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乔冠华到底有多强?联合国大会仰天大笑,毛主席:一文顶两坦克师
创始人
2025-08-17 11:32:08
0

深夜,毛主席的书房传来一阵赞叹声,他对着周恩来感叹道:“他的文章分析的很有气魄,如同有千军万马,我看,一篇他写的文章,足足等于两个坦克师喽!”

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以联合国大会上仰天一笑而震惊世界的“乔冠华外交官”,也是周恩来总理的得力干将。

他的“惊天一笑”一举登上《纽约时报》的头条,以他命名的照片“乔的笑”还获得了普利策新闻摄影大奖。照片中极具感染力的笑容不仅是乔冠华骨子里自信的体现,更彰显了国家实力。乔冠华也因此在国际上一“笑”成名。

照片的由来

对于是否参加联合国大会,外交部意见不一。当时刚刚经历过朝鲜战争,虽然在国际上打出了名头,但是美国和苏联依旧虎视眈眈。社会主义国家阵营成立不久,对于国际事务并没有很高的话语权。因此外交部认为去与不去都没有什么差别,何必要冒这个风险?

主席则与此保留不同意见,他认为既然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我们为什么不去呢?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嘛。

当时的乔冠华因为熟练掌握英语、德语和日语,并且对于国际事务有着敏锐视角而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此时的他已经跟随开国上将李克农参与过朝鲜停战协议的谈判,作为顾问同周总理参与日内瓦会议,经验十分丰富。

另一方面乔冠华知识渊博、中西贯通,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能在演讲时口若悬河,这给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称赞他的文章:“一篇文章足足能够顶得上两个坦克师!”故而任命他为中国代表团的团长出席这次会议。

乔冠华在接到了主席的任命之后,自己十分激动同时也有着很大的压力,在晚年接受采访时曾说:“那时听到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消息,我好几个晚上都激动的睡不着。当我知道我要作为团长出席这次会议,我更是激动的手都在颤抖。发言稿是我拿着酒杯熬了几个通宵写出来的。”这篇稿子文采斐然,主席和总理都赞不绝口,在代表团出发的时候,陈毅元帅和主席还亲自给他们送行。

1971年11月15日,中国代表团在各国代表的注视下昂首步入了联合国会议大厅。乔冠华先生作为焦点人物,一入场就被记者们围了起来,争先恐后的对其提问。

当时有记者问乔冠华先生:“乔团长,您此刻的心情如何呢?”

乔冠华先生在听到这个问题之后,并没有直接回应,只是仰头大笑,记者们都被吓了一跳,面面相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就在此时乔冠华先生的笑声戛然而止,转头对身边的记者说:“现在你明白我此刻的心情了吗?是不是已经算回答了你的问题呢?”

作为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代表团的团长,乔冠华谨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卑不亢,犹如闲庭信步,面对各国代表或是友好或是刁难的提问和交谈,他一一进行了回应和驳斥。面带笑容的优雅谈吐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谦谦君子之风。

而这并不符合“国际礼仪”的旷达一笑,代表的不仅仅是乔冠华先生外交生涯的高光时刻,更加代表着中国人在联合国舞台上的外交自信。

各国媒体更是称之为“乔的笑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外交生涯的开始

乔冠华先生在外交史上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他又是如何走上外交这条道路的呢?

1913年3月28日,乔冠华出生于江苏盐城,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孕育出了乔冠华这样一位少有才气的神童也是毫不让人意外了。他的家庭祖上世代有积累,父亲这一辈算得上一个工商业之家,优渥的家境让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短短几年的私塾时光他就展现出了非同一般的聪明才智,不但看过的书过目不忘,而且老师留的一些刁钻论题他也能很快出口成章、一挥而就。

由于学习成绩优秀,他幼年时几次跳级插班,都被破格录取。

16岁那年,乔冠华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成为大学同届中最年幼的学生。

在清华完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四年大学生活之后,20岁的乔冠华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继续攻读哲学,并参加革命活动。但反动派对于革命活动的迫害已经到达水深火热的地步,满腔壮志的乔冠华不得不中断学业,离开东京。

但热爱哲学的乔冠华丝毫没有停下追逐知识的脚步,1935年他又远赴德国图宾根大学留学,短短一年后,23岁的他就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德国哲学博士学位。

在德国留学期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国际局势一触即发,氛围十分紧张,军事问题成为大街小巷讨论的焦点。乔冠华敏锐的政治嗅觉让他利用课外的一切时间钻研军事科学,特别研读了德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三卷本《战争论》。

