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大清朝再也不是乾隆朝那个文治武功兼备、百姓富庶幸福、疆域广大辽阔的大清帝国。急于筹集巨额赔款的清政府对百姓横征暴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加紧对百姓的层层盘剥终于让活不下去的百姓们爆发了。1851年,由穷苦百姓组成的武装力量正式发动对清政府的攻击,太平天国运动正式爆发。
腐朽不堪的清政府、不堪一击的八旗兵面对来势汹汹的太平军似乎毫无招架之力。“英明”的慈禧太后只得下令利用民间的“地方武装”征剿太平天国,也就是当时曾国藩组建的“湘军”。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曾国藩是清政府的臣子,“湘军”是在清政府的支持下组建起来的,也是清政府的军事武装。
1855年势头正盛的太平军在石达开的带领下于九江大败湘军,湘军首领曾国藩被撤职,改由李鸿章指挥作战;1856年,太平军又接连攻破清军的两大主力营地—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致使清军统帅向荣自杀;接着势如破竹的太平军挥师北上,准备进攻清朝都城—北京。眼见形势越来越危险,慈禧太后发出:“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的名言,同意了英法联军联合地方武装进攻太平军的请求。那么,在1860年还忙着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英法联军为何会帮着清政府对付太平军呢?
首先,英法联军联合地方武装的时间是在1862年,距离1864年太平天国灭亡只生了两年的时间,说明前期英法联军一直没有参与对付太平军。其实,早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急于培植傀儡政权的英法两国就找到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们商讨合作对付清政府事宜,但是维护民族尊严、坚持大义的太平天国领导们没有答应英法两国的要求。虽然太平军的做法值得我们赞扬,但是这样的举动给太平军留下了今后的两个劲敌,也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也就是说,太平军将英法两国拒之门外,推向了清政府一边。
另外,虽然当时的清政府腐朽不堪、风雨摇摆,但在世界各国眼里,它毕竟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权。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南京条约》也是同清政府签订的,也就说清政府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着英法两国的既得利益呢。虽然英法两国不满足之前战争得到的利益而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也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获得更大的利益。太平军对自己的拒绝和其潜在的排外政策都让英法两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们甚至已经预见,太平军在成功推翻清政府以后,就会立马调转枪口对准自己。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为了更大程度的享受在中国国土上掠夺、殖民,英法两国参与对付太平军也是必然选择。
再者,太平军自“金田起义”就严正声明了对待鸦片贸易的态度,那就是禁止鸦片贸易、严禁吸食鸦片。自道光年间以后,西方国家对华的鸦片贸易蒸蒸日上,为了反对清政府的禁烟运动不惜对清政府发动战争,可见鸦片贸易带给了这些殖民主义国家太多的利益,无数的真金白银源源不断的被鸦片换走。太平军主要来自穷苦百姓,对鸦片的深痛恶觉可想而知,但刚经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好不容易让清政府暂时放弃禁烟的英法两国当然不会允许禁烟运动、禁止鸦片贸易的事情再次发生。所以刚刚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将清政府打败的英法联军立马调整军队部署,开始进攻阻碍自己鸦片贸易的太平军。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在清政府、地方武装、英法联军的联合进攻下,终于在1864年被攻陷天京,宣告失败,前后坚持了14年。虽然天平天国运动失败了,但其在面对殖民主义国家威逼利诱时表现的坚持民族大义、捍卫民族尊严的形象得以彪炳史册、流芳千古。