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古代那么多真金白银,为什么到现代却很稀缺?它们去了哪里?
创始人
2025-08-17 09:32:34
0

一提到古代,我们脑海中第一个闪现的画面就是戏剧和小说中描绘的盛世景象——门楣雕龙画凤,彩楼琉璃,金银珠宝辉煌璀璨,富甲天下。

然而真实的古代社会远没有那么繁华,日常生活中银子的使用也比我们想象中少得多。

那么,历史上真的有那么多银子吗?它们现今去了哪里呢?

一、白银在古代的真实流通

我们在电影电视剧中常见的场景是,古人随身带着白花花的银子出门,数十两百两说抛就抛,使用极为广泛。

那么真实的古代白银流通量大吗?流通范围有多广?关于这一点,学界存在较大争议。

有专家认为,古代普通百姓很难拥有如此大量的白银,银子的使用更多集中在统治阶级。

但也有专家根据多方面证据,认为电影电视剧的描绘并非全无根据,白银在古代社会中确实大量流通,并深深影响着国家经济命脉。

在先秦时期,白银主要集中在权贵级人士手中,与玉器等奢侈品为伍,很少进入广大民众的视野。

秦汉之后白银逐渐成为货币,但真正广泛流入民间还是宋代之后。

据宋代百姓王致远的日记,当时普通人一日开支仅百余文,而一两白银约值千文,可见电影电视中出现的场景确实有所夸大。

但是,一些专家则持不同看法,他们根据多年田野调查,认为白银的使用远比我们想象中广泛。

在南宋时期的一些墓葬中,发现不少平民百姓也有白银葬品,这表明,白银已经深入普通百姓生活。

他们还指出,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富裕,工商业发达,民间白银的大量需求促进了更广泛的流通,这与我们从电视剧中看到的市井生活,也并非毫无联系。

从古至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往往被严重低估,相比之下,上层统治阶级和权贵的奢靡生活则更容易为后人所熟知和留存。

在这种认知偏差下,我们很容易高估古代贫富差距,误以为白银只存在于权贵手中。

实际上,根据多方面证据表明,白银的使用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广泛和深入,在南宋时期的江南,富裕的土地和发达的商业为白银提供了充足的补给渠道。

再加上政策鼓励民间铸造和使用白银,导致它比北方地区更早地广泛流入民间,这与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市井百姓,也有一定的联系与真实性。

二、白银的流失过程

若要分析白银流失的过程,则可以通过纵观古今、横贯中外的四方面因素来分析。

皇室“带银跑路”

考古发掘表明,历代帝王大量将白银当成丧葬品与自己下葬,从秦始皇到近现代历代帝王,几乎人人如此。

据统计,慈禧太后的随葬品中,仅填补棺材缺口的小饰物就价值数百万两白银。

这一“带银跑路”的习俗,实际上源远流长,反映了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独特心理和价值取向。

早在战国时期,权贵级墓葬就有大量银器和青铜器作为陪葬。

他们希望死后仍能保有生前的权势地位,这是一种来自信仰和习俗的强大心理驱动。

随着时代发展,白银逐渐成为财富和权力的重要象征,这种心理驱动更为强烈,几乎每一位帝王的墓中,都充满琳琅银器,反映他们极强的超度心理。

一些考古专家针对多个皇家陵寝进行过发掘,结果发现,白银数量巨大,且多为精美名贵器皿,从类型到数量全方位体现皇权威严。

如慈禧太后墓中的银质饰品,就达到了惊人的数百万两之多。

更有甚者,为避人盗掘,许多墓主人甚至下令在墓道中布置机关,增加盗墓难度,可见其心理有多执着。

分析认为,这种“带银跑路”的心理,本质上是一种物化了的权力观念。

在许多帝王心中,白银的持有就是权力的象征,它可以体现、保存和展示一个人生前的权势地位,所以他们更倾向于囤积,而非生产性使用,并毫不吝惜地下葬。

白银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统治阶级的虚荣心和威严需要,它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和统治者的精神需求。

改朝换代时的掠夺与流失

每当发生内乱或外族入侵,白银就成为第一个被掠夺的目标,元明清三次大规模的改朝换代中,数以万计的白银不知所终。

仅顺治三年张献忠的西南起义,就有一支满载白银的大船在江口沉没,其中仅考古挖掘出的就有7件明代白银锭,这种大规模的白银流失,主要发生在改朝换代的动荡时期。

每当国家政权发生动荡或交替,白银的流失规模都极其惊人,比如明末流寇起义期间,各路农民军将白银视为重要的掠夺目标。

当时著名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攻陷北京后,除将崇祯帝挟持至煤山后处死,同时将整个皇宫翻掘一空,掠夺来的白银达30万余两之多。

而此后数年的战乱中,不知道还有多少白银落入起义军之手。

再如清初顺治年间,西南明军起义领袖张献忠也大量搜刮掠夺白银。

最终在败退途中,其一支主力部队在彭山江口遭清军伏击,大批白银随船队葬身江底,2005年考古部门就在当地挖掘出多件明代白银锭。

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政权交替过程中,都伴随着巨大规模的白银掠夺和流失。

这主要是由于它代表着财富与权力,容易激发人们的贪婪心理,在战乱中它往往首当其冲,成为掠夺和残杀的导火索。

仅元明清三次政权交替,就导致了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两白银的流失,这还不包括其他未记录和考古发现的部分。