除此之外,这位年轻的哲学博士还广泛研读了欧洲的战争史和军事地理等方面的书籍,他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甚至经常彻底不眠思考当今的国际局势,时不时的还对着欧洲以及世界地图写写画画,这些日积月累的深刻思考和反复斟酌为他日后写出大量不同凡响的国际评论文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国土沦丧,乔冠华得知消息心急如焚,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哲学”这一深爱的学术领域,费尽心思才找到一架能从德国过境法国巴黎的飞机,然后辗转乘坐游轮回到香港,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他先是在香港余汉谋主办的《时事晚报》做总编辑,开始发表政论、国际评论文章。后又在香港创办“中国通讯社”任社长,并出任香港《华商报》《大众生活》编委。面对艰难的国际局势,他丝毫不惧,利用文字这把“刮骨刀”鞭辟入里,针砭时弊,很多人在此期间都成为了他的忠实读者。

但让乔冠华真正大放异彩,出现在众人视野中则是著名的“咖啡馆预言事件”。1940年5月,德国与法国打得热火朝天,面对法国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德国已经发起过多次猛攻,但是结果都让人失望。德国的败势好像已经逐渐明朗。但就在一个下午,香港的一家咖啡馆里,乔冠华吸了一口烟,当着众多中外记者的面斩钉截铁的说:“最多三天,巴黎就会投降!”

这句话一落地,咖啡馆内一片寂静,很多人都在打量这位面生的年轻人,疑惑、可笑、怀疑,大家都在内心笑话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子,同样他们也做好了准备,打算在三天后看这个年轻人的笑话。

但令人震惊的是,三天后,法国真的投降了,德国纳粹的旗帜飘扬在了巴黎铁塔上。一场旷日持久的欧洲战争,居然会被一个黄皮肤的中国人精准预言,这怎能不令人称奇?

就是这样一个预言,让乔冠华的名字在香港甚至内地都开始展露头角,别人听到他的名字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他那犀利的文章和堪称“神断”的预言。

1942年秋,乔冠华受邀到重庆《新华日报》工作,任重庆新华日报社国际新闻主编,主持“国际专栏”,并担任《群众周刊》主编。

在这期间,乔冠华首次见到周恩来。

二人一见如故,在外交事务方面所见略同,彻夜长谈之后周恩来邀请他来外交部同自己一起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恩来总理更是对乔冠华先生给予厚望,先后让其担任国际新闻局局长和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对其倾囊相授,手把手的带他处理外交事务,使他迅速成长起来。

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辅导,细心培养下,乔冠华真正走上了外交这条道路,并在一次又一次的外交磨练中顺利成长为新中国新时代最杰出的外交专家。

奠定新中国外交局面

成为外交部的一员之后,乔冠华很快凭着犀利的文笔和流利的口语在众多外交场合大放异彩。

1954年 4月20日,随同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以及万隆会议。万隆会议结束后,表现优异的乔冠华被任命为外交部部长助理,独自处理更多的国际事务。

第二年7月乔冠华被紧急任命为“中美会谈指导小组”副组长,与美国军方据理力争要回被扣押的钱学森院士,为新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争取了极大的可能。

在众多出国访问的会议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乔冠华任代表出席第26届联合国会议。

1971年11月11日上午,代表团飞抵纽约,乔冠华简单的安顿之后就去拜会了本届大会主席印度尼西亚的马利克,随后几天,乔冠华又到纽约鲁瓦医院探望当时在养病的联合国秘书长吴丹,他还连续拜会了二十三个提案国的代表。

他谈吐不俗,脸上时刻挂着的微笑以及得体的行为举止给各国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真诚谦逊的态度,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也打破了先前国民党人宣布的不良言论,短时间内就赢得了诸多代表团负责人的好感。

11月15日,大会主席马利克称之为“历史性的时刻”,乔冠华、黄华、符浩、熊向晖等走进联合国大会议会厅就座。乔冠华坐在中国代表团排头第一位的席位上,他那和煦的笑容和神采奕奕的精神面貌为世界各国展示了新中国国人的风貌,没有说一句话,全场就已经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连曾经投反对票的代表也跟着鼓掌。

乔冠华作为最后一名压轴发言人丝毫没有怯场,用不卑不亢的语气全面阐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表达了我国友好的国家态度。发言结束时,各国代表团的热烈掌声长时间地回荡在联合国大厅。大家都对这位新中国的发言人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会议结束后,众多代表将乔冠华团团围住,不停地握手合照留念,表达友好的态度。

