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是历史上著名的叛臣,他坐实了头号叛将的位置,因为他的三姓家奴名头。其实这也是罗贯中编撰的,仔细分析,他背叛的也就两人,分别是丁原和董卓,之后他逐渐变强,于是成为诸侯之一,自己翻身变成了主人。
在明朝末年清朝初期时,王辅臣在大明、大顺、大清、农民军、吴周等势力之间来回周旋,投降反叛次数多达七次,因此被称为"活吕布",但结局也没有那么糟糕,保留全尸,而且也没有连累家族,因此算是一大奇迹了。
之前三叛,没有名气
他是山西大同人,一开始是明朝官员家中佣人的孩子,之所以说他是"活吕布",并非全部是因为他的投降反叛,而是因为他长相干净,身高八尺,跟吕布的画像很是相似,而且他也喜爱耍枪舞棒,英勇果敢,所以才被人成为"活吕布"。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他跟着自己的姐夫加入了农民军,他爱好赌博,有一天一晚上输了600两银子,他姐夫觉得带上他是个祸害,于是想要射杀他,但是不巧被王辅臣发现,于是便被反杀了。接着王辅臣便逃亡投入明君,为王进朝处效力,王进朝没有儿子,于是便认领他为干儿子,至此他改姓为王,这是一叛。
不久,李自成从西安开始发动东征,本来有机会胜利,但是周遇吉却主动投降,于是他们还没有战斗便失败了,因此他也是被划分在投降的明军中,他让姜瓖当大同总兵,把王辅臣划分在姜瓖旗下。这是二叛,从明军到大顺军。
但是好景不长,即使李自成在短短三个月内拿下了北京,但是很快又失去了北京,吴三桂带领清朝军队进攻,大顺军接连失败,因此很快又被打回陕西。姜瓖看眼前形势不好,于是开始反叛,把大顺的守将张天林杀死了,带领整个部下投靠清军,因此王辅臣也和他一起投降,所以这是三叛。
中间三叛,声名远扬
在1649年,姜瓖又带领部下反对清朝,声势很是浩大,所以多尔衮亲自应战,而且把汉族有名的将领统统调来围打大同,被称为"八王围大同"。在这之前的反叛,王辅臣充当的都是可有可无的小人物,不足一提,真正扬名四方的是这次反叛,此时的他已是姜瓖手下的一名大将,面对八王,他一点都不害怕,经常骑着黄马穿着黄袍在乱军中飞奔喊杀,英勇果敢。
围城的军队从关外打到关内,遇到了很少能与自己抗衡的敌人,他们竟然不敢抵抗王辅臣,都纷纷避让,王辅臣还有另外一个绰号,是"马鹞子",他骑着黄马从对面冲来,别人还未反应过来,他就快到跟前了,因此清军直叫"马鹞子来了",是他的第四次反叛。
虽然姜瓖反清闹得轰轰烈烈,但是没有支柱,独自抵挡了八个多月后,没有外部送粮食过来,他被手下杀死,宣布投降。多尔衮想要报复他们,所以大厮杀虐大同兵,王辅臣为逃一命,投降了阿济格。
当时根据王辅臣和清军对抗的战势,他免不了一死,但是他英勇善战的名声已经宣扬出去了,甚至北京的满人都把认识他当作自身的荣幸。他也因为自己的盛名被赦免,于是他又穿上了清军的衣服,这是五叛。投降清军后,因为他的盛名,他很受重用,甚至在顺治和洪承畴身旁当贴身的护卫,后还当上了总兵官。
他成为有名的人物,吴三桂和西军打仗时,正缺人才,看上了他,在顺治的批准下,让他援剿右镇后调到了自己手下。在这之后,他变成了少有的猛士,跟随吴三桂一起去西南出征,侵入缅甸,捉拿并杀了南明末帝。
吴三桂也很看中王辅臣,把他看作自己的子侄,他立功后镇守云南,此时王辅臣还是在他手下效力。后来王辅臣和吴应麒有了矛盾,牵扯到了吴三桂,因此被其训斥,他心中很是不快,自请调离。
后来吴三桂反叛,想让他一起,刚开始他没同意,甚至还将吴三桂派来的使者和书信一同交给了康熙来表明自己的忠心,可是后面他又和另一个人有矛盾,他感觉自己很受牵制,自己部下也都忍气吞声,矛盾越来越大,他后来带领军队攻击八旗军营,冲突中把莫洛杀死,把朝廷大员杀死了,他不得不反,所以又和吴三桂一起,开始反清,这是六叛。
最后一叛,后来自杀
吴三桂把他封为平远大将军,而且给他20万两饷银,,让别人去援助他取得整个陇右。王辅臣的军队不断变大,对康熙产生了很大的威胁,清朝前后都是敌人。康熙此时情况很是糟糕,都是叛军,他派出多铎的儿子率军征讨,但是八旗军队围攻平凉也不能退下,他很是生气,便把董鄂的官职免除,让图海当抚远大将军,带领满汉军队去平凉。
他智勇担当,比董鄂强很多,而且也有一些汉将辅佐,军势很快又振作起来,他围城长达27天之久,王辅臣终于弹尽粮绝,于是不得不投降,这是他第七次叛变。他投降后,康熙并未刁难他,还让他担任之前的职位,甚至升了职。看上去康熙不计较之前的得失,其实是被形势被迫,想先利用他一段时间再算账。
康熙目前还不处于优势之中,所以他煞费苦心招降叛军,发誓绝对不食言,但是到了二十年,陆续平定三藩后,他不用再估计别人反叛了,所以用各种理由查处当时的叛将,把他们处死。到王辅臣后,根据他之前的行为最低也得凌迟,王辅臣早有预料,他把账目烧毁,把府内的金银珠宝分发给自己的手下,遣散他们,让他们不受牵连,后事处理完了就开始天天喝酒。
后来他到达西安的时候,不肯前进,不断嘱咐手下,朝廷不可能饶过我的,我已经想好了,等到我酒醉之后,你们就把我手脚困住将桑皮纸层层遮盖我的脸,然后再喷上冷就,我便可立刻死去,和生病去世没有什么区别,然后以突然猝死的状况报告给朝廷,这样就不会连累你们了。
结语
于是他就这样死去了,康熙听到他的死讯后,沉默了很长时间,也确实没有对他的家人、部下处罚。他这七次反叛反映出了当时时局动荡不安,他的事迹也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可能在当时如此动荡的时期,这才是真真实实的人性。
他算得上是明朝末年清朝初期时的代表人物,虽然他的经历悲惨,但是也算是传奇,这也是更朝换代几十年中,各方势力争夺雄起掉落的见证。这个时期很容易被人遗忘,因为它处境十分尴尬,但也是因为这样才更加真实可信,王辅臣是时代的印记,他的七降七叛将被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