产。而且,也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