这次在联合国的亮相,不仅打开了我国外交新局面,更让乔冠华这一“外交名片”享誉世界。这次会议很好地展现了新中国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从此,中国开启了外交的崭新时代。

此后,作为主管美国事务的外交部副部长、外交部长,乔冠华协助周恩来为打开中美关系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1971年至1976年,乔冠华连续6次出任中国代表团团长,出席了第26、27、28、29、30、31届“联大”,均以中国代表团团长身份出席历届联合国大会。

随着国际事务的开展,中国外交又迎来了尼克松访华这一重大事件。尼克松访华进程中乔冠华与基辛格起草联合公报的会谈,是最为艰巨的会谈。1972年2月22日,基乔会谈的第一天,他两人逐句审查公报草案,首先肯定已经达成协议的部分,然后双方各自阐述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

2月24日,双方开始了关于台湾问题的实质性谈判。这一过程艰难无比,双方都寸步不让,会议氛围十分胶着,乔冠华看双方人员都比较紧张,和基辛格开玩笑道:“您在德国出生,非常喜爱哲学。我也在德国完成了我的博士生涯。这样看咱们也是有一些共同点的。但我们现在却产生了一些小争议,我估计这是因为你我所喜爱的哲学派系不同所产生的不可避免的争论吧。毕竟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文人相轻’。”

这样活泼的话语很好的缓解了众人紧绷的神经,基辛格也哈哈大笑,会议氛围也逐渐轻松起来。晚年的基辛格回忆起这段访华经历,他说到:“乔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很有远见而且能够化矛盾于无形。我很佩服他。”

正是由于乔冠华他灵活的头脑和高超的谈判技巧,最终将会议平稳的推进了一大步,也为毛主席自始至终密切掌握着谈判的整个进程铺平了道路。

随后,乔冠华向周恩来汇报,基辛格向尼克松汇报后,双方都做了让步,提出了新方案,基乔会谈已取得突破,这时周恩来进来参加最后定稿的谈判。到第五天凌晨两点,公报文本基本落实。后来,周将文本报请毛泽东和政治局批准,这就是引起强烈反响意义深远的上海中美联合公报。

乔冠华的每次访外,都承载着中国人民对于友好国际关系的期望。而他也成功做到了不负众望,每次都带回来让人振奋的好消息。这不仅是因为他才华横溢,更是因为中国也在不断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为外交官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1983年9月22日,乔冠华的癌细胞进一步扩散了,他最后一次住进北京医院,这位为中国外交鞠躬尽瘁了半辈子的伟人因为肺癌导致的呼吸衰竭,就此与世长辞,享年70岁。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依然牵挂着中国的外交事业,想念着带他走上这条道路的良师益友周恩来总理。

乔冠华的逝世是一段时代的落幕,他的生命虽然被划上了休止符,但是他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在国际事务上寸土必争,分毫不让,切实维护了我们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这些事迹也被人们铭记和传颂,但新中国在各位前辈先烈的努力奋斗下,早已不是以前那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一代代有志青年接过先人遗志,以昂扬的自信姿态继续前行,谱写中国外交事务的新篇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87岁范曾被妻子卷走20亿并带... 8月16日,87岁高龄的著名书画家范曾登上微博热搜,此时距其娶小50岁的妻子徐萌仅仅过去16个月。 ...
13人野外露营遇山洪致9死3失... 极目新闻记者 张皓 据新华社消息:8月16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东乌盖沟上游突发山洪...
小米汽车时速133公里越线超车... “在城市道路上,他开出133公里时速,还越黄线超车。我们原想着应按危害公共安全追责,结果近日开庭是按...
在上海,邂逅美术经典中的抗战|...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一批抗战题材的经典美术作品在申城各大展览亮相...
(文化中国行)数字体验为非遗带... 中新社新疆和田8月17日电 (记者 应妮)数字烟花在屏幕上绽放出敦煌壁画中的吉祥纹样,观众吹气触发数...
女儿称范曾被妻子带走不知所终,... 极目新闻记者 郭迩 8月16日,一则关于著名书画大师范曾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16日下午,范曾...
茶楼茶馆大会:茶叶拼配师〡人社... 关于公开征求95个国家职业标准意见的通知 新闻导读 news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
原创 有... 赵云是否不被刘备重用,和保镖身份无关,也和爵位高低无关,更和没有独领一军的能力无关,更加和“不是五虎...
原创 1... 1910年,朝鲜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成为日本军国主义者向中国侵略的跳板。 直到1945年8月1...
原创 马...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