改朝换代的动荡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中国古代白银的消亡,也充分反映出封建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里,财富与权力的符号往往最易激发暴力与贪婪。

鸦片战争后的白银外流

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向英国支付了巨额赔款白银,其后又陆续和其他西方列强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外流的白银数以亿计。

这场战争和其引发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古代白银资源的掠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鸦片战争不仅打开了侵略中国的大门,也打开了掠夺中国财富的大门,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就包括了2亿两白银的天价赔款。

更为严重的是,赔款方面随后又在各厅绅的压力下不断让步,最后实际给日本的赔款高达4.5亿两之多,几乎掏空了国库。

此后60多年间,中国先后与各国签订了数百项不平等条约,其中绝大部分都包含了巨额的白银、土地或矿产资源赔偿。

仅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就又外流了约20亿两白银,西方国家更是通过海关税收等手段长期搜刮掠夺。

由此中国白银开始加速外流,资源枯竭,到民国时期,中国的白银市场已濒临崩溃,严重威胁经济命脉。

民国时期的白银损失

民国初期,外国通过廉价收购中国白银制造银元,再高价出口回流中国牟取暴利,造成中国白银的进一步流失。

这一时期的白银流失,与外国势力的经济掠夺密不可分,外国势力将目光集中到了中国丰富的白银资源上。

他们采取的普遍做法是,先从中国廉价收购白银,再制造低成色银元输出中国。

例如,英国怡和集团在上海设立了金银钱币营业所,每年收购数十万两中国白银。

日本三井、三菱贸易公司也纷纷仿效,用几乎等于白花花的中国白银,制作成色低劣的“龙洋”输入中国,借机牟取丰厚利润。

到了20世纪初,随着中国白银资源日益枯竭,各国势力为进一步掠夺,纷纷向北洋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中国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

至此,外国势力获得了无限制掠夺中国白银的法理依据,在一战结束之际,单单一年他们就收购了2千万两中国白银,牟取了近2亿美元的暴利。

这一时期外国势力对中国白银资源的掠夺达到了历史最甚的时期,他们采用的手段五花八门,卑鄙无耻,旨在最大限度的榨取利益。

也使得中国白银在短时间内迅速化为乌有,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因此一落千丈。

三、白银的现代转身

如今,我们生活中已经很难见到银本位时代流通的白银,但它以另一种形式继续服务人类社会。

由于白银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和抗菌作用,现代工业和科技中大量运用于各类电子电器产品和医疗器械,如手机、电脑中的部件、X光机以及镀层与油墨等。

只是含量较低和外观模样不同,不易被察觉。

同时,如今白银投资也成为现代金融市场的组成部分,依然作为财富和投资的象征而存在。

白银之所以在现代社会反而更加重要,主要基于它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

第一,白银是当前已知的最好的导电体之一,其导电率甚至超过铜,这使它成为各类电子电器产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关键材料。

无论是手机电路板中的引线,还是电脑CPU中的散热填料,都需要白银的参与。

第二,白银同样也是优秀的导热材料和抗菌材料。

这使它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板、电热丝以及医用器械等领域,近年来,含银抗菌内衣与器皿也成为抗疫必备良品。

第三,白银还是重要的工业催化剂和光敏材料。

在化工生产、相片冲印等过程中,白银化合物的催化作用不可或缺,这使它成为诸如合成橡胶、塑料的关键原料。

所以说,白银作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载体,它的内在价值和作用反而在持续增强。

与过去单纯的货币和装饰作用不同,如今的白银通过专业化应用,其影响力不降反升。

这也使它依然活跃在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成为重要的投资标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宇树科技将发布新款人形机器人 ...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孙小程)8月19日,宇树科技发布新款人形机器人预告海报,配文“敬请期待”。...
9月3日阅兵,空中梯队将有机型...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赵觉珵】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
原创 李... 最近朝鲜半岛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挺有意思。你看韩国那边,新总统李在明上台没俩月,对着北边又是叫停边境广...
亿弘装饰木工工艺揭秘:9大标准... 新房装修中,木工工程是塑造家居"骨架"的关键环节,却也是问题高发区。作为深耕行业多年的专业装饰企业,...
著名画家举办个人画展,作品风格... 文章正文 在艺术的浩瀚星河中,总有一些璀璨星辰以其独特的光芒,引领着观者穿越时空,探寻心灵的深处。...
孙江|茶馆里的当代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50-2000》,王笛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2025...
中国当代大金袍画家王雄 王雄,字:王熊,生于1961年,河北衡水人,美术教育家、著名书画家。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以荷花题材...
金色乡愁:画家邱汉桥笔下的精神... 夕阳熔金,稻浪翻涌,一片无边的暖黄漫过田野,漫过丘陵,漫进观者的眼底与心田。这抹饱满而温润的金色光辉...
乐山市市中区凤羽珠宝店(个体工...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乐山市市中区凤羽珠宝店(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新伍,注册资本2万人...
东海县灵钥坊珠宝商行(个体工商...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东海县灵钥坊珠宝商行(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曲晋加,注册资本3万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