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永乐弃地:大明帝国痛失草原主导权,靖难之役的“副产品”
创始人
2025-08-17 10:04:41
0

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以明朝开国名将冯胜为大将军,傅友德、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统率20万明军攻打盘踞在辽东北元残部,在明军泰山压顶式地打击下,北元军纷纷溃败,北元在辽东的最高军政长官纳哈出率20万部众归降大明,大明一举恢复辽东故土,安史之乱后,时隔600年,汉人势力重回辽东。

明军控制辽东后,朱元璋将纳哈出所部20万人西迁到辽河上游,并将其一分为三,设置了兀良哈三卫,即朵颜卫、泰宁卫、福余卫,也称朵颜三卫。而后,朱元璋又在北方沿边设置十三个塞王,鉴于朵颜三卫的重要性,朱元璋又在此单设大宁卫(今内蒙古赤峰市的宁城县),以宁王朱权镇守其地,并受命节制兀良哈三卫,史载“精兵八万,革(战)车三千”,是当时十三塞王中军事力量最强大的一位。大宁卫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这里北接辽河,南靠燕山,是辽东进入草原的必经之地,也是压制蒙古(草原)和女真(东北)的重要棋子。

按照朱元璋的制度设计,由塞王戍守边关、长城沿线的驻防军扼守各要隘、中央军镇守都城南京,大明江山势必铁桶般牢固。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苦心培养25年的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力排众议册立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朱允炆上位后,对拥有重兵的塞王们非常忌惮,遂采取近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开始削藩,此举逼反了镇守北平(今北京)的燕王朱棣,朱棣在自己的根据地北平以“奉天靖难”的名义举兵造反。由于实力严重悬殊,朱棣用计袭取了大宁,收编了宁王麾下的8万精兵,特别是由兀良哈三卫组成精锐骑兵,后来朱棣以兀良哈骑兵为突击队,多次大败朝廷军队,立正赫赫战功。

1402年,经过4年的艰苦战斗,朱棣成功从北平打到南京,将朱允炆掀翻在地,成为大明新的主人,是为明成祖(或明太宗),并改元永乐,大明进入永乐时代。朱棣上位后,大规模册封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对于兀良哈三卫的突出表现,朱棣脑袋一热,将大宁卫赏赐给兀良哈三卫,并将明军内迁长城附近,如此一来,北平就直接处于兀良哈三卫威胁之下,是为“大宁弃守”事件。

朱棣放弃大宁后不久,恶果就出现了,占据大宁的兀良哈三卫与草原上的瓦剌、鞑靼两部眉来眼去,多次暗中袭击明军,特别是失去了大宁的拱卫,北平成为了一座边境城市。后来,朱棣为了弥补自己的战略失误,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平(后改名北京),以便及时应对草原的危险。朱棣还发动五次大规模北伐行动,其中针对兀良哈还专门进行了一次军事惩戒行动,兀良哈才暂时“老实”了一段时间。

可惜,自朱棣去世后,继任的明仁宗、明宣宗不再坚持对草原的强硬政策,执行更加消极的被动防御政策,相继撤销在长城以北的明军卫所,使得朱元璋、朱棣时代数十万将士的鲜血白流,也间接导致土木堡之变(1449年)的发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回... 1973年12月12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并在会上提出了要调整各大军区司令员的想法: “...
原创 深... 董卓其人,国之奸贼也。《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在与刘备交谈中所形成的名篇《隆中对》中,认为东汉之祸乱始...
原创 活... 在新中国的十大大将之中,罗瑞卿大将的成就非常高,他是第一任公安部部长,还当过全军总参谋长,是大将之中...
原创 他...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
原创 建... 建国后,他驾机叛逃台湾,蒋介石亲自接见,30年后回大陆探亲被抓 推荐语:虽然说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同志,...
原创 木... 木匠他们虽然地位不高,却没有人敢轻易招惹 在我国古代室友非常严格的工作的等级限制,当时商人是最低等...
原创 朱... 前言 朝代更迭的背后,总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反转。两个出身显赫的大唐忠臣之后,却成了灭唐篡位者朱温的...
原创 人... 如今经常会听到因为人类捕猎过度或是太过工业化而导致物种灭绝的新闻,有时候会感觉到人类很残忍,因此出现...
原创 浪... 革命一词带有英雄主义的色彩,对于一些先驱者,我们始终保持着尊重之心,这个词对我们来说比较遥远,甚